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夢話 作品

民國之大導演(60)

    同時,它帶給災民們的直觀影響也是可觀的。很多原本不願意讓孩子讀書浪費時間的災民,都願意送孩子去上他們開辦的免費掃盲班了。因為在《萬花筒》裡他們看到了讀書所帶來的直觀的好處——朱根生不正是依靠讀書改變命運,成為一個受人敬仰收入豐厚的大學教授了嗎?

    他們苦口婆心都無法扭正的觀念,謝聽瀾靠一部電影就做到了。

    這部電影給了他們希望,給了他們熬過漫長黑暗時光的動力。

    所以在趙藏玉來看,這就是一部好電影。

    ......

    樂景收到了一封針對《萬花筒》的讀者來信。

    這封信的主人有個特殊的身份。

    他叫中村大川,是一名日本人。

    中村大川並不會漢語,但是這時候日本還沒有像後世那樣推行去漢化,昭和男兒的漢字儲備量甩令和廢宅們幾條街。如今的日本文化人都能流利的掌握漢字的用法,老派文豪們習慣用漢字來寫文章。所以這時候中日兩國人見面,語言不通也能用手談來交流。

    因此樂景能很輕鬆的看懂這篇日本人寫就的漢字信。

    中村在信中簡單的提及了自己的人生經歷。

    他和《萬花筒》的主角都是流浪兒出身。為了吃飽肚子,中村大川響應政府號召,來到中國東北進行開荒。

    “......在電影院裡看到《萬花筒》時,我彷彿看到了我自己的人生,說來不怕您笑話,從頭到尾我的眼淚就沒停下來。

    和朱君一樣,我家曾經也是租用地主家的田地的。我父親是一個很勤勞的人,夙興夜寐,一年四季都要不停勞作,可是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吃不飽肚子,因為每年的收成的3/4要交給地主,更過分的是,租金還在每年提高。終於,大正六年的時候爆發了米騷.動,全國吃不飽飯的農民為了獲得糧食,和警察他們爆發了劇烈衝突,後來聽說有一千萬人參與了這場鬥爭,可是鬥爭還是失敗了......

    ......我的父親就是在那場騷動中被警察開槍打死的,哥哥也入獄了,很快被判處了死刑,母親很快病死了,我當時只有六歲,開始了流浪生涯。

    我沒有朱君幸運,也沒有朱君的仙術,我十二歲就去了工廠工作,每天要工作十七八個小時,聽說川崎工廠的工人通過鬥爭,每天只用工作八個小時,我們工廠也想要鬥爭,可是卻被工廠主的打手打死了十幾個工人......

    ......後來聽說政府在招人去中國東北種地,大家都說這裡的土地肥沃,來了這裡就能吃飽肚子,所以我就和幾個工友一起坐船來到了中國開始種地......

    ......在中國的日子的確是比國內好多了,我不必每天沒日沒夜做工,不必為一口吃的每天奔波勞碌,也因此有時間去和學習,漢字掌握量也得到了提升。

    這本應該是我夢寐以求的生活,可是我並不為此感到幸福,相反,我反而更痛苦了。

    我發現這裡和在日本沒有區別。

    我本來以為我們來這裡是幫助中國人民發展建設,我們是一衣帶水的鄰國,的確應該互幫互助。可是這裡的生活卻跟我想象的完全不同。

    我們種地的土地是政府從中國農民那裡搶來的,失去土地的中國農民只能像朱君,像曾經的我那樣流浪,很多人因此餓死。在軍方有意無意的放縱下,我的同伴開始欺負中國人,從中國人那裡搶走財產,毆打辱罵無辜的中國人,甚至還強.奸中國女人。

    我們曾經是受害者,我是那麼痛恨殺害了我父親和哥哥的加害者們,可是我們現在卻變成了加害者,我們在重複實施地主們和工廠主們曾經加諸我們身上的暴行。

    ......在日本的那段夢魘般的日子我以為我已經忘記了,沒想到卻在看到您的電影后重新想起,朱君簡直就是另一個我!我也因此更加羞愧和迷茫。也許我不應該來東北。我此時的幸福,是建立在無數失去土地、被奪走所有財產的中國人血淚中的,此時的我,和那些殺害了父親哥哥的劊子手又有什麼區別?也許我應該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