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平侯 作品

第944章 甩袖離去

    此事乃他的逆鱗,平常百官不敢提起,趙雲竟公然寫進試卷內。

    豈有此理。

    豈有此理。

    然而,當趙雲寫到解決方法時,他面孔已經露出淡淡的微笑。

    趙雲。

    果然賢才。

    總能一陣見血指出朝廷弊端,還能給出妥善的解決策略。

    當他瞧見趙雲提出了十項改革主張:明黜陟、抑燒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推恩信”,等等,怒氣已經徹底煙消雲散了。

    科考。

    持續進行三日。

    趙雲參加進士,明法,明算三科,至於學子津津樂道的明經,他絲毫提不起興趣。

    所謂進士。

    僅是科舉各科之一,前隋時考核詩賦。因進士科為常科,考取難度大,所以最為尊貴,地位亦成為各科之首。

    明法,考核法令知識。

    明算,基本屬於自然科學,從《九章律》、《張丘建》、《夏侯陽》、《周髀》、《五經算》各選一條,簡單說即為數學。

    作為考官,李世民每日準時準點來監考。

    終於見證趙雲的厲害。

    進士科時,趙雲晚來半個時辰,起初李世民擔心趙雲時間不夠,怎料鳴金前趙雲寫出驚世駭俗之作。明法明算兩科,李世民更大長知識。

    單單明法科,趙雲不光熟悉朝廷律令,答卷結束,饒有興致的添加起各類法令,大到框架,小至條令,洋洋灑灑寫滿考卷,直至試卷無處下筆才交卷。

    明算科。

    歷來為最難,最枯燥的科目,趙雲下筆如有神,僅花費半柱香輕鬆答完考題。

    驚的李世民以為自己出錯,趙雲隨意答題,當場召來房玄齡研究考題,結果無一錯誤。

    最終,李世民難以置信的問了句:“你平常也是這個速度給朕寫摺子嗎?”

    “可不是嗎?”趙雲聳聳肩回了句。

    “好好好。”李世民連聲稱讚。

    一晃三日科考結束。

    對學子而言緊張的氣氛仍在蔓延。

    能否金榜題名。

    誰能金榜題名。

    誰人高中狀元。

    成為學子們討論不休的話題,各驛站,各酒樓,各茶館內議論紛紛。

    趙雲沒閒心,也沒時間參與討論。

    科考結束,他卻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