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思特杜 作品

第1443章

    中國是一個石油煉化大國,因為當局對能源產業的重視,1988年就已經突破了1億噸的煉化產能,預計1998年全年的煉化體量為1.7億噸,雖說無法與同期美國的7.5億噸和日本的2.4億噸相比,但對比其他諸如煉化產能1.1億噸的德國,還是綽綽有餘。

    然而,其中的問題也很明顯。

    就是煉化領域的深加工能力嚴重不足,大部分都是基礎的柴油、汽油等初級煉化產品,而且品質還普遍不敢恭維。至於深加工領域的烯烴等基礎工業原料,比如中國內地當下稀缺的乙烯產品而言,預計1998年全年的產能也只有370萬噸左右,只相當於美國4500萬噸乙烯年產量的8%。

    可以想見的一件事,如果中國煉化產業能夠提供的烯烴類基礎化工原料長期不足,無法供應海量的合成橡膠、人工纖維、合成塑料等產品,中國就很難成為世界工廠。

    即將過去的這一年,為了應對石化領域的短板,中國政府特意對相關產業進行了整合,重組成立了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中海油的ipo也是在這種背景下開始推進,目標都是為了推動中國石化領域的產業升級。

    維斯特洛體系在連雲港和寧波的兩個煉化項目,也是在這種產業改革的背景下產生。

    中國的煉化產業並不禁止外資進入,當然,潛在壁壘不說,至少明面上肯定如此,包括當局上層的態度,也是希望能引入外資加強競爭,實現鯰魚效應。

    問題是,誰也不會把事情看得這麼簡單。

    因此,維斯特洛體系給出的是兩個煉化一體化項目,完全的深加工領域,而不是生產各種初級油料的基礎煉油工廠,這首先會避免與各家地頭蛇在基礎業務上的競爭。

    然而,問題還在。

    關鍵就是這兩個項目實在有些大,各自500萬噸的年煉化產量,兩者相加,就是1000萬噸,直接相當於中國煉化總產能的6%。

    再比如具體的基礎化合物產能,不是其他芳烴類基礎物料,還是以最關鍵的乙烯為例,單個工廠的產能都是30萬噸,兩地兩家合計就是60萬噸。

    中國1998年的乙烯總產能才370萬噸,直接又是16%的比例。

    而且,如果兩家工廠發展良好,將來也不可能說不讓人家擴產,以維斯特洛體系的實力,那就很可能發展成一個更加龐大的煉化產業集群。

    總之就是,哪怕當下確定的方案中,兩家工廠的中國國有資本比例都會達到三至四成,還是難免引起各方的各類顧慮,或者擔憂中國的煉化產業格局受到衝擊,或者擔憂自家的地盤受到侵佔,或者更陰謀論一些擔憂這是海外資本為了狙擊中國煉化領域的產業升級計劃,巴拉巴拉。

    當然了,贊成的人也是一大把。

    首先是10億美元級別的龐大投資,在金融風暴後中國當下開始出現通貨緊縮各個領域都缺少資金的情況下,無論是合作企業還是地方政府都眼巴巴地希望吃下。

    這可是一大筆gdp啊。

    其次,當局上層也有人希望引入這兩條鯰魚,刺激在政策保護下難免怠惰的國資巨頭髮憤圖強,同時在下崗潮還在持續的大背景下創造大批就業,緩解國內矛盾。

    各方拉鋸的情況下,最終有了京城的這次會議。

    連雲港的項目其實已經通過,這次主要針對寧波方面。不過,說白了,如果寧波的項目無法通過審批,連雲港那邊,畢竟還只是開始,既然類似投資不受歡迎,為了確保自家資本的安全性,後續很難說會不會出現變動,直接取消可能性不大,但壓縮一下投資規模,也可以預期。

    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結果。

    畢竟即使西蒙與中國高層的關係很好,問題也在於,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還是能纏死人的那種。

    稍微有些閱歷的人,特別是商人,都明白這個道理。

    西蒙也不天真。

    因此,如果開始都得不到明確支持,勉強推進,後續很可能麻纏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