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299章 衣錦還鄉

    前兩個官職,都是從八品,剛好在朝升官以下,就是沒法上朝的那種小渣渣。

    賜銀魚袋,是六品以上才有的資格,這裡是特賜,是榮譽。

    夔州太苦了,給個這個表示補償,說明不是貶官灰溜溜出京的,到了地方上大家還是要尊重。

    飛騎尉,是三轉軍功,這是改造冶爐,煉出錳鋼得到的功勞。

    最後一個,才是正職差遣。

    宋代的州,是有州格的,從上到下可以分為節度、防禦、團練、軍事這樣的名目。

    宋制承晚唐,晚唐朝廷廣置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團練使。

    這些人又兼任所在州的刺史,並自闢幕僚,架空朝廷州官系統,成為一個個半獨立王國。

    趙宋立國後,以節度使、防禦使、團練使為虛銜,收州權歸於知州;同時,又保留了節度州、防禦州、團練州、軍事州四等州格。

    州格的高低,決定了州府幕職官的配額,一個非常重要的節度州,往往配備有節度判官、節度推官、節度掌書記、觀察判官、觀察推官、觀察支使等幕職官;

    非節度州則通常只置判官、推官各一員。

    州格還決定了州府長官的公用錢額度,如節度州長吏每歲可得公用錢百千,而防禦、團練、刺史州的公用錢僅有五十千。

    州格代表了州府的品級:一般來說,節度州為三品州;防禦州、團練州為四品州;軍事州為五品州。

    但是宋朝的州格,只決定了州府的品級,跟州府長官的品秩毫無關係。

    因為宋朝的知府、知州,都是差遣,它本身是沒有品秩的。

    理論上,不管是品秩只有八品、七品、六品的中下層官員,還是品秩為一品、二品、三品的高層官員,都可以被任命為知州或知府。

    事實也是如此,宋代的知州,從九品到一品都有。

    蘇油的官職最大的一個才八品,低於夔州的州格,不過有個銀魚袋的六品特賜,除了他自己小得逆天的年紀,在宋代也不算出格。

    若官員品秩高於州格,文告裡就要用“判”字;品秩與州格相等,則用“知”字。

    蘇油因為官職比夔州的州格低,所以就得用到“權”字。

    得到任命,所有人都滿臉哀傷,就乞第龍山開心不已。

    我靠夔州呢!西南夷大本營,小巫師,咱倆這次是那啥……衣錦還鄉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