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大膽 作品

第六百一十六章發配西北

    刑部再次將審查結果奏疏呈遞給了劉太后,劉太后對於梁川的‘認罪態度’極為滿意,接下來便該論罪處罰了,問杜衍道:“依律該當如何?”

    杜衍這時候也不怕得罪太后,直道:“回太后,依律該當徒刑一年。”

    什麼?

    劉太后鳳眼圓睜:“怎麼才一年?至少不是該審個斬候監什麼的嗎?”

    杜衍吸了一口氣,你個老太后倒是歹毒,不過他是依法辦差,不得罪了,只顧著低頭回道:“梁川其心可誅,其罪卻不致死,念其認罪伏法,徒刑已是重罰。”

    這,劉太后很不盡興!

    敢打她女兒主意,結果還就判了這麼個輕刑,實在太便宜梁川了!

    本以為以為能砍了梁川的腦袋,杜衍也聽出來了,劉太后是真心想要梁川的小命,不死不休啊。

    兩人究竟是什麼仇什麼怨,鬧得如此苦大仇深,原來也沒有聽說過這回子深宮秘辛啊,怎麼突然就對這個小人物‘念念不忘?”

    宋朝要砍頭的罪行必須是極嚴重的惡性案件,要麼是謀逆的大罪要麼是惡性殺人案件,像在鬥毆中殺人例如武松怒殺潘金蓮佯裝成打鬥的場景,在清河縣令的力保下,那樣的案件也只能判個充軍,殺頭?很難。

    大宋文人治天下,就註定死刑這樣的兇刑不會大行其道,讀書人何嘗不曉得刀可以向外,也會相向的道理,哪一會他們制定的法律拿來對付他們這幫人,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再說了,老百姓大多是本分過日子的人,這個世道什麼樣的人更容易犯罪,還不是他們這幫當官的當差的,法律制定得寬鬆一些,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要死刑很難,像梁川這樣的案件就更犯不上了,強壓梁川腦袋的認罪已經是濫用職權涉嫌枉法了,再要他的性命,日後翻案起來誰來承擔這個責任?難道要治劉太后的罪?倒黴的還是自己這些刑部的官員罷了,杜衍並不傻。

    “不行,關他一年太便宜他了,西北戰事吃緊正是兵源緊梁川的時候,罰他刺配鎮戎軍吧,到前線去效力,毋須多言!”

    劉太后自然不想這個案件把自己的女兒也牽連到,但是又對梁川是厭惡至極,不能要了這個小子的性命,能將他打發得越遠就越好,時間久了女兒也就將他忘了。

    杜衍將處罰決定向梁川宣佈,梁川一臉無奈地問杜衍道:“大人那我還有命回來嗎?”

    杜衍也是愧對梁川:“九死一生。西賊犯我疆界,這幫人最是兇殘,到了前線便是兵丁,咱們大宋朝自太祖以後對外的戰事多是以失敗告終,死去的還是底層當兵的普通人,活命啊,太難了!”

    人之將死,杜衍倒也是惜才之人,對梁川這號人物還是頗有好感,沒辦法,一曲臨江仙實在大大地出名,這樣的人送到前線讓党項人殘殺,是朝廷的損失啊!

    “我何時得罪了太后她老人家我怎麼不知道,難道是趙宗諤搞的鬼?”

    梁川咬牙切齒,趙宗諤生生地是將他往死路上逼,讓他恢復自由身,不管三七二十一,非得宰了這頭小畜生不可,自己的退讓太多了,退無可退,那就魚死網破吧。

    “什麼時候要上路?”

    “晚上刺面黥字,吃一頓好酒菜,明天一早就上路,有什麼要交待的值獄官董行錢道威說一聲,讓他們領你的家眷來見一面吧。”

    大宋的犯人臉上是要刺青表明你的罪犯身份,宋江武松都受過這種待遇,當兵的也同樣要在臉上刺字,大宋戰神狄青臉上也是這般,直到他做了樞密使,臉上的刺青都還一直保留著。這幫人自嘲臉上掛著一道金印,狄青就因為這道金印沒少受到歐陽修這些文人的打壓與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