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920章 勸諫

    獄具,許將落翰林學士,知蘄州;沈季長落直舍人院,迫官勒停;元耆寧落舘職;元絳罷參政,以本官知亳州;王沇之,餘中,除名;其餘,停任。

    被處置的太學諸生也不少,“坐決杖編管者數十。”

    但是有一說一,蔡確此次打擊學院腐敗,成績斐然,“士子奔競之風,少挫矣。”

    不過這風颳不到蘇油的人頭上,那一幫子正在嵩陽書院裡瘋狂刷題呢。

    不管風怎麼刮,汴京城還是那座汴京城。

    然而今天不一樣,因為宮裡的景陽鍾,又噹噹噹地響了起來。

    又出大事了,汴京人不約而同地看向汴渠碼頭的大鐘樓,每逢大事兒,就有好事又消息靈通的年輕士子,會在司天監的默許下爬到鐘樓頂上丟消息,邊境老百姓給這種印刷品取了個名稱,稱為“傳單”。

    果然沒等多久,鐘樓上五顏六色的傳單便撒了下來。

    花傳單意味著大好事,市民們紛紛湧向鐘樓,開始搶奪。

    兩制以上的官員們已經入宮了,趙頊御殿,副相王珪用顫抖的聲音,宣讀了交趾奏報的重大消息。

    能入兩制的官員,哪一個不是老油條,什麼“徯我後,後來其蘇。”騙騙酸儒小老百姓就好,奏報中的冠冕堂皇,在所有人的心中就一個反應——“這操作,太特麼騷了!”

    什麼叫致君堯舜?這就叫致君堯舜!

    劉向在《說苑·君道》裡評價堯帝:“存心於天下,加志於窮民。痛百姓之罹罪,憂眾生之不遂也。有一民飢則曰,此我飢之也;有一人寒則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則曰,此我陷之也。”

    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評價舜帝:“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這幾乎是對帝王的最高評價。

    占城這一年來的局勢走向,似乎冥冥之中有一雙大手,將它一步步推向大宋。

    你可以說它是“陰謀”,但是你沒有證據。

    而在天下人眼裡,只有另一個更加完美的解釋,這就是——“天命所歸”。

    整個事件中,大宋沒有發一兵一卒,唯一一次戰事,還是訶黎喪心病狂主動攻擊,大宋被迫防守,之後也沒有追罪。

    其餘的一切,都是占城自己的作為,大宋在整個過程中,完全是仁至義盡的大國風範,毫無瑕疵地履行了宗主應盡的職責,努力呼籲各方冷靜,力圖彌合裂痕,重建和平。

    陛下仁慈而寬宏,不但沒有趁火打劫,反而對訶黎的挑釁,報以極大地容忍和剋制。

    在舊王獻上《託政國書》之後,陛下依然謙遜地沒有接受,而是“痛百姓之罹罪,憂眾生之不遂。”指示交趾郡,盡力收容救治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