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27章 定價

    程文應接過瓷盤翻來覆去的觀看:“怎麼?這盤子有毛病?”

    史洞修瞪著眼睛辯解:“什麼毛病?沒毛病!你見過這麼白的圈足?這麼漂亮的釉色?”

    蘇油在一邊幽幽地吐槽:“史世伯,骨瓷不光要求白,還要如玉石一般能吃光,還要堅硬,彈出悠揚的清音……”

    程文應伸出手指在瓷盤上一彈,瓷盤發出叮的一聲:“可以的,比我的越窯盤子清揚多了。”

    史洞修沒好氣的說道:“程老你沒明白,賢侄根本就不是在和越窯比,是在和昨天燒出來的瓷片比。”

    程文應立刻笑呵呵地說道:“哦,就是說你燒的沒有賢侄燒得好。”

    蘇油趕忙制止自家姻伯打趣,說道:“不是這個原因,是瓷片很小而盤子夠大造成的,要我來指導,還不如世伯燒的呢。”

    說完又道:“不過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這樣,今天正好要燒製瓷板,這個不用太高溫度,更不用上釉,正好可以利用火力製備一樣東西,再用那東西燒窯,可以讓這個小饅頭窯得到較高的爐溫。”

    史洞修大喜過望:“我就知道賢侄定有辦法!”

    ……

    沒有多久的功夫,倆老頭拿著裡邊的焦炭,面面相覷。

    和之前的煤塊對比,能發現兩者物性,已經變得不一樣了。

    煤炭油潤油潤的,而焦炭,現在看起來更像上等的銀霜木炭。

    等這邊焦炭燒好,那邊瓷板也同樣燒製出來了。

    潔白,但不晶瑩。

    老於史大,以及於大於二,正忙著用新尺子測量燒製成型後的誤差。

    同料,同工,同爐,加上蘇油小小一個改革措施,燒出的陶板收縮比非常一致。

    這個小改革措施,就是在陶窯內壁加上一圈圈擾流板。

    這是後世非遺傳承人的智慧,饅頭窯的熱流走勢,就是燃燒,上升,然後沿著半球狀的窯璧向下迴流。

    這個小措施,就是讓熱流向下走的時候,會被分層導入窯體中央,從大環流變成無數個小環流,讓窯溫更加均勻。

    僅此一項小小的改進,整個瓷窯的出瓷品質,便提升了一個檔次。

    史大一邊和老於忙活,一邊讚歎連聲,這麼簡單的辦法,怎麼自己以前就想不到呢?

    瓷版質量上乘,程文應開心無比,大笑著拍給史洞修三貫交鈔,帶著老於匆匆走了,只留下八娘,史大和史二監督泥印的製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