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劍 作品

第104章 初中概況

 有個小食堂,單身的老師或者住的遠的、值班的老師入了夥就可以吃飯,糧食一般都是自己帶些,蔬菜學校的一個角落裡有塊菜地,除了冬天還能自給自足吃些時令蔬菜。 

 校長三五不時的去公社啊,教委啊化化緣,再搞點雞蛋、豬肉,也就將就著過日子了。 

 所以,來上學第一個要解決的事情除了分班、領書,再就是食宿的問題了。 

 學校連食堂都沒有,宿舍也是沒有的。 

 家裡近的,可以選擇回家,家裡遠的或者不想每天回家的就選擇住在後溝的村民家裡。 

 通鋪,一個炕上住上十個八個的人那種,住多少人完全取決於炕的大小和來家裡的人的多少,一個月1塊錢一個人。 

 住在隊員家裡的人,吃飯都是自己解決的。 

 早中晚三餐都是帶好自己的糧食,淘好米之後用鋁飯盒蓋好,放在鍋臺上,主家給放在大鍋裡蒸。 

 帶的糧食基本是高粱米、大碴子、小米,至於大米?那是稀罕物,你都吃大米了為啥不買輛自行車每天回家吃多好? 

 做飯全憑自己感覺,水多了就是粥,水少了就是乾飯。 

 反正飯盒的大小是固定的,當然你要是有兩個飯盒也是可以的,一個菜,一個飯也都管不著你。 

 每個飯盒上都刻著自己的名字,也不怕人拿錯了。 

 菜的話,基本就是鹹菜,不容易壞,沒有時令蔬菜,吃上個半年基本也是個營養不良。 

 只盼望週末早些到來,路遠的和同村的一起結伴回家改善下伙食,路不遠不近的自己回家也沒關係,關東大地上最不流行的就是丟孩子。 

 至於說家長去接,那是極少的,放學後校門外一大堆的家長車水馬龍等著接孩子的場景就從未發生過。 

 送孩子上學的也極少,一般都是跟著同村大一點的孩子一起去一趟就行了,無非是上學路線的問題,要是住宿的話,隨便找個人家都行,條件也都差不多,看你自己喜歡或者有沒有親近的小夥伴想一起住,自己決定就好。 

 就很散養,自理能力非常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