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352章 變態繁榮

    閒聊了一陣,天南海北扯了一大通,兩人才開始交接事務。

    陳述古說道:“渭州苦啊,周邊農人,幾經戰火,老夫沒有經濟之能,只得四處求告,逼著種大質尋了些衣物糧物,胡亂撫卹了幾次,今後就有勞明潤了。”

    種大質就是種詁,蘇油有些無語,搞民生是知州的正事兒,結果這老頭跑去找軍方要糧食,看來文才勝過治才是實錘了。

    也難怪新知州一換,小隱君就要清倉,只怕他心裡在抱怨朝廷越換越不靠譜呢。

    既然陳述古都定下了渭州苦的基調,因此公使錢結餘什麼的就別想了。

    戰區的知州,一般都是大苦逼,超額使用公使錢,幾乎是常態,因此而落官的,前前後後不在少數。

    歷史上那樁著名的公案,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誇讚的滕子京,有歷史愛好者就去查過他被貶的原因——滕子京過使公使錢,然後上邊派人來查賬,滕子京還燒了帳房,這才被貶到巴陵郡。

    以此得到結論,滕子京是大貪汙犯,范仲淹包庇大貪汙犯,都不是好人。

    還是那句話,讀書未廣,推求不細,沒考慮歷史上的實際情況。

    前方戰事失利,幾十萬西夏大軍壓境,邊臣想盡辦法扛過這一波,事後還要被糾核公使錢的去向。

    處置帥臣固然得宜,但是用這些辦法搞帥臣的手下,蘇油認為有點過了。

    以種世衡之功,在他去世後,小隱君向朝廷表述父親的功勞,都一度為樞密使龐籍所不容。

    其後小隱君堅持辯解,朝廷才追記了其父的功勞,並詔令種詁就近郡縣任職。

    蘇油覺得,綜合考量這些事件和當時的政治軍事生態,將之解讀為新得勢的大佬,打著治貪的旗號清剪政敵的羽翼,這才是大概率的真相。

    因此這也是蘇油懶得向朝廷伸手的原因,早有偉大人物說過,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防西夏,用力三分,防自己人,怕是得打起七分的精神。

    夜深了,蘇油點起汽燈,攤開紙,磨了墨,提筆寫下第一個詞。

    民心。

    然後寫下第二個詞,經濟。

    第三個,工業。

    第四個想了很久,種家。

    第五個是外交。

    第六個,是情報。

    第七個,才輪到軍事。

    七件事情,重要性從上而下,依次排列。

    房樑上響起聲音,蘇油抬頭,是木客。

    蘇油笑道:“薇兒啊,下來吧。為何不走正門?”

    石薇從房樑上露出頭:“我怕傷了你的名聲。你怎麼還不回驛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