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平侯 作品

第1803章 九條良実的好消息

    方陣固然能形成密集火力輸出,但是人員擁擠在一起,目標太大,使得對方遠程武器的命中率也極高。

    沒想到,車弩居然是火槍手的致命殺手。

    這是歐洲戰場的火槍手沒有遇到過的事情,也是趙雲忽視的一個問題。

    除此之外,死在對方弓弩下的士兵也有不少。

    不算神臂弓,平常的弓弩射擊距離能達不到兩百步。在燧發槍面前似乎只有受虐的命運。

    但是,當弓弩手站在高高的城牆上拋射,弓箭的射程和燧發槍相差無幾。

    好在對方人數不多,經過三四輪火炮攢射後,身著板甲的火槍手已經衝近,形成了火力壓制,否則傷亡數量會更大。

    打仗就要死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但是如何減少己方士兵傷亡,這是趙雲必須要考慮的。

    如何縮小火槍排陣的目標?趙雲首先就想到蹲伏射擊。

    除非蹲伏射擊,否則無法改變扎堆排隊射擊的戰法。

    但是如果蹲伏的話,火槍兵就無法拿著捅條裝彈。

    只有後膛裝填取代前膛,士兵才不需要伸長手臂,挺直身體,填裝彈藥。

    所以,在港口和李達山等人簡單交代後,趙雲就回到官衙書房中,開始著手決定解決後膛裝彈的問題。

    拿著炭條,趙雲一邊回憶著五大箱子裡的草圖,一邊在草紙上畫了火槍後膛的形狀結構,半小時後,不得不哀嘆一聲,扔掉炭條。

    所謂的後膛槍,就是後世人耳熟能詳的栓動步槍,設計並不複雜。

    無非是採用旋轉後拉的槍栓,來實現手動彈倉閉鎖。

    唯一麻煩的就是氣密性問題。

    槍栓和彈倉都是鋼鐵鑄造,加工起來,做不到那麼嚴絲合縫。

    火藥燃燒後,高壓的火藥氣體會從鋼鐵的縫隙間噴出來,不僅會造成膛壓下降,而且會燒灼到射手面部。

    栓動步槍不能完善彈倉的氣密性,但是後世卻解決栓動步槍的氣密性難題,徹底讓栓動槍械開創了熱武器的黃金時代。

    後世的槍械大師們沒有將目光盯在彈倉上,而是對子彈做了重大的改進,發明了金屬彈殼。

    趙雲的軍器廠製造的紙殼定裝彈藥,是金屬彈殼的雛形。

    後世用具有延展性的銅殼,替代了紙筒,包裹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