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寨散人 作品

第1465章 古蜀之國

    “先說魚,它是長江裡的珍稀瀕危動物,名叫白鱘,性情兇猛,以吞食小魚為主,”方晟道,“以魚為崇拜圖案,歷史上……大家聽說過三星堆文明嗎?”

    蘇若彤搶著說:“以前大學教授介紹過,一個很神秘很獨特、有別於中原文明的文明,有關它的起源、歷程、年代等等都是謎團,還留下很多非常精美且鑑定不出時間的青銅器……啊呀,方市長的意思是這盞銅燈就是?”

    方晟頜首:“的確很神秘……三星堆文明還有後來發現的金沙文明都源自古蜀國,提到古蜀國可大有來頭……”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中寫道: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據文獻記載古蜀國最早的君王是蠶叢、柏濩、魚鳧,然後是望帝杜宇、鱉靈、開明,這些人名號怪異,有關記載史料匱乏,甚至連他們從哪兒來,如何建國都不清楚,只有一個個似是而非的傳說,難怪李白感嘆“開國何茫然”。

    值得注意的是,詩人用詞非常貼切,不說沒有人煙,而是不通人煙,可見李白也考證過古蜀國相關資料。

    史書上蠶叢、柏濩、魚鳧等君王都有幾百歲,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史學家的解釋是三代蜀王的名稱代表族稱,即各族內部成員的派系,它所表達的含義並非三代蜀王都很長壽,而是指蜀王地位的長期性和穩定性,這種固定的權力承襲能前後相繼維持達數百年之久。

    弓箭射魚象徵著古蜀國人對上古英雄的崇拜,這位英雄便是蠶叢、柏濩之後的第三代氏族首領——魚鳧。蠶叢指導人民種桑養蠶,魚鳧則教會大家狩獵捕魚,從而使古蜀國人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靠天吃飯的窘境,因而被後代所尊崇。

    聽到這裡,蘇若彤疑惑道:“方市長,百鐵離昔日古蜀國幾百公里且隔著崇山峻嶺,這盞銅燈出現得很蹊蹺呢。”

    方晟道:“三星堆文明是古蜀國發展的巔峰,後來一場神秘大火燒燬了象徵著國家根基的宗廟,人們的信心和信仰坍塌了,認為是神的責罰,這片土地已被神詛咒成為不祥之地。經過激烈的爭吵和辯論,龐大的古蜀國分成兩支,一支前往成都平原在金沙重新建立了可與三星堆媲美的文明;另一支遠遷至陝西寶雞茹家莊一帶,在渭水河畔建立了弓魚國,西周年間周王室重臣井伯之女井姬下嫁魚伯,為弓魚國帶來很長時期和平安詳的生活,直到春秋末年矢國大兵壓境,弓魚國被滅。傳說滅國時的國君剓伯在矢國大兵壓境時就率領手下逃進某座山,前後耗費二十年時間建成一座戒備森嚴、易守難攻的古堡,從此世代隱居於此,過著與外界完全隔絕的生活……”

    方晟驟地停住,意味深長看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