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與夏 作品

第297章 天團

    楊平將手術講解完,大家取下vr眼鏡,放在桌面。

    整個手術,現在都瞭解得明明白白,沒有人再提出問題。

    “大家還有什麼不同意見?”林醫生要做最後的總結。

    他知道,現在大家已經思路清晰,意見也真正統一,但是按照會議程序,還是必須問這麼一句。

    這個疑難病例,就像一個強悍的敵人,大家開始被打得狼狽不堪,潰敗千里,現在楊平出現,給敵人迎頭痛擊,大家立刻重拾信心,聚集在楊平的麾下。

    “大家還有什麼不同意見?”林醫生又一次提問。

    大家都搖頭,該問的都問了,沒有不同的意見,現在都迫切想看這位中國醫生的手術,他帶領的團隊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團隊,連奧古斯特醫生提出做他的助手,都被他否定。

    “如果沒有不同意見,這個手術方案就確定下來。”林醫生讓會議秘書記錄會診發言及最後結論。

    這些討論記錄都會載入病人的病歷,作為手術的依據。

    醫學的任何一個決策不是憑空想象,必須有根有據,即使幾十年後,都要經得起推敲。

    橢圓形的長桌,圍著的醫生,都是在各自國家該領域內的頂尖專家,現在,大家看這個年輕的中國人,如同看外星人一樣。

    楊平泰然處之,毫不關心別人怎麼看他,他心裡一直在盤算手術的方案,在心裡反覆模擬手術,查漏補缺。

    “手術的時機應該是越快越好!”奧古斯特催促。

    密爾頓意見不同:“監測血漿d-二聚體,如果一直維持正常水平,說明暫時可以等待,如果有升高趨勢,立刻手術。”

    血漿d-聚體是血液中的一個生化指標,如果正常,可以排除身體內的血栓,一旦升高到某種程度,就要考慮體內存在血栓。

    血栓一旦堵塞脊髓供血血管,引起脊髓缺血壞死,相當於脊髓中風,要進行溶栓處理,增加治療的難度,而且這種溶栓的效果還不好,脊髓缺血就意味著不可逆的癱瘓。

    這是一個矛盾,快點做當然好,但是無論是林醫生、黃醫生,還是奧古斯特、密爾頓來做助手,楊平對他們都信心不足,最起碼不熟悉。

    手術推遲做,有產生血栓的風險,疾病發生一旦越過某個臨界點,就會引起質的改變,這個臨界點在哪,現在不知道。

    楊平反覆權衡利弊,分析郭敬堯的病情發展軌跡,最近的血漿-d二聚體值,最後決定,動態監控血漿-d二聚體,一旦有上升趨勢,立刻手術,如果維持原來的水平,就等待自己的團隊過來。

    這個手術最關鍵的步驟,需要一個優秀的助手幫助,這樣可以減輕術者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