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葉 作品

第662章 秦風 秦始皇 惹不起躲得起

 一個地方或者一個國家要想富裕起來,必須要促進物品的流動,但是物品在各地的價格相差很大,那其中的利潤非常大。

 大秦現在這個階段,就是教師創建的國家初級階段是面臨的問題一樣的,那就是先解決溫飽問題。

 在咸陽城,秦風並沒有感覺出什麼,出了內史到了北地和隴西,差距明顯大起來。

 越窮的地方物品越貴,比如在北地和隴西,食鹽價格比咸陽高出數倍,糧食的價格也很高,即便是大秦規定了糧食價格的上限和下限,但是在這裡我無法推行。

 不是別的原因,就是這裡奇缺,商品奇缺價格落差又大,這回促進很多聰明人冒險,商人不事生產,人人嚮往,大多數人行商會導致土地荒蕪。

 商君抑制商人,始皇帝厭惡商人,不是沒有道理的。

 秦風記得他的上一世,在商業管理放開之後,擺地攤賣瓜子的老太太一個月的收入,比她三個博士兒子的工資還高。

 那時候的管理方法就是加重商業者賦稅,秦風認為在大秦可以試試,所以才和蘇定方說起了這件事。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官商,也就是官府行商。

 提到官府行商,蘇定方一陣迷茫。

 秦風說道:“內史旬邑縣的縣令程節做的就很好,你們可以派人考察一下……”

 攀談了一會兒,兩個人從秦風那裡拿到了一個令牌,高高興興地去挑選戰俘去了。

 送出去了2萬戰俘秦風心中舒了一口氣。剩下的這2萬。押送到內史應該問題不大。以內是龐大的吞噬力。很快就會消化這2萬戰俘。

 大秦連年征戰,關中人口銳減的也非常的厲害,北地的這些戰俘的確可以解燃眉之急。

 中原要恢復國力,使用戰俘只是解燃眉之急,最好的方法是讓自己族群繁榮強大,秦風想到這裡開始皺著眉頭思索。

 這不得不讓他去思考。因為他是廷尉,廷尉掌管大秦律法,除了秦始皇的聖旨之外,最有效的還是大秦律法。

 一個國家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就是用律法的公正性保證公平,哪怕是表面上的公平。

 祭祖結束之後,秦始皇的巡遊隊伍沒有在停留,直接從隴西返回了咸陽。

 回到咸陽城之後。秦風首先要處理的就是北地胡人戰俘,戰俘和普通的老百姓都不一樣,他們很多都是武者。即便是普通士兵也比老百姓要強壯的多。

 再有就是月氏人和匈奴人生活在苦寒之地。更符合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在那種地方體質弱的人根本無法活到成年。

 所以秦風對這些人使用非常慎重,先把那些武者挑選出來讓他們去修路,修最艱難的路,也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種事情武者比普通人好用的多。

 餘下的普通戰俘就分配到各個工程隊最耗費體力的地方,那個地方最需要他們。

 當然這也用不完,那就用別的渠道消耗掉,比如說出當做奴隸賣了一些。

 當然秦風買的最多,他的煉油廠、水泥廠、磚廠這一些環境比較惡劣的地方,十分需要這些人。

 總之把2萬人全部打散不讓他們聚群,人是群居性的動物,一旦分散開之後,那就弱小了很多。

 功勳世家也買了一些這樣的戰俘,就這樣內史府因此收入了大量的黃金。最重要的是緩解大秦的人力不足,因為一統六國之戰,內史府的良家子人數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