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平侯 作品

第1418章 高泉前往承乾港

    趙雲自信了,那麼丙號院裡的其他人也就不再頹廢,這是一種團隊主心骨的作用。就好比一間屋子的柱子不歪,整間屋子就不會垮塌一樣。

    趙雲現在就是丙號院那根唯一站得最正的頂樑柱。

    “那好,那就讓我們就從新開始。”趙雲說。

    趙雲剛說完,就見到這群人一下子湧到了右手邊唯一沒有被燒掉的那間印刷的工坊裡。然後,趙雲就見到眾人七手八腳地抬出了一堆平滑的小木板。

    “你們幹什麼?”趙雲喝止著問。

    “不是要重新雕新板子嗎?”眾人停止了手中的活計,不解地問。

    “扔了,統統都扔了。我們換一種不怕被火燒的雕版。”趙雲揮揮手說。

    按照丙號院以前雕刻模版的進度,要想恢復到正常的印刷工作,起碼也得一兩個月。

    就比如說《千字文》,它是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的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子組成,要想完成這一千個字的雕刻,十幾個人加班加點也得幹上十來天。

    但是趙雲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給柳真卿呈上了一本新《論語》的模版,這可讓柳真卿打開眼界了。

    在柳真卿的書桌上,現在就擺放著兩版整齊的模版,精緻而又規整,看上去像是一件精細的工具。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這套模版是陶製的。

    趙雲記得歷史書上寫的畢昇製作活字用得是膠泥,但是具體配方恐怕早就失傳了,趙雲不可能也沒有時間去實驗膠泥的配方。

    活字印刷應該怎麼樣燒硬呢?趙雲想到的辦法就是製陶。先用陰刻製作一個獨立的字模,然後再把泥巴填入字磨中形成陽刻的活字,再用燒陶器的辦法燒硬活字。

    如此,丙號院的學生們只需要雕刻一個個字模,剩下的想要多少活字就有多少。至於燒陶的工作,直接找製陶師父就可以了。

    “這個趙雲,還真是挺有本事的,這麼巧妙的辦法也想得出來。”柳曜卿彎著腰,仔細地看著桌子上的模版說。

    “是挺厲害的。工坊想要的房舍都沒修好,他的模版已經提前做好了。”柳真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