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平侯 作品

第1697章 有才能的漢奸更是該死

    從史書上各項記錄來看,大周無論從國力還是軍事力量而言,都強於北周,也不弱於時下的蒙古軍。

    在國力方面,大周雖然喪失北方大量土地,無法從土地裡獲得足夠的財政,但是藉助於遠洋貿易,周國的商業經濟達到鼎盛。

    大周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收入,都遠超歷史諸朝。

    金、高麗、東瀛和早期的蒙古軍控制區內,都流通大周貨幣。

    至於軍事,毫不客氣地說,困守半壁江山的周軍事實力也不弱,甚至可以說還在後人侃侃而談的漢唐之上。

    首先是周朝的軍事技術取得了巨大進步。

    從北周朝開始,火器登上戰爭舞臺,到了大周,霹靂炮、震天雷、鐵火炮、火箭、突火槍、火炮等各種火器在軍中大規模使用。

    岳飛對付金國時就大量使用了火器。

    而在兵種方面,大周的水軍不斷的發展,出現了機動性極強的車船,蒙古人一度就被大周水軍遏制,無法南顧。

    若不是後來出現劉整和呂文煥等叛將,帶著成建制的水軍投敵,蒙古軍根本過不了長江。

    此外,大周軍隊在兵種協同的戰法上也大為強化。

    大周初年大將昊雲創制出一種有些類似古代歐洲羅馬軍隊方陣的陣列,即“疊陣”。

    此陣根據兵器射程遠近,決定各兵種在戰陣中位置的先後,將槍、弓、弩、神臂弓和火炮梯次配置,分番迭次地打擊敵人,發揮不同軍械和兵種的威力。

    敵人還沒接近己陣之前,已經傷亡慘重,即便有敵人騎兵衝過殺陣,衝殺到近前,最後一層近戰的長槍陣,也會讓敵人的騎兵陷入弓弩與長槍雙重打擊的必死之境。

    然而,即便在天時和地利都具備的情況下,大周卻依然免不了喪國的悲劇,關鍵問題就是大周朝廷缺乏“人和”。

    而敗周罪魁禍首者,可以追溯到周朝弒兄奪位的、第二任官家趙匡義。

    在謀殺兄長之後,依據杜太后和趙匡胤“兄終弟及”的約定,趙匡義順利上位。

    和開國之君趙匡胤文武兼備不同,弟弟趙匡義身邊都聚集文人。

    上位後,為了迅速形成自己的陣營,打擊哥哥的親信武將,趙匡義提出“興文教、抑武事”的治國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