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金帛 作品

第512章 志同道合

    李敬雲的表現只能說是中規中矩,一般有點名氣、或者敬業的演員都會如此做。

    “我覺得更多的是人物符號化,我這個人物,如果考慮只是代表我自己,或者洪嘉飛先生的話,可能對於大家來說並不會覺得有什麼。”

    “洪嘉飛先生,或者說一大批像是洪嘉飛先生這樣的人,在那樣的環境下,選擇了做這樣的事情,才會有了今天的大周,如果只是凸顯洪嘉飛先生本人的話,電影最終成了個人傳記的話,反而落了下乘。”

    “我也是這麼認為,”徐峰崎贊同了李敬雲的說法,“時代,人物,時代下的人物,人物所處的時代,雙方本來就是不可分割的,為塑造人物拋棄了時代和為重現時代忽略了人物,最終的結果都不會是令人滿意的結果。”

    這其實就是徐峰崎找李敬雲來的真正目的,他想要拍電影出來,得摸清楚演員的想法,特別是主要人物的想法,如果只是他的工具人,就很難表現出那想要的那種靈性,如果想法與他有較大的分歧,到最後整體得表現結果只會讓人覺得怪異。

    只有雙方在大體上吻合一致,這樣的合作才會取得讓人滿意的結果。

    其實,僅僅通過劇本也能夠明白對方心中所想,如果李敬雲不是這個想法,不會將潘斌修改後的劇本拿出去,如果徐峰崎不是這個想法,他也不會看中修改後的劇本。

    原本就是一個雙向選擇的結果。

    只是,既然要合作拍攝,當面溝通了解遠比什麼都不講要好的多。

    “這個也是我拍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內容,我希望主要演員的想法都能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