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平侯 作品

第1742章 下作的手段

    對於第三條,趙雲不覺得前田光把口信帶到後,那兩地的忍者會屈服自己,說不得做好發兵攻打的準備。

    憑心而論,趙雲不願意把精力和兵力放在那些忍者身上。但是,為自己將領報仇,關乎到軍隊的士氣和凝聚力。所以,趙雲雖然打算讓軍隊繼續休整,但是他認為自己多半會還是要發兵的。

    錢超在來信中,順帶彙報了軍器廠的軍工生產情況。

    目前,在原先四艘福船的基礎上,又有兩艘福船上了將軍炮。燧發槍加班加點生產,剛剛完成一個廂的火槍兵替換火銃兵的換裝。

    十個廂,只有一個廂完成火槍換裝,這種速度,趙雲並不滿意。不過,這已經是那珂川軍器廠的生產極限了。

    一個廂,七千五百人。火銃兵佔三分之一。也就是說,有兩千五百人,換成了燧發槍。

    在這個時代,兩千五百人拉到戰場上搞排隊槍斃。已經是極為駭人的戰力了。

    但是,趙雲卻依然擔心這點戰力對付東瀛那幫土鱉行,對付蒙軍就未必了。

    六百年後,乾隆平叛準噶爾部時,準噶爾部5萬多軍隊中,裝備了超過3萬支火槍。

    (注:當時西方先進的火藥和槍械製造技術,經中亞地區,傳入了準噶爾部。同時,沙俄也支持準噶爾部分裂,賣給準噶爾部很多先進的火槍)。

    而當時的清兵除了一些紅衣大炮外,也只有傳統的冷兵器,結果還是打敗了準鳴爾部。

    趙雲雖堅定自己的火器具備將為打擊能力,但是有史為鑑,他並不盲目相信近代火器。

    更何況,他一直認為,蒙古人的騎射戰力,不比清兵差。而且,在戰場對陣時,蒙軍會推出漢人百姓和漢軍消耗自己的彈藥。

    因此,在平洋軍的火器未達到一定的量,形成不了作戰規模之前,趙雲是不會輕易和蒙軍對陣。

    東瀛資源貧瘠。生產槍炮的鐵礦一直捉襟見肘。

    錢超在信中提到九州儲存的生鐵已經告罄。出雲、石見和長門儲存的生鐵也只能支持兩個月的生產需求。

    兩個月之後,如果僅憑著轄區內採礦場的生鐵產量,火器廠必然會出現斷崖式的減產。

    遼東有煤、有鐵、有田、有河流,是發展軍工產業的絕佳之地,是該將精力放到那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