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十八 作品

第11章 都是高難度

    在朱慈烺看來,周延儒算不得奸臣吧。

    其實他的一些舉措還是很有見地的。

    周延儒的最大的問題,三點。

    一是有些貪婪,不過想來這是人性。

    多少執掌大權的人物都很貪婪,包括名相張居正也是極為貪權的。

    二是任人唯親,比如那個吳昌時等。

    這讓他的名聲大損。

    但是誰人上臺都是任人唯親的,最起碼聽話,否則政令如何通行,只不過識人不明。

    後世李諾執掌公司也是任人唯親。

    三是不通兵事。

    日後他下臺的關鍵就是統兵出擊入寇的建奴,卻只是一味避戰。

    這隻能說明他是個膽小鬼,沒有統兵的能力和膽略,但好在沒有把剩餘明軍主力搭進去。

    要知道大明的制度,文臣督軍,有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一味苦讀書的書呆子成為合格統帥的可能性有多高。

    當然是少之又少,大明能有孫承宗、袁崇煥、孫傳庭、盧象升等進士出身的名帥,已經是老天頗為眷顧了。

    所以周延儒是可以聯盟的一方。

    而且必須要聯盟。

    因為他要整軍,必然要和勳貴產生矛盾。

    那麼這個時候儘量不要和文臣爆發大的衝突。

    雖然日後衝突不可避免。

    但是他牢記戰略上不可雙線作戰,那是自尋死路。

    大明就是這麼作死的。

    楊嗣昌的攘外必先安內是對的,如果內部沒有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肆虐,建奴最多偏安遼東。

    只是大明沒有堅持下去,最後兩面作戰,作死了自己。

    這是他需要牢記的教訓。

    現在他需要的是安撫文臣。

    當然也不是沒有遺憾,比如作為財政的重要一環,鹽稅在大明所在比例太低,只有區區一百多萬。

    簡直是笑談,後世滿清可是足有千多萬的鹽稅,比如今大明的整個財政收入還多。

    兩相比較真是讓大明羞死。

    這裡面大鹽商和官員上下其手中飽私囊,窮了大明財政。

    朱慈烺發誓要改變這個局面,但是現在他不得不隱忍,如果向鹽政動刀,那就是多線作戰了。

    朱慈烺清楚他沒有那個實力,現在他不過是個小太子,作出了成績,有了事權和威嚴再走下一步。

    返回了府中,朱慈烺剛剛更衣。

    有太監來報,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鏈拜見。

    朱慈烺立即讓人引入。

    李若鏈是個三十多歲的瘦削男子,面相怎麼能說呢,大約小孩子見面說的有些嚇人,而且眼睛總是亂轉。

    倒不是忠臣義士的穩重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