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835章 風箏

    張覺趕緊命人下城取來來觀看,卻是一張油印的“露布”——《告大同全體軍民書》。

    文章寫得簡單明瞭,首先表明宋軍此次征伐,是為了幫助遼國平滅叛逆。

    和魯斡和耶律淳手握重兵十五萬,在遼國被韃靼犯邊侵擾,兩任皇帝前赴後繼為國赴難之際,二人以皇太叔、天下兵馬大元帥之尊,未出一兵一卒相助。

    擁兵自重之心,當時可見。

    之後先後征伐遼東、中京,首開內戰之端。

    大敗之後,不思悔改,驕狂悖妄,在延禧諸子尚在的情況下,自立為君,天理難容。

    我朝聖主,與延禧為兄弟之君,聞遼主屍骨未寒,出此叛逆,不勝鬱怒,決意興徵。

    得正統、承康兩地皇侄所請,舉兵五路,討除叛逆。

    揮師以來,天人助順,諸路逢戰皆捷,和魯斡畏罪潛逃,耶律淳困守待誅。

    宋軍秋毫無犯,實乃仁義之師。

    如今大同府中,困頓四十萬軍民,資糧日蹙。

    偽朝大勢已去,各地春耕在即,家中父老妻兒,殷殷相盼。

    大宋要求大同府留守大臣諸將,以百姓生命為首要考量。

    上策放下兵器,舉城款降,既往不咎,官吏軍民,各安所職,絕不加罪。

    中策開放城門,大宋許給十日之期,軍民帥臣自出,或歸鄉耕牧,或西去依附偽王,去留從便,回鄉者還要發給路費乾糧,絕不留難。

    下策當然是坐困愁城,玉石俱焚。

    文章最後號召全體軍民,如當權者不接受大宋如此仁慈的條件,為了自己的父母妻兒,合城士民軍士,應當裡應外合,奮起反抗。

    不要讓戀權之臣,貪功之將,將合城無辜軍民性命,當做要挾宋軍仁慈之心的工具。

    起事首效者,以所擒敵虜軍職酬之。

    一個時辰後,我部將施展神威,摧毀大同府南門上的城樓,請合城軍民退到安全區域靜觀,可知皇宋軍威之盛,聖主之仁。

    張覺與康公弼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絕望。

    滿城惶恐之際,這樣的露布遍佈城中,大事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