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血粉 作品

第847章 859.史官的節操,朱溫的背刺(4300字求訂閱)

    黃巢現在是渾身直冒冷汗,他的軍隊吃人這種事情能給別人說嗎?

    他現在就一口咬死,自己絕對沒有幹過這麼缺德的事。

    要知道,在古代易子而食,雖然讓人很難接受,但這就是真實的現狀。

    可最讓人難接受的,那就是像他這種大規模有組織的吃人。

    黃巢此刻的眼睛都紅了,要是誰說他吃人,他就能跟誰拼命。

    然而就在下一刻,朱棣卻不鹹不淡的道。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黃巢軍隊吃人,是個人都知道啊。”

    “是不是啊?小蠢萌?”

    ………………

    崇禎重重的點頭,這還真不是什麼新鮮事。

    自掛東南枝:

    “這絕對沒錯的!”

    “在古代提起黃巢的名字,那都能止住小兒夜啼。”

    “這簡直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魔王。”

    ………………

    就連岳飛也止不住要說話了。

    怒髮衝冠:

    “曹操有沒有幹過這種事,那還真不好說,畢竟很多人覺得曹操並沒有做。”

    “但黃巢這件事,那絕對是眾口一詞。”

    “沒有一個人為黃巢開脫。”

    “他絕對吃人了!”

    ………………

    我去!

    劉邦拍著桌子,滿眼的憤怒。

    這事實不是很清楚嗎?

    殺白蛇的不都是許仙(詭道聖君):

    “聽聽!”

    “凡是知道黃巢的人,那都知道黃巢吃人。”

    “這還有什麼好說的?”

    “這簡直就是一個人渣呀!”

    ………………

    人皇帝辛的眼神極度冰冷。

    反神先鋒(上古人皇):

    “就這?”

    “黃巢竟然還被吹成了農民起義!”

    “我就從來沒有見過農民起義是吃人的?”

    ………………

    黃巢此刻臉色鐵青,他被人懟得心口發疼。

    但更讓他難受的是,要是做實了這件事情,那他妥妥就是炎黃曆史上最窮兇極惡的人。

    他現在打死都不能認啊。

    滿城盡帶黃金甲:

    “你們這都是道聽途說,你有什麼證據嗎?”

    ………………

    陳通眼中滿是鄙夷。

    陳通:

    “當然有證據了!

    黃巢吃人這件事,那不但還在民間野史,就是正史上也有多處記載。

    根據《舊唐書》的記載:

    【賊圍陳郡百日,關東仍歲無耕稼,人餓倚牆壁間,賊俘人而食,日殺數千。賊有舂磨砦,為巨碓數百,生納人於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這說的是什麼?

    意思是,黃巢圍攻陳郡的時候,圍攻的一百多天,結果呢?

    導致百姓們根本無法耕種,糧食極度短缺,不光百姓們快餓死了。

    黃巢軍隊也出現了糧食危機。

    於是,黃巢的軍隊把人抓來,活生生地放入石臼裡,然後像舂米一樣,把人碾成肉泥,以此來填飽士兵們的肚子。

    在圍困陳州的三百多個日夜裡,黃巢動用了數百個這樣的巨型殺人機器,同時開工,流水作業,日夜不停。

    每一天殺掉的人就有一千。

    他活生生地把大批無辜鄉民,無論男女,不分老幼,悉數納入巨舂,都製作成了特種糧食。

    不光是《舊唐書》,還有《新唐書》,《資治通鑑》,還有很多的野史,都是這樣的記載。

    這才叫做眾口一詞!

    還說黃巢沒有吃人嗎?”

    ..........

    此刻漢武帝都感覺到窒息了,這裡的文字描述,殘酷的令人髮指。

    他從來沒有想到過,被人吹上天的農民起義,竟然會是這樣!

    雖遠必誅(千古聖君):

    “這回你還逼逼不?”

    “看看,不管是正史還是野史,人家對黃巢吃人都有詳盡的描述。”

    “難道這還能把黃巢給冤枉了?”

    ……

    呂后聽得差點都吐了出來,這也太可怕了!

    第一太后(炎黃第一後):

    “這吃人都開始進行流水線作業了嗎?”

    “真是無法想象,這還是個人嗎?”

    “這真是要把這種特種糧食發揮到極致嗎?”

    ………………

    就是隋文帝,楊廣,李淵等人也都是脊背發涼。

    他們根本就不用陳通翻譯,誰還讀不懂古文呢?

    他們隨便在陳通的空間裡面一搜,那就可以找到《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裡面的記載。

    可以說,每一個字上面都含著血和淚。

    他們是古代人,更懂得文字記載上面所蘊含的那種憤怒。

    寵妻狂魔(千古一帝):

    “像黃巢這樣的人渣,就應該被千刀萬剮!”

    “可再別說他是農民起義了。”

    “這簡直是髒了大家的眼!”

    “我們炎黃古史中,絕對沒有這樣的農民起義,也不會承認這樣的人會為百姓的利益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