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蟲月二 作品

第六百四十三章緩兵之計

    他不來越國最好,若是來了,他又如何面對吳國與越國之勢呢?”

    景成也算是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知道王禪與吳越之間的關係,所以此時站在王禪的角度來考慮此事,反而替王禪憂慮起來。

    “鬼谷先生有景成公主如此良友,實在讓人羨慕,只是公主讓老夫來此難道只是想與老夫說與說鬼谷先生嗎?

    若是如此,我看將來一定會有機會。”

    孫武也是十分淡然,明知景成的目的,卻還有意成全,皆因景成雖然一心為越都,可在孫武的面前卻還真的是幼稚得多了,她拖延時間的戰術,孫武當然不會不成全了。

    “也並不是,既然你我在戰場相見敘些舊事也並不為過,除了那個鬼小子外,景成此次與將軍相見,也是有事相求,不知將軍可否答應。”

    孫武一聽,也有些意外,但也只能勉為其難的點了點頭。

    畢竟自己面對的只是一個女人,若說換成其它人,孫武不會如此禮遇,更沒有人會在戰場之上與孫武談條件。

    “若是不與吳越兩國交戰相關,孫武願成全公主。”

    “到也有些關係,可卻也並無多大關係,畢竟若真到了那一步,景成也已與城同陷,到也為難不了將軍。

    景成此約將軍來此,一是表明越都百姓與城共存亡的決心,就算是戰鬥到最後只有一人,也不會輕言放棄。

    但將軍威名遠揚,用兵如神,景成也不得不為全城百姓考慮。

    所以希望若景成守城失敗,將軍攻入越都,還忘將軍能夠善待城內無辜百姓。

    我越國王族可滅,越國也可能會滅亡,可百姓卻是無辜的,這一塊土地是他們生活的地方,無關乎列國之爭,不知道將軍可否成全。”

    景成公主說得十分真誠,也帶著一絲悲壯的決裂之情。

    她知道光憑城內五千兵甲要對抗由孫武領軍的五萬吳國鐵甲連一分機會都沒有。

    而她也不會丟了越國王族之臉,決心與越都共存亡。

    但她卻無法阻止將來可能發生的一切,在前朝諸多史記之中,一般對於取得勝利一方而言,有的時候為防止反叛,除去後患,會實施屠城之舉。

    主要是對一些敵對之國的城池,目的是要讓整個城池就算自己不佔,也不會給對手留下任何機會,更不會留下反叛的機會,畢竟人是整個列國最為重要的因素,有無百姓事關一國兵事,更關乎一國能否圖強。

    “公主放心,我孫武用兵,從來不會屠城,兵者有仁在先,百姓無辜,善兵者不欺百姓。

    而孫武也有一言,公主雖然一心為國,卻也不必如此固執。

    想大周天下未分列國之時,皆是一家,何來你我之別,吳國亦是大周諸侯,越亦是大周諸侯,自大周開年之後,已滅諸侯也是數不勝數。

    許多百姓,其實算起來也是當年的王候將相,可列國之勢,自然難保所有人都還能享此榮華,過往榮耀只是雲煙,若眼觀天下,就不會再固執於身份與地位。

    列國之勢分則合之,合而分之,若站在大周天下的角度,以天下百姓安居為本意,那麼列國攻伐也是在所難免。

    就如同鬼谷先生,不論是在吳國也好,在楚國也罷,他不會以一國為重,而是以天下百姓為重,所以圖謀的也是將來一下能有一統之機,讓百姓真正的安寧,而非只是圖一時之快。

    或不能拋棄小節,就不能成就大義。

    孫某若要攻此城,那麼此城現在已在吳國帳下了。”

    孫武說完,也自覺有些多餘,所以及時停了下來。

    “有孫將軍此言,景成死成無憾,在此代百姓謝過將軍大義,至於將來所講,景成雖然理解,可卻只是一個婦道人家,沒有為天下謀算的本事,只想苟且於越國一隅,還望將來勿要見笑才是。”

    景成說完,也是對著孫武一揖,以示真的感激。

    而孫武也是回禮一揖,看了看身邊的吳國兵甲。

    “傳令下去,收兵回營。”

    孫武的意思也很明確,既然景成的要求也答應了她,那麼也沒有必要再跟她在此多有牽扯了,而且也無行撤兵,讓景成公主放心,不會趁人之威。

    “景成謝孫將軍成全,告辭!”

    景成也估量著時間,知道再拖下去也不利於己方的越軍。

    畢竟景成的目的一是拖延時間,二是要自己給城內守軍震一震士氣,三是為將來可能發生的城破之後為百姓求些情。

    現在目的已達成,就沒有必要再與孫武在陣前多說了,多說無益,反而會讓人徒生疑惑,擾亂軍心。

    “公主保重,在下告辭!”

    孫武也是扭轉馬頭,就朝自己大軍方向奔去,並不趁人之威,同時也對越國三千兵甲十分放心,並不懼怕。

    而景成還是十分小心,待吳國大軍撤兵之後,這才率著越國軍甲重回越都駐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