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思特杜 作品

第1146章 依舊是資本

    西蒙上次的中國之行過程中安排了一次針對中戲北影學生的交流學習計劃,既有著扶一把中國電影的念頭,也不缺為錦書系積累本土化人才的私心。

    更深層次,還有引導中國電影發展方向的考慮。

    說起九十年代的中國電影,熟悉這一領域的人往往能夠想到一個詞:第六代。

    官方的定義中,因為成長於中國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快速轉換的激盪年代,第六代電影人的典型特徵就是‘叛逆與反思’,作品多著眼於現實題材,關注歷史轉型時期中國社會各個階層的迷茫困惑與無所適從。

    這番表述倒也沒錯。

    不過,在西蒙個人看來,中國第六代電影人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還是資本的引導。

    同樣的時期,隨著中國的逐漸開放,世界各國不可避免地想要更多瞭解這個國家的方方面面,電影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展示窗口。因為存在需求,資本緊隨而上,於是造就了大部分第六代導演,還包括很多第五代,拍攝電影的資金來源大部分都是外資。

    再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也是第六代以及不少第五代一度為人詬病的一點。

    這些導演為什麼總是拍攝展示中國落後與黑暗的一面,而不去拍攝這個國家整體的快速發展欣欣向榮?

    其實還是資本需求。

    並不是說老外愛看這些,而是,類似題材,更容易在國外的各種電影節上獲獎,本就小眾的中國電影,只有在電影節上拿到獎項,才能引起西方輿論的關注,然後吸引觀眾進入影院,賺到票房,實現利潤。

    摺合成本只有幾十萬甚至幾萬美元的一部中國電影,西方各國賣一圈,運氣好能進賬幾百萬美元。

    非常賺錢。

    這才是根本原因。

    缺少利益驅使,西方電影資本吃飽了撐得才會故意資助拍攝各種所謂抹黑中國的電影,輿論導控那是政府的事情,不是資本的義務。

    那麼,問題又來了,怎樣才能拿到獎項?

    西方的電影節,更準確來說,歐洲的電影節,基本都是文藝向的,更傾向於各種‘叛逆與反思’的作品,因此絕不是針對誰,世界各國的落後與黑暗都濟濟一堂。於是再看,這些電影節的需求恰好與第六代的特徵相互契合。

    支持這份論調的最堅實證據,就是曾經時間線上再往後推十年的中國電影發展。

    節點是原時空中2000年的《臥虎藏龍》。

    由於《臥虎藏龍》在海外的巨大成功,資本開始轉向,隨後多年誕生了《英雄》、《無極》、《夜宴》等一系列很大程度上瞄準海外市場的中國大片,其中大部分都有著西方電影資本的參與。

    同時,這段時期,因為好萊塢重磅炸彈在全球攻城略地導致觀眾需求改變,文藝電影市場大幅萎縮,中國的第六代電影人也隨之沒落,只有少數能夠勉強支撐。

    算起來,這次交流學習計劃的一批人如果能夠走出來,也算是中國的第六代。

    西蒙的目的就是以丹妮莉絲娛樂乃至維斯特洛體系這一資本招牌,推動創造一批西蒙自己更樂意看到的第六代。

    南安普頓莊園別墅的書房內。

    西蒙認真閱讀著所有30人的詳細資料,這些並不是那種表面上花團錦簇的簡歷,而是陳晴親自負責製作真實反映所有人能力背景的個人資料。

    30人,按照最初的計劃,一半人情,一半人才。

    對於人情,西蒙只是一掠而過,將來維護這些人脈是陳晴和錦書那邊的事情,丹妮莉絲娛樂這邊,會盡可能讓這些人舒舒服服地完成鍍金。當然,如果其中有追求上進的,西蒙也喜聞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