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社恐真的 作品

第171章 強力

 6.培養跨學科能力: 在專業學習的同時, 注重跨學科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科技發展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977)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如何積極投身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當代大學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關鍵在於弘揚中華文化,強調國家認同和社會責任。首先,大學生應加強對中華文化的學習和傳承,包括語言、文學、歷史、哲學等方面。其次,他們應樹立對國家的認同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核心價值觀。此外,大學生應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關心弱勢群體,傳播正能量,推動社會和諧。最重要的是,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人際關係觀,加強自身素質和道德修養,成為有責任感和擔當精神的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是鑄牢大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大學生作為民族復興大任的擔當者,弘揚和踐行中國精神,並將中國精神轉化為青春行動,是成為新時代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責任與義務。 

 高校中的青年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區、各民族,他們相互交流、溝通和融合,更需要不斷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樹立中華民族的整體觀念,加深自己作為中華兒女一份子的認識,明確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目標。要大力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提升中華民族整體素養。 

 大學生怎麼鑄牢民族共同體意識 

 1、全面提高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態度、評價和認同結果,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中華民族認同,二是共同體成員對中華民族利益的認識與維護。 

 2、大力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 

 近代以後,在百年抗爭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體意識空前增強,中華民族實現了從自在到自覺的偉大轉變。 

 3、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要深刻認識到,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交匯融合形成的,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 

 4、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要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豐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形式、深化內涵,總結推廣成功經驗。要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積極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開展各族群眾交流、培養、融洽感情的工作,大力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