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劍 作品

第1章 爹給我來根菸

 看這櫃子上的檯曆,庚子年二月廿四!我靠,這不1960年嗎,自己可是1985年生人,淡定啊!怎麼多穿了30多年,從95到60,這不玩人嗎,座標搞錯了?誰幹的?能站出來不? 

 帶著滿肚子的疑惑,李劍垚來到了爺爺奶奶的院子裡,按說穿錯了時空,人可不一定對的上。在看到爺爺奶奶、大伯、大娘、親爹親孃、三叔三嬸以及大哥建瑋、大姐建霞、二姐建清、弟弟劍秋、妹妹劍霜、三叔家大妹見恩、小妹奶娃子見顏後,又感覺好像沒錯,人都是對的,就是時間有點不太對頭。穿越也能這麼玩? 

 大伯過來揉了揉李劍垚的腦袋,大娘更是滿臉心疼的摸了摸自己臉,“咱家三土可算好了”,大哥大姐二姐也紛紛表達了自己的關心,一番親香下來,李劍垚的腦袋就好像一個雞窩一樣,但李劍垚笑的反而跟個憨批,60就60吧,家人都在,就是好年代! 

 李家在村裡算是個大家族,當年太爺領著家小,從登州老家一路北上闖關東討生活,路上雖然走散了幾支,但自家這一支還算完好。太爺生了8個子女,分別是大爺魯春、二爺冀春、大姑奶奶清夏、三爺津春、四爺直春、爺爺牧春、六爺承春以及小姑奶奶凌夏。 

 爺爺說過,幾個爺爺的名字代表了太爺太奶奶一路走來的艱辛。可我卻更覺得,這是歷史與地理文化的完美結合。想來太爺還是有點墨水的。既沒用數字給孩子取名字,也沒有用狗剩子、二愣子、毛蛋啥隨意敷衍。 

 我曾問過爺爺,為啥大爺叫魯、二爺叫冀、三爺叫津、四爺叫直,爺爺為啥叫牧、六爺為啥叫承呢?那春字又有啥意義。爺爺說本來應該以熱河取名的,但總不能叫熱春或者河春吧,那多難聽,咱熱河有草場,取個牧字就好聽多了。你六爺的“承”字,應該是希望我們民族的傳承不斷吧。至於“春”字,代表了希望,在那個逃荒的年代,春天來了,就不缺吃的了。 

 李劍垚這個名字的由來就很有來頭了,按生辰八字,五行獨缺金,就把這輩分中的“建”字換成了“劍”,這就多出一個金字來,本著五行土生金的道理,後面的字選了土字,可能覺得土多一點生的金就多,於是多添了兩個土,就有了“垚”字。 

 李劍垚也覺得這個名字還是比較厲害的,最起碼以後肯定不會缺錢,實在不行,用劍挖土也得有錢。 

 來到這個村子已經幾十年了,李家經歷過大清、民國、抗戰、解放、新中國,坎坎坷坷的保全了一大家子人,真是不容易。 

 爺爺李牧春、奶奶叢淑瀾,家中3子3女,大伯李厚錦、父親李厚欽、三叔李厚鎮、大姑李佑嵐、二姑李佑瑾、老姑李佑樺。三個姑姑均已出嫁,剩下3個叔伯也早已成家、分家。但如今卻是一大家子在一起吃的,主要是因為前兩年在大食堂吃飯,後來食堂散了。大鍊鋼鐵的時候,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只剩下一口大鍋了。 

 大伯在公社的供銷社上班,但住卻是在村裡的,大娘(大伯母)身體不太好,大哥建瑋、大姐建霞、二姐建清年齡不大,也算是比較沒譜的,住在村裡有爺爺奶奶和父母三叔在能幫襯不少。李劍垚父母在家務農,自家有三個孩子,李劍垚是老大,下面有弟弟妹妹劍秋和劍霜。三叔是村裡的車把式,家兩個女兒,分別是見恩和見顏。 

 “吃飯了!”隨著奶奶的喊聲,全家16口人剛好分了兩張桌子坐下,飯是玉米麵和高粱面二合的巴掌大的餅子,不是成年人的巴掌,而是李劍垚這個年李剛的巴掌那麼大。一人一個,外加一碗稀溜溜的玉米碴子稀粥。菜是土豆、幹豆角、蘿蔔燉的一鍋出,但幾乎沒有葷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