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212章 同學紀念冊

    益州客商更賊,直接將織錦大機圖紙畫了一套,外加一個小模型,百匹蘇家扎染木棉的份額就到手了。

    轉手就是錢啊……

    最搞笑的是一位陵井上的流民,胡亂撿了幾塊石頭獻給小少爺,沒想到過了三個月,小少爺找上門去,說是其中兩塊派上了大用,派李大栓帶著什麼勘探隊,跟著那流民找到了兩處出石頭的所在,然後,直接獎勵了三十貫!

    三十貫啊我的天神爺,叫花子立馬變財東了,轉頭就娶了一個拖兒帶女的寡婦,分了房子分了地,真真的羨慕死旁人呢……

    程家雜貨鋪,莫名其妙地冒出了很多小東西,不貴,但是賊好用。

    符合衣服肩膀形狀的衣架,帶彈簧的小竹夾子,刮絲刮皮的小刀片,竹筋摺扇,門窗用的活頁,鐵釘子,婦人在布料畫形狀的粉筆,大小配套的鋼針,各色配套的小卷絲線……

    有種東西叫彈簧秤,小小一根鐵皮管,上邊一個圈下面一個鉤,東西掛上去提起來,立馬就知道多重。

    還有一種裹漆鋼絲和竹棍製作的輕便雨傘,有個開關,一按就會嘣的一聲自動彈開……

    東西雖小,可是給家中帶來的是方便,價格又不貴,很快便成了眉山的時尚。

    女人們的心思蘇油也猜不透,最受歡迎的竟然是髮卡。

    眉山女人們手巧,不少人購入髮卡後,紮上絹絨製作的花朵,除了自用,剩下的轉手就賣給了來往的嘉益客商,厲害的甚至在家門口開起了小攤位,應付一家人日常花用輕輕鬆鬆。

    摺扇這東西據說汴京偶爾能見到,不過吳地客商見多識廣,多是鄙夷之色。

    呵呵呵,高麗貨,不說其它,就眉山摺扇底下那顆鉚釘的工藝,就不是高麗貨能夠比的。

    扇面有絹,有紙,顏色素雅,打開都有淡淡的水印,沒說的,蘇家染織和程家花箋。

    這東西和氣候一毛錢關係都沒有,這是文化的載體,或者說,逼格的載體。

    陳慥在學宮開了個壞頭,這娃不差錢,直接買了三箱摺扇,發給每個同學一把,讓同學們寫上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一般是一首詩,一段聖人經典,再題上對陳慥同學的鼓勵,讚譽和期許,以及大家對未來的展望,然後留名,收回。

    蘇油手扶腦門哭笑不得,這特麼不是同學紀念冊的套路麼?!

    不行我也要來,不就是三百把扇子嘛!我連老師,知州,知縣,統統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