第218章 包袱齋

    說實話,她對古董真的可以說是一竅不通,而她收集古董,也不完全是因為自己愛好,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日後的升值空間。她既然來到這八十年代,就是抱著一顆投資的心態。

    馬主編用手指頭點著文舒,笑呵呵的道:“我就喜歡你這實誠勁兒,有一說一,從不藏著掖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文舒微微笑了笑,回應馬主編。

    馬主編指了指兩旁的攤子,給文舒講解了起來:

    “說起這潘家園啊!那就是得講講它的來歷。說是解放前,這潘家園只是咱們京城郊外的一個小小村落,是以一個窯主的姓命名的,叫做潘家窯。”

    “要說起這潘窯主啊,那也是個厲害人物。據說這人來自山東濟寧,年過五旬,原是燒琉璃瓦處身的。自打他來了這京城,就開起了燒紙琉璃瓦的窯廠。但咱這邊土質疏鬆啊!燒那琉璃瓦不合適,這不經營不善,賠本了。”

    “但潘窯主不想就這麼放棄啊!就改行燒磚了。可這燒磚的多啊!他又是初來乍到,生意就一直不好。但人家不放棄,就相中這臨近京城的好地段了,私下裡就去各個窯廠轉了幾天,後來人家就摸著敲門了,一是提高磚的質量,二是在經營上下功夫。”

    “別說,這買賣還針腳人家幹好了,這潘家窯廠啊就越開越大,據說當年人家的藥廠裡光幹活的就有二三百人呢!後來別家的窯廠因經營不善,就相繼關張了。這潘家窯廠附近就慢慢地形成了一個村落,就取名叫潘家窯。”

    “但這窯字不雅啊!京城人通常稱妓院叫窯子,後來就給改成潘家園了。”

    文舒認真的聽著馬主編的講解,她只知道潘家園以前叫潘家窯,今天聽了馬主編這麼一講,才知道自己只是知道了個皮毛而已。

    “哎,說到這裡啊!咱們就得說說這包袱齋了,自打六十年代開始,這潘家園開始逐漸興盛起來,很多人也形成了在這邊擺攤賣貨的習慣了。可居委有城管啊!人家是幹嘛的,管秩序的啊!隔三差五的就來攆人,這些賣主的包袱就派上用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