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697章 小官

    倪若水在接到回信後,嚇得屁滾尿流,趕緊行動,當年捕殺汴州境內蝗蟲十四萬石!

    皇帝直接將姚崇找去問話:“他們都在說愛卿不懂得天人和順的道理,朕原來也是這麼認為,看來朕的想法錯了?”

    姚崇回答:“其實自古以來,就有過治理蝗災不及時最後發生慘劇的教訓。”

    “北魏時山東地區也是蝗災氾濫,那個時候他們的國君可實在沒有陛下英明,結果不忍捕殺,反而使百姓們受災,最後莊稼被蝗蟲糟蹋殆盡,百姓的牲口竟然發展到互相啃毛的境地。”

    “如今山東地區的百姓沒有多餘的糧食,如果任由蝗災氾濫下去,恐怕百姓們會逃光。現在即使未必能把蝗蟲徹底消滅乾淨,但總比看著它們一點點吃光莊稼要好!”

    姚崇的決心,推動了政府幹預蝗災的決策,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古人開始著手研究消滅蝗災的有效措施。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也發展出了不少辦法。

    不外乎就是尋找蟲卵;拿著面袋改裝的捕網,滿山遍野地抓捕;開挖壕溝驅逐蝗蟲進溝內,然後深埋;夜間,點燃柴堆,吸引蝗蟲加以捕殺。

    如今的宋人,已經對蝗災產生的原因有了一些淺顯的研究和分析。

    他們已經發現,凡是驟旱驟澇的地方,就容易發生蝗災。

    因此很多“有識之士”推斷,認為是蝦卵擱淺,化作了蝗卵,最後孵化為了飛蝗,因而導致的蝗災。

    有了顯微鏡,有了天師道和皇宋金魚莊的科學生物實驗觀察之後,此說自然是不攻自破!

    主要的原因,還是驟漲驟退形成的溼地灘塗,新長出適合蝗蟲生長的嫩草,給了蝗蟲良好的生存環境,導致第二年容易發生災害。

    去年到今夏的旱情,造成開封周圍很多水潦變成溼潤的草地,蘇油其實一直有些警惕。

    但是他的問題在於,如果蝗蟲還沒出現,便要百姓們翻耕灘塗挖蟲卵的話,一定會招致猛烈的反對和抨擊。

    於是只有緊密關注,等到第一批蝗蟲剛從土裡鑽出來的時候,立即組織人力,趁它們還沒能飛起來之前,進行大面積的焚燒殺滅。

    實錘證據到手,才敢下令十六縣居民,啟動救災措施。

    其一,對灘塗進行翻耕,將蟲卵翻出來,讓禽鳥吃掉。

    其二,組織大面積的焚燒,煙燻。

    其三,效仿當年仁宗皇帝,鼓勵百姓尋找蟲卵,下令收購,用同等體積的糧食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