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蘇廚第1438章 暴發戶家長

    王從之說道:“這個有很多的解釋,想必王爺都聽過,不過蜀國公曾有一個解釋,倒是別開生面。”

    “哦?”趙頵不禁好奇:“蜀國公卻是如何說的?”

    王從之笑道:“我是姑妄聽之,也為王爺姑妄言之。”

    “蜀國公曾說制琴用了膠漆桐木,而這些東西,是依賴人力,強行拼湊到一起的。”

    “材料和材料之間,會產生機械應力,因此也需要一個應力釋放期。”

    “待到應力變得舒緩,琴的各個部分之間不再緊張,才能和諧融處,音色自然就會更加優美了。”

    “古琴上漆紋的產生,就是應力釋放的明證。”

    趙頵說道:“似乎也有些道理。”

    王從之說道:“因此並不是我大宋的制琴工藝不如前朝,而是有些東西,只能交給時間去處理。說不定百年之後,我朝的琴,便會勝過今日這道來鳳。”

    說完嘆息一聲:“然而到那個時候,王爺的來鳳,卻又已勝過今日多矣。”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誰叫唐琴比宋琴,它就是要年長一些呢?”

    趙頵心頭巨震:“頵聞教矣。”

    ……

    元豐七年十二月,乙未,資政殿學士王韶抵京,趙頊在武英殿予以極高規格的接見,升大學士,提舉軍機處。

    同日,臨翰林院,參觀趙孝奕、扁罐、椅子帶回來的諸多海外文物、資料,聽取這次航海沿途的風物,以及大洋對岸的部落,城邦狀態,瞭解當地民情。

    最重要的,是聽取翰林院對於椅子童鞋關於大洋彼岸人口為商周餘裔推測的論證。

    最搞笑的是,蘇頌、陳昭明等理學派大臣,扁罐和椅子的尊長,對這種推論表示嚴重的懷疑,認為那些人或許在血緣上和華夏人相近,但是其文明,不能簡單地從少量的相似就可以武斷。

    這或許是每一個文明發展所必然經歷的時期,只能說,大洋彼岸北部部落的文明程度,還處於中土夏朝時期,而南部城邦的文明程度,接近中土商朝時期。

    但是不能因此就斷定人家的文明是繼承了夏商文明而成。

    但是與扁罐椅子的長輩們澆冷水不一樣,翰林院的其他學者卻認為椅子的推斷非常有道理。

    而且還振振有辭地給出了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