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跟養蠱似的

 “怎麼感覺就跟養蠱似的。”

 張泰自言自語著,隨後走下城牆。

 寧夏雖然表面上並沒有對河套有什麼興趣,但是暗地裡,各種夜不收什麼的,都在不斷打探情報。

 從永樂時期開始將衛所內撤,到宣德時期,河套基本上便是蒙古所控制。

 正統之初,還在不斷騷擾邊境,土木堡之時,瓦剌聯盟也有從河套進入大同的。

 現在,按信上所說,他張泰僅需要固守城池,若是韃靼部落往他這邊跑,只需要稍微拖延就行。

 張泰從中可知,朝廷應該只是要地,可並不明白為什麼要如此麻煩。

 當前的軍事力量,明顯是明帝國高於韃靼,既然勇武營團已經封了口子,大可以直接多線進攻,掃庭犁穴。

 錦衣衛似乎在搞一種很奇怪的事情。

 對此,張泰也僅僅是上疏朝廷,表達自己的看法,但兵部傳回的消息,就是讓他不動如山。

 張泰其實並不是那種防守型將領。

 出任寧夏總兵官時,他便上奏置辦兵車廠,用馬一匹駕轅,中藏兵器,遇險阻,以人力抬挽;外足以抗敵鋒,內足以聚奇兵。

 本來就等著機會用上一用,可誰知道,火槍和火炮崛起了。

 六百輛適用於寧夏平原曠野作戰的兵車,現在只能在軍營車庫裡蒙塵。

 寧夏的官兵用的還是老式的火器,在還未輪班至寧夏之前,張泰明知希望不大,也開口向朝廷討要過。

 畢竟寧夏可是邊疆重鎮,好鋼要使在刀刃上的道理,誰都懂。

 但朝廷並不這麼想,主要是產量不足,優先供應京營,再以輪班制度,逐步替換地方裝備。

 這麼做,可以避免當地將領生出什麼奇怪的心思。

 比起要求一個將軍忠誠,朱祁鈺更傾向讓大部分士兵知道自己要效忠什麼。

 大明不需要忠誠的軍閥,需要的是忠誠的軍隊。

 寧夏鎮是完全的軍鎮。

 在蒙古滅西夏時,寧夏千里幾成赤地,百姓百無一二,城遂空。

 戰後,元朝設西夏惠民局收容安置,組織屯田,以西夏回回軍為主,對寧夏人口徹底清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