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蟲月二 作品

第四十六章吳越過往

    第四十六章吳越過往

    迎著陽光,王禪終於還是離開了虎踞鎮,這一切於他而言才是一個新的開始。

    “趙爺爺,現在你是不是該給我講一講吳國的故事了。”

    王禪並不喜歡坐在馬車內,相反夏日的清晨,空氣十分清新,鳥兒在路邊鳴唱,透著陣陣花香,坐在馬車前面,反而十分舒爽。

    而他懷中的小白虎,自然也對這一切充滿興趣,四處張望,憨態可掬。

    “小公子,你該已捉摸得差不多了,不過既然你問起,老朽也不妨跟你講講,就當這一路之上解解乏了。”

    王禪一笑,坐在趙伯身邊,到是一高一矮,一老一少,相得益彰。

    “吳國始祖亦是大周王朝王候貴胄,是文王伯父,亦是性姬。

    當年周太王有三子,泰伯、仲雍、季歷。

    季歷有子姬昌,十分聰慧,太王有意傳位於他。可傳位有祖訓之制,需傳於長子,也就是泰伯。

    為此太王一直鬱鬱寡歡,怕傳位於季昌引起兄弟不和,也是左右為難。

    泰伯與仲雍知道父親的意思,心有孝意,也無意奪位,有心成全於父親,同時也對季昌十分信任。

    為解父親之憂,兩人就藉機會,偷逃到了江南一帶,定居梅里,遠離周太王屬地,自建勾吳古國。

    泰伯有大智,雖然為貴胄,卻與當地百姓主動融和,學江南習俗與文化語言,並且把中原文化帶入吳地,從此吳地開始興盛。

    泰伯死後並未傳子,而是傳位於其弟仲雍,自此在吳地也才開始傳位於兄弟的繼位之禮,也影響了勾吳數百年的國運。

    至武王勝殷商時,已傳五代。

    武王念其德行,特在吳地封為吳國與虞國,正式成為大周列國之一。

    至傳位十二代時,晉國強盛滅了虞國,儘管如此,吳國並未因此衰敗,由引反而引發吳國興盛。

    至百年前,繼位者吳王壽夢,胸懷大志,也廣施仁義之舉,深得人心。

    後有楚國流亡大夫因與朝中大將子反有仇,逃往晉國,成為晉國巫臣。

    晉國因當年莊王伐宋出兵救宋,反遭宋聯合楚國大敗之後,一直對此耿耿於懷。所以就著巫臣出使吳國,取得吳王信任,幫助吳國建制軍隊,傳教於用兵之法,車戰之術。

    從此吳國與中原各國才有諸多交往,並與晉國結盟。

    壽夢為吳王期間,正是楚共王之時,兩國互有攻伐,並不顯強弱之分。

    壽王有子四人,分為諸樊、餘祭、餘昧、季札,其四子季札(也稱季子)為人賢能,壽夢本想傳位於他,可他卻百般推辭,壽王終時,還是傳位於長子諸樊。

    諸樊本不願接受,可無奈季札卻不想繼位,還說長子繼位天經地義,若諸樊欲讓他繼位,他就會遠走他鄉,下田歸農,嚴守始祖泰伯之賢。

    後來諸樊只能重用季札,讓其出使齊、魯、鄭、衛、晉等列國,與各國交好。

    兄弟四人,前三皆按兄傳弟之俗,欲想讓季札繼承吳王之位,可在餘昧死時,季札自知無法推脫,反而逃出吳國,至餘昧之子僚成為吳王。

    可正是季札之脫,為吳國國君之爭埋下伏筆。

    諸樊有子名光,餘昧死後,他覺得本該傳位於季札,也就是他的四叔,可季子不願繼位吳王,那麼若要傳於兒子,那也該傳於諸樊的兒子,因為四兄弟之間,諸樊是最早繼位的,也就是他公子光。所以一直心中隙,不服於吳王僚的管束。

    可吳王僚卻十分大度,對公子光十分信任,委以重任,在朝中也與兄弟相稱。

    少時曾與你講過,當年楚平王之前,曾有楚國大能之人伍子胥,後因受費大夫排擠,逃往吳國。

    當時他曾建議伐楚,可吳王僚卻並不採用,因為公子光知道伍了胥名為伐楚,實為想為其父兄報仇,所以百般阻撓。

    而公子光私下又十分欣賞伍子胥,伍子胥也看出其中這意,意圖討好公子光。

    伍子胥有一好友之子,武技高超,在列國之中難有敵手,就介紹給了公子光,此人名專諸,是一個江湖俠客。

    數年後,季札出使晉國。

    而吳王僚的兩個弟弟正在伐楚,國內空虛。

    公子光覺得時機成熟悉,促使專諸刺殺吳王僚,順理成章成為吳王闔閭。

    後來,就算季(子)札回吳,也並無意見,服從吳王闔閭之位。

    自吳王闔閭之後,吳國終於走向強勢,而楚國正是昭王當位之時,吳國連敗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