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蟲月二 作品

第六百七十五章天地不仁

    第六百七十五章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萬的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老子此時坐在守藏室中書桌後,而王禪就像一個學徒一樣坐在前面,時而記錄,時而思索。

    這已經是王禪來此的第二個春來之時,王禪每日除了把自己的事做完,其它時間就是翻閱古書,而時不時有惑之時,老子就會十分神奇的為他講道解惑,今天就是如此。

    此時老子說完,王禪此時腦中盡是矛盾之情。

    他曾習天問九劍,而天問九劍的本意就是以劍問天,而所問之事卻都是人間之惑,比如問天是否有情,問天之極,問天之壽,問天之憂等等。

    有的所問,王禪已經基本上能明瞭,包天地之壽,包括天之極等,王禪知道天與道齊,道生天地,所以若說天地之壽,那當與道相同,亦是無極之壽。

    至於天地之限,也是如此,無邊無際,並沒有什麼疑慮之處。

    可天地是否有感情,這卻是王禪一直所想的。

    若說天地無情,那麼又為何會生出這萬千世界來呢?

    “師傅,天地不仁,為何卻要世間之人以仁為善呢,難道天地生萬物之後,並無感情,為何又以萬物為芻狗。”

    “禪兒,若天地有仁,就不會生出萬物了。

    天地之所以無仁,正是要世間萬物有仁。

    天地雖生萬物,卻不以萬物自居,萬的於天地只是依道而為,並沒有私心,何來有仁。

    天地對萬物一視同仁,是謂無仁。

    在天地的眼中,人與獸無異,火與水無情,風與雷相交,晝與夜相替,陰與缺變化,這都是依道而為,不可有仁,有仁就會有私,有私必然成就不了世間萬物。

    誰生誰死,誰為祭祀之品實在人不在天。

    我知道你習過一門劍法,叫天問九劍,實則是人之惑,問天天亦不告訴你的。

    問天不如問己,問己不如問道。

    天地之間時有禍災,人有戰火之亂,天有陰晴之缺,所以不仁,也才成就幻化無窮的世間萬物。”

    “不錯,不錯,師傅所說正可解徒弟之惑,問天不如問己,問已不如問道。

    天地之間人如螻蟻,螻蟻如人,在天地眼中並無區別。

    適道而生,明道而脫,這一切都在萬物之中,給予萬物同樣的機會,所以人才會從萬之的中脫穎而出。

    就有如自然之道一般,弱肉強食,虎吃羊非是天地有仁,羊吃草也非天地有仁。

    反而是因天地無仁,這才真的有仁。

    仁義只在同類之間,於天地而言芸芸眾生皆是一般,所以不需要仁。

    而仁字為人,也只有人與人交才會有仁之說。

    可為何聖人又不仁呢?

    難道?”

    “禪兒,你既已知聖人即是明道之人,而聖人之無為,既是以道為本,所以聖人自當與天地看齊,以天地為尊,依天地之行而行,所以既然天地不仁,為何聖人卻要有仁呢?

    既然明道既知天地萬物皆由道生,所以在聖人眼中,天下百姓皆是一般,一視同仁,這才也就是聖人不仁,若聖人有仁,就不可稱之為聖人了。”

    王禪一聽,拍著腦袋恍然大悟。

    “對對對,像師傅這種已通天地之道的聖賢之人,對於天下百姓都是一般看待,無所謂仁與不仁。

    所以縱然師傅有通天徹地之能,卻也無視天下百姓之苦,就是因為師傅已達不仁之境,以天下為公,自然不會有所偏私,百姓於師傅,也就如同萬物及天地一般。

    如此境界實可比天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