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豆花 作品

第六百一十八章 商業傳奇

    長城公司的產權性質最後成為最致命的一環。

    92年,沈太福和他的科技人員研發出一種高效節能電動機,自稱比同類產品性能高出很多。

    可是,沈太福並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投入生產,銀行也對這個有風險的項目沒有興趣,這時候,沈太福想到了民間融資。

    南巡之後,人們對各種有新意的建設項目充滿了熱情,由於金融管制,發生在民間的各種集資行為便一直非常的活躍,而利息之高也是水漲船高。

    在沿海很多地方,民間拆借資金的年利息基本在16-20%之間。

    當時剛剛成立的證券公司不知道該做什麼,便把幾億的資金拆借出去,每年有20%的收益,還用自己費什麼心?

    沈太福不是開出融資利息最高的人。

    一個可以參照的合法集資案例是:華為的任正飛要開發萬門數字程控系統而無法從銀行貸到資金,又不願意稀釋股權,便遊說全國17個省市的電信局合資3900萬元成立合資公司,他承諾每年給予的定額投資回報是33%。

    在這樣的火熱背景下,沈太福的集資遊戲出臺了。

    長城公司發明的新型電動機屬於節能項目,當時國內,能源緊張一直是瓶頸,因此凡是有節能概念的新技術都很受青睞。

    而沈太福更是一個善於包裝和炒作概念的高手。

    92年5月,他的電機技術在釣魚臺國賓館通過了機電部的國家級科技鑑定。

    鑑定書上批示:屬節能的重要項目,應儘可能給以指導和支持。

    沈太福更是對外宣稱,長城公司幾年來先後投入近5000萬元,研製成功了這種高效節能電動機,僅在運行的風機中如果有1/3換上這種節能電機,一年就可以節電400億千瓦。

    其前途的宏大讓人充滿想象空間。

    沈太福的集資規則是這樣的:投資者與公司直接簽訂“技術開發合同”,集資金額的起點為3000元,高者不限。

    投資者可隨時提取所投資金,按季支付“補償費”,年“補償率”達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