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笑 作品

第116章 為君之道

 “這算什麼道理?”家寶邊吃邊納悶道。 

 “不不不,重要的並不是知道,而是做到。讓百姓有飯吃,國便安泰,讓外邦有飯吃,則盛世也。”朱瞻基不過將近11歲,能說出這番話已超然。 

 “透徹,如若你能稱帝,大明百姓又有福啦!”姚廣孝滿意這個學生,就像滿意自己煮的豆腐一樣。 

 “師父,聖孫不就是太子的長子嗎?他當然以後會當皇帝啊?”家寶愚鈍道。 

 “那可說不定,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想他爺爺就是從侄兒手裡得來的天下,別忘了,他還有兩個虎視眈眈的叔叔。”姚廣孝幾乎是毫不避諱地提醒著,唯有時刻鞭策才能讓朱瞻基保持警惕之心,一直謹言慎行。 

 “謝國師爺爺點撥,作為朱家子孫,哪個姓朱的坐皇位我並不在意,但我只希望那位置上的能是明君,體恤百姓,尊重天道正義,讓天下皆有飯食,便可。”朱瞻基堅定道。 

 “可惜,你那兩個叔叔做不到,你的爺爺也做不到。”姚廣孝並非背後說人閒話的小人,哪怕是當著朱棣的面,他也敢直言不諱。 

 “國師爺爺,這觀點我不敢苟同。我的爺爺並非昏庸之輩,曾經多次擊敗來犯之敵,可謂天子守國門,沒有人比他更關心這個天下。”朱瞻基的心中,爺爺就是最偉大的偶像。 

 “正因如此,他才會被稱為馬上天子,一直放不下南征北戰的心,妄想將大明疆土推到山的那面,海的那面,卻鮮少去看腳下的土,是否需要更多的澆灌與打理。”姚廣孝的晚餐比巴菲特的有用,一言一語間便是治國之道。 

 “沒有問題的,父親一直在努力打理這個國家,作為監國,他也是夜不能寐,殫精竭慮。”朱瞻基替爺爺說著好話。 

 “聖孫,我想國師的意思是,人各有其命,不許奢望成為完人,做自己擅長的就好。照顧黎民是正確的,征戰沙場保家衛國也沒錯,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便可。”林川插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