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夢話 作品

159、民國之大導演(71)

    九月, 井岡山根據地沉浸在一片豐收的喜悅中。

    大姑娘小媳婦老少爺們兒爆發出了猛烈的勞動熱情,起早貪黑的收水稻,打芝麻, 摘果子, 對於農民來說,這是最幸福的時刻了。

    農忙時節,人力短缺,身為人民子弟兵,紅軍義不容辭。所以在軍官們的帶動下, 戰士們訓練間隙就自願自發幫群眾勞作,士兵和農民其樂融融的奇景讓包括麥克在內的一些西方記者嘖嘖稱奇。

    這些西方記者代表團的記者, 算是被麥克忽悠過來了。麥克過來除了向樂景報喜訊的目的外, 也是想用自己的眼睛和鏡頭來客觀記錄被外界妖魔化的紅色蘇區。

    麥克也算是樂景的老相識了。當年陝西旱災,麥克深入災區拍下了很多反應災民悲慘生活的照片, 在西方社會引發了一定的反響, 賑災委員會也因此收到了來自國外捐贈的大批善款。

    後來樂景牽頭組織人去修涇惠渠時, 麥克也積極在西方社會奔波遊走, 幫陝西災區籌集到了一大筆善款。

    涇惠渠的修建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樂景雖然把自己的全副身家都搭了進去,但是那點錢對於浩大而漫長的工程總量來說還是杯水車薪。他後續也多方遊走籌集善款,只是因為資金短缺和戰亂, 涇惠渠的修建進度到底是放慢了。

    前年, 樂景離家出走跑到根據地時, 涇惠渠工程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因為果黨軍隊對蘇區的層層封...鎖,外界消息很難第一時間傳進來, 同樣的,裡面的消息也很難第一時間傳出封...鎖區,而且蘇區條件艱苦, 樂景的電影又因為政治意義和教育意義只能免費播放,所以他對陝西的捐助就只能停了下來。

    還好,樂景在去蘇區的路上時,已經把後續工作交給了宋啟星,樂景相信他的能力和手段,一定可以順利完成收尾工作。

    “謝,涇惠渠兩週前已經順利建成了!”這是麥克見到樂景後說出的第一句話,他激動的滿眼淚光,興奮的像個孩子:“陝西千里荒漠總有一天可以變成沃土良田,從此以後,陝西再也不會缺水了!”

    這幾年,麥克一直沒有忘記修建的涇惠渠,他時不時會潛入災區跟蹤施工第一動態,他拍出的照片將成為後世歷史學家研究民國西北旱災時期的重要史料。

    在不知不覺中,中國已經在他的職業生涯留下了太深的烙印,他的靈魂似乎也已經和這片土地上無數受苦受難的人們聯繫在了一起,他現在覺得,他已經算得上是半個中國人了。

    他這一路冒著生命危險,在白匪的槍火下東躲西藏,幾次死裡逃生,歷盡千辛萬苦,只為了把這件事親口告訴謝聽瀾。他知道,謝聽瀾和他們一樣,已經等這天等的太久了。

    雖然樂景早就從時事新聞上知道了涇惠渠竣工的消息,但是此時親耳從麥克說出這個好消息,還是格外令他高興。

    和歷史上那個因為資金短缺倉促完成、因陋就簡,儘可能沿用白公渠故道或裁彎取直,被迫偷工減料縮減規模的涇惠渠不同,如今建成的涇惠渠宛若長虹,蜿蜒逶迤,如一條游龍穿梭在崇山峻嶺之間,源源不斷的給乾涸皸裂的土地輸入磅礴的水流,單看麥克給展示的樂景涇惠渠竣工後的幾張照片,樂景就一陣心馳神往,恨不能親眼一觀。

    傅瀚晟聽了也喜上眉梢,都忘記自己被迫下海的鬱悶了,碧綠雙眸波光瀲灩,冷白色的皮膚上難得多了一絲血色,“涇惠渠乃百年大業,利在當代,功在千秋,希望我再去陝西的時候,能看到千畝良田沃土,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美好田園風光。”

    樂景雙眸微斂,嘴角輕快揚起,眼前彷彿也浮現了傅瀚晟口中美好的風光。

    黃土高坡上缺水缺了一輩子的赳赳老秦人,現在是不是也在放聲高歌?這次他們唱起的秦腔,一定也充滿了勃勃生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