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思特杜 作品

第050章小人物




    時間已經是十一月份,雖然是四季如春的洛杉磯,這個時節的天氣也有著幾分寒涼。



    西蒙從衣架上取下自己的外套,跟過來的凱瑟琳很自然地接過,展開幫西蒙穿上,還伸手整理了一下捲起來的衣領。西蒙微笑著任由女人施為,最後才拿起自己的包挎在肩上,看向穿著酒紅色高領毛衣的凱瑟琳,道:“那麼,再見。”



    凱瑟琳感受著西蒙略帶試探的希冀眼神,腦海裡卻突然浮現出珍妮特亮晶晶的眸子,稍微退後了一步,假裝打量西蒙的衣著有沒有問題,若無其事地笑著,道:“再見。”



    西蒙卻不勉強,點了點頭,就離開了家門。



    為了儘可能保證更加充裕的後期時間,西蒙這一個月來的基本工作節奏就是工作日拍攝影片,週末對樣片進行粗剪,晚間理順各種拍攝計劃,還會抽空寫一些配樂。



    《羅拉快跑》的拍攝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從影片開始到羅拉第一次奔跑之間的鏡頭更是已經全部拍完,西蒙這幾個週末的工作重點就放在了第一段奔跑情節的粗剪上。



    電影剪輯的發展,基本上是一個‘非線性剪輯’到‘線性剪輯’再到‘非線性剪輯’的小輪迴。



    最早期的電影剪輯,完全是直接針對膠片的操作。



    剪輯師可以任意對膠片進行剔除、縮減和替換,因此屬於非線性剪輯。



    但這種最原始的非線性剪輯工作量卻不是一般的大。



    一部電影,按照10小時的鏡頭素材計算,所有膠片累計長度已經不是多少多少米,而是20公里。可以想見,想要從長達幾十公里的膠片中剪輯出一部電影,整個過程會有多麼複雜。



    然後,線性剪輯的出現,終於將剪輯師從數十公里的膠片包圍中解脫了出來。



    線性剪輯的原理是將膠片鏡頭內容錄製到磁帶上,然後再將磁帶上的素材按照剪輯方案,轉錄到另外一盒磁帶上。



    這種剪輯方式大大縮減了剪輯師的工作量,而且屬於所見即所得的模式,可以隨時監控剪輯結果,因此很快普及開來。



    不過,線性剪輯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剪輯師只能按照線性順序在磁帶上編輯畫面,稍微靈活一些的操作,也只是在磁帶上進行同等時長的插入替換。但如果想要對完成的剪輯成果進行刪除、縮減以及非等時長鏡頭替換等操作,卻是不可能。



    這種模式說起來其實和音樂磁帶類似,一首五分鐘的歌曲,如果一個人按下錄音鍵跟著嚎兩嗓子,就可以將自己的聲音替換上去,但這首歌曲五分鐘還是五分鐘,想要讓他變成四分半,那就只能重新編曲,然後重新錄製。



    線性剪輯之後,更加先進的非線性剪輯出現在八十年代末。



    通過將膠片影像轉錄為數字影像,然後就可以在剪輯軟件上進行類似於原始手工剪輯的非線性操作。



    不得不說的一點是,在膠片時代,無論是原始的手工剪輯,還是後來的線性剪輯,乃至數字化的非線性剪輯,其實都只是一種編輯手段。一部電影在完成剪輯、配樂等後期流程之後,最終還是要根據成片結果,對影片的原始底片進行手工剪輯,這樣才能得到可以進入院線放映的膠片拷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