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402章 李文釗的背景

    外公正在為党項人推廣自己創立的文字。

    大王當時對外公的看重,是無疑的。

    景宗正式稱帝,外公和大臣楊守素實為謀主。

    西夏建國前後創制的典章制度,多出外公之手。

    而且他頭腦非常清醒,雖然創造了党項文字,並且將《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翻譯成藩語,但是他的政治主張,卻與漢儒大相徑庭。

    他對張元吳昊照搬宋人制度的建議,同樣嗤之以鼻,

    他的政治宗旨是——“一王之興,必有一代之制。”堅決反對“用夏變夷”,即用漢文化取代党項民族文化的全盤漢化方針。

    他提出:“昔商鞅峻法而國霸,趙武胡服而兵強。國家表裡山河,蕃漢雜處,好勇喜獵,日以兵馬為務,非有禮樂詩書之氣也。”

    “惟順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嚴其刑賞,則民樂戰徵,習尚剛勁,可以制中國,馭戎夷,豈斤斤言禮義可敵哉。”

    李文釗對外公佩服得五體投地,在他的心中,一人興邦,說的就是外公這樣的人,可比齊之管仲,蜀之諸葛。

    立國後,外公就更忙了,元昊讓他擔任謨寧令之職,意思是天大王,是元昊身旁的主要謀士,主持政務不說,同時也是夏國的精神領袖。

    大慶元年,西夏文字造立,成十二卷,字形方整,筆畫繁複。

    群臣上表稱頌,元昊遂下令改元,將之尊為“國字”,強行在國內推廣使用,規定“國中藝文誥牒,盡易蕃書”。

    在外交文書中,凡與宋朝的文書交往,採用漢蕃文並列,而與其它少數民族政權交往,則採用雙方蕃文並列。

    之後外公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文化教育上。蒐羅人才,教授蕃漢官僚子弟,使學成後量授官職。

    還督促各州設置蕃學,教育子民,外公也因此被西夏人親切地稱為“聖賢師”。

    這是堪比漢人孔子的功績。

    可惜建國才五年,外公便因心力交瘁去世了。元昊“三臨其喪”,痛哭不已:“何奪我股肱之速也!”

    贈富平侯。

    然後,政治風向慢慢開始轉變。

    雖然野利氏的最後一個兒子、次子寧令哥繼立為太子,但是大王為了鞏固皇權,開始有意識的削弱野利家族等党項貴族的勢力。

    很快,李元昊假借宋將種世衡的反間計,處決了野利遇乞和野利旺榮及全家,皇后失去了她在朝廷中最重要的支持者。

    野利兄弟被殺後,野利皇后不時向李元昊哭訴兩人死得冤枉,李元昊也表示對自己輕率處死野利兄弟有些後悔,於是竭力尋訪那次屠殺的倖存者。

    在大家的努力下,野利遇乞之妻子沒藏氏被元昊找回,並接進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