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夫田種者,一畝十斛,謂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稱也。”

 上好的“良田”畝產10石,畝產約860斤,這是天下公認的高產水平。

 鄧艾深知,交州的土地未必能做到如此高產,所以他與劉芒進行粗略計算。

 預計每畝地,能夠生產三石,摺合257斤!

 劉芒表示,他只收取三分之一,剩餘能夠多打的糧食,全都歸農民所有。

 黃山讀到此處,不由地又看向眾人表情。

 以往大家種地,那是為了生計,以及沉重的賦稅。

 無論是吳巨,還是士燮統治蒼梧,大體都會沿用東漢的稅收制度。

 這就導致大部分土地,其實都被世家豪族吞併,自耕農上繳的賦稅少之又少。

 更多的農民,並沒有所謂的生產積極性,不過是行屍走肉,勉強度日罷了!

 “將軍!多打的糧食,當著能夠歸我們所有麼?”

 “公子……一言九鼎!”

 鄧艾代為回答,他驚訝於劉芒的大膽。

 這分明是與大漢公然唱反調!

 口稅,算賦,田租全都沒有!

 鄧艾感慨萬千,若是他年幼生活在交州,恐怕也會家有餘錢,能夠送他去讀書吧!

 等等!

 鄧艾突然意識到,公子在下一盤大棋,而他的屯田就是最基礎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