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1350章 括戶

    但是這樣有個問題,就是這些運河大多隻能開設在衝擊平原上,對於大西北不適用。

    在河套以上,黃河,就成為了分割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天然鴻溝。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繞路,要不從黃河發源地青唐一帶向北推,要不從黃河下游衝擊平原向西推。

    蘇油等不及,所以就只能通過一種交通設施來打破這種局面,那就是——能夠跨越黃河的橋樑。

    蘇油重生前看過很多歷史小說,很多作者最喜歡做的,就是盲目發展鐵路。

    其實如今的水運,已經可以滿足大宋現有疆域調配物資的需要,真正需要的鐵路,蘇油心目中只有一條。

    那就是從河北到興慶府,這樣一條鐵路,才能夠改變大宋國家格局。

    但是這條鐵路,不可避免要跨過遼國統治地區。

    至於在其他地方修建,就跟出蜀的那條簡易鐵路一樣,那最多算是錦上添花而已。

    而鐵路更大的難題,不是鋪路,而是造橋。

    一八八六年,清政府開平礦務局為解決冬季河流封凍影響,阻礙煤礦運輸發展的問題,修造了中國第一座鐵路橋,用來跨越灤河,花費了二十五萬兩白銀。

    而中國最早跨越黃河的橋樑,是一九零六年修建於蘭州的鐘山鐵橋,不能通火車,長度二百三十四米,寬七點五米,六墩五孔,橋上飛架五座弧形鋼架拱梁,耗銀三十萬兩。

    換到大宋,這就是三百萬貫,再考慮到如今的鋼材和一千年後鋼材的成本差異,最少都在五倍以上。

    因此光一座跨越黃河的鐵路大橋,都不是如今的大宋拿得下來的。

    就算拿得下來,那也非常不划算。

    因此只有浮橋,才是如今最佳的選擇。

    但是即便是浮橋,也分等級,現在能夠騰出手來了,加上寧夏本地就產鐵,蘇油準備將鐵船搞出來。

    蘭州浮橋的設計方案,橋墩採用鐵殼躉船,浮船頭部呈鋒利的銳角,具有一定的破冰能力。

    反正現在有炮,也就是破冰,養護之類的麻煩一些而已。

    橋面離水面一米,可以有效減小水流對橋面的衝擊,下方還能通過河面流下來的雜物。

    上游兩岸將用水泥和大鐵件澆鑄牽引堤岸,使用最新的南海蕉麻和鄭州鋼索混編的纜繩,和錨錠一起固定鐵殼躉船。

    即便如此簡陋,這個方案都震驚了朝中,不說各種朝中大佬們不懂的工程難題,光造價就高達五十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