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蟲月二 作品

第一百七十一章君臣之道

    第一百七十一章君臣之道

    一行車駕向著軍營緩緩駕去,一共三輛馬車,三輛皆由八馬拉車。

    從外觀來看毫無區分,都是吳王坐駕的模樣,前前後後一共有一百兵甲保護著,讓人分不清吳王所乘車駕。

    吳王闔閭與伍子胥、孫武同乘一車,也算君臣一體,並沒有分開來坐。

    吳王端坐在正中,兩側分別是伍子胥與孫武,中間擺著一張桌子,上面沏好一壺茶,一路上也可以喝茶共敘。

    吳王聽著前後的吳國鐵甲馬蹄之聲,看了看孫武道:“孫愛卿,你是否過於小心了。

    在吳國境內本王出行,還沒有必要如此勞軍動眾。”

    吳王向來萬事節儉,不喜歡奢華,也不太講究排場。

    可孫武如此安排還是讓吳王有些覺得過於宣揚。

    “王上,此時吳國有奸人作崇,孫將軍此行僅布了二百軍士保護王上,在列國之中已算是少見的。

    但凡列國王上出行郊野最少也有千人護衛。”

    吳王看了看伍子胥,微微一笑悠悠說道:“伍愛卿,你們三位吳國重臣,有時本王十分喜歡,能夠相互理解,而且分工合作,並不爭權奪利。

    而且在有的事上,也能處處幫襯,就如同剛才。

    其實伍愛卿自然知道孫愛卿歷來用兵在於奇,虛實相生,並不在於明面之上。

    這一路之上,馬行順利,而微有塵土飛揚,這說明孫愛卿在這方園之內,早已布好至少千人。

    伍愛卿明知如此,卻還為孫愛卿說話,實讓本王欣慰。

    可於太子之選上,本王卻有些憂慮。

    有些事此時君臣一車,本王有些事也想跟伍愛卿一講,不知伍愛卿可否願聽?”

    伍子胥一聽,知道王上要在此車裡把太子之選確定,心裡雖然不願意,可卻不得不接受。

    “還請王上示下,老臣恭聽。”

    伍子胥雙手作揖,看著吳王。

    “想當年愛卿從晉國而來,胸有千壑之志,無處可伸。

    那時我剛助王僚登上王位,得愛卿厚愛,投奔於我,為本王出謀劃策。

    與本王也算是亦君臣之間,也是朋友兄弟之交。

    本王對愛卿十分尊重。”

    吳王首先從伍子胥投奔來時說起,也是想溯古思源,讓伍子胥從那時開始回憶。

    “謝王上賞識,老臣奉王上為尊,也是盡人臣之責,不敢有求與王上平交之誼。”

    伍子胥當然也識得實務,雖然吳王如此講,可並非真的就會與臣下稱兄道弟。

    只是體現吳王不忘本,也不忘恩之情。

    “那時本王也胸懷大志,後來有愛卿相助,奪得王位。

    再經愛卿舉薦得伯愛卿與孫愛卿,吳國更是如虎添翼。

    本王深恤伍愛卿在楚國之仇,與三位愛卿親率大軍攻入楚國國都,這該是吳國從來也未有的榮耀。

    也是楚國從未有的恥辱。

    就算是當年晉國強盛一時,大勝楚國,也未能攻入楚都。

    可本王在三位愛卿輔佐之下,卻實現了中原列國無法實現的大業。

    吳國也因此而強大,讓列國膽怯。

    這些年得三位愛卿輔佐,吳國國強民富,在列國之中也是顯赫一時,無出其二。

    只是伍愛卿也該知道,若從戰略角度而言,楚國與吳國相依,共同抗北,吳國本不該一直與楚國為仇。

    畢竟楚國地域遼闊,物產豐盛,百姓安居富足,縱橫之域皆比我吳國要長寬。

    所以那一年攻入之後,夫概自立為王,越國出兵,秦國亦出兵。

    吳國兵甲深入楚國,不得不前後受敵,這才無功而返。

    伍愛卿那一年你也掘墳鞭屍,算是為爾父、長兄報了仇。”

    伍子胥聽吳王緩緩講著過往,也十分耐心的聽著。

    吳王所說都是事實,而且此車中三人正是當年一起征伐的。

    “謝王上體恤老臣家仇,老臣時刻不敢忘王上大恩。”

    吳王聽伍子胥說完,也是微微一笑,又接著說。

    “吳國能強,自然與晉國與楚國之間的恩隙有關。

    當年楚國強大,晉國為在南方牽制於楚國,而扶持於吳國。

    這才有伍愛卿先入晉而再入吳之事,可伍愛卿你可知,縱然如此,在南方諸列國之中,北方諸國沒有一國願意吳國吞沒楚國的。

    若是這樣吳國為成為列國之中的巨無霸,成為北方諸國的眼中之盯,日久必將一統大周天下,改朝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