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水月 作品

第200章 祭祖儀式

    陶氏、餘氏都不願與丈夫合葬,甚至心裡更有諸多不願,馮昭遵其遺願,故只尊父子、婆媳,而非夫妻之像。

    副支的族譜則寫著“皇城馮氏副支族譜”,馮姓的家奴們立在書案前,正排隊說著自家後人名諱,生母何人,生於何年何月何日。

    馮祿怒目圓瞪,正對一個年輕男子拳打腳踢,其他人亦是一臉怒其不爭的模樣。

    “真是太丟人了,嫡妻沒娶,竟然有外室,還要給外室子上名諱。”

    “馮家的臉面都被他給丟盡了。”

    “就該送到礦場做苦力。”

    “今兒可是大祭祀。”

    “祿族老是讀書人,今兒估計被他侄子氣得不輕。”

    婦人、年輕姑娘聚在一處,嘀嘀咕咕地議論,生怕被外人知曉,到底他們嫁的丈夫也是姓馮,所出的子女亦有一個馮字。家醜不外揚,族醜亦不能外傳。

    屬支的族譜則有五本:皇城馮氏志賢莊族譜、翡翠茶莊族譜等。

    半個時辰後,禮樂聲中,眾中結束,得已進入族譜的小姑娘、小子們便跟著自家長輩站在隊列之中。

    馮昭立在祭臺,“榮耀堪誇,造福天下,績慰先祖。”

    她摸出一個簿子,朗聲誦讀起來,說她對馮氏嫡脈最大的榮耀是生了一對兒子,繼承血脈,功在後嗣,之其一。第二,心繫天下,情繫蒼生,從馮氏副支、屬支挑選人才進入志賢莊,改進農耕工具:鐵犁、碎土靶子等;引進西洋糧種:番薯、玉米,試種成功,番薯畝產達到三千六百餘斤、玉米畝產五百二十斤,完成了幾種糧食的插播混種,可同時收入幾種糧食;改進茶品,研製出綠茶,磚茶、紅茶製作技藝還在完善中……

    圍觀的人群裡,但見三皇子、五皇子瞪大了眼睛,番薯、玉米是何物,不曾聽過,還有插播混種,是說同時種幾種作物,且每種都能豐產,這是一種新的糧食種植技術。

    馮昭表完功績,合上簿子:“榮耀堪誇,績慰先祖,還有沒有向稟告先祖的?”

    花嬤嬤將手一抬,“稟宗主,屬支百花莊要稟先祖。”

    “上來。”

    花嬤嬤上了祭臺,掏出簿子,高聲誦讀起來,她身為百花莊傳承一脈的族老,帶著弟子、徒孫們將花神留世奇方進行了改進、研製,現在有多少新式胭脂、水粉、凝露、香膏,能美容顏,少不得誇馮昭一番,說馮昭心胸如何寬方,將花神娘娘的奇方傳世等等。

    百花莊供奉花神,以前喚百花娘娘,只見了馮昭後,就改為花神娘娘了,她能創造世間所有植物,花、木、草、藥皆在其間。

    花嬤嬤誇完,眾人海呼一聲:“榮耀堪誇,績慰先祖!”

    之後是翡翠茶莊的族老走到祭臺,將茶莊功績表了表,說他們在成功製出綠茶後,又制了紅茶、白茶,紅茶有養顏養胃強身之效,但製作此茶不需要多好的嫩牙,而是夏秋兩季的老芽為先。一個個美得如詩的綠茶名諱亦出來:翡翠珠、青山綠水、一葉舟。

    馮崇文、馮崇禮站在人群,馮昭將他們所有人撇下,是因為她手裡握有陶氏、餘氏兩代人留下的能人異士,兩個女人手裡的人才比他們整個馮氏舉族的人還多。

    若不這次大祭,他們不會知道,百花莊是晉國府的,而志賢莊、翡翠莊、五味樓、四方莊都是。他們隱約聽說志賢莊雲集了一批奇人異士的匠人,只不知是做什麼,現在才知道是改進農具,試種新糧食等。

    翡翠茶莊之後,便是五味樓,他們說創新多少特色菜餚,每月都會選出一種菜方公佈於民,讓百姓們亦能吃到更美味的菜,他們五味樓之志:民以食為天,以豐富百姓菜餚為任。

    媽的,同樣是開酒樓,人家就能開出志向來,因有這話,他們立馬與旁人不同,這是他們對馮公遺志的另一種感悟。

    四方莊其實就是開客棧的,迎來送往,可人家的族老同樣上臺,說他們在應天府開設的集住宿、遊玩、體念百姓疾苦為一體的四方莊農家樂大獲成功,這對幫忙不食百姓疾苦的年輕人來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馮昭聽著,對,只要做好一行,尋到造福於民的新意,也能被人所接納。

    五皇子聽到這兒,開客棧的也能開出新高度,這吹捧得真是絕。

    三皇子眼睛放光,晉國府果然豪富,太有錢了,光這幾行的生意,只一處就是日進斗金,何況還是幾處。

    雲錦莊誦表榮耀時,曾說他們如何改進了織機,又織出了怎樣適合百姓穿用的布料——葛布、細麻布等,下一步會每年免費培養五十至八十名百姓家的村女、村婦們學習織布技藝,教會他們紡線織布,願意將改進後的織機、紡機按成本售價賣給她們,望能造福於民。

    朱正卿等人立在周圍,原是不想留意,他們聽說馮昭弄了副支、屬支出來,不想跟一群下人祭祀,現在才知道馮昭領著這些人幹出這麼多的功績,單說改進農具,引進糧食作物,提高產量,這一樁樁一件件全是造福於民的大事。

    待屬支五脈誇完,便是副支的馮吉開始“榮耀堪誇,以慰先祖”,他的聲音抑揚頓挫,不是誇,而是說副支的職責,重在監督皇城馮氏上下的言行、得失,實施獎罰,說他們協調、溝通副支與嫡支、與屬支、與百姓之間做出的努力,如何將番薯在馮氏佃戶、百姓家推廣。

    馮氏副支的存在,就像是行政部門,而屬支則是技術部門。

    馮昭一個人就敢揚言分支,因為她有人才,她亦想好了出路,根本不需要一個偌大的馮氏。這些人已成為她前進的負累。她成立副支,是為了替她打理和監督屬支,是為了讓馮家嫡脈走得更高更遠。

    陶氏、餘氏再到馮昭,嫡長房以女子支撐家業,在馮燾、馮熹未來皇城前,他們憑藉自己的嫁妝,支撐起了嫡長房,更讓嫡長房越走越遠,曾經的委屈、恥辱,成就了她們的自強之路。

    朱正卿三人聽到這裡,哪裡不知是怎麼回事。

    皇城馮氏不是一個家族,而是一個宗族,馮昭是宗主。他們這一宗族就像是一個商業帝國,有著他們自己的分工,他們在努力地實踐馮公的遺志:為天地為心,為生命請命,繼先賢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他們在造福黎民的征途上,盡一份自己的心,因為他們是皇城馮氏,是馮公的後人與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