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柑橘 作品

第311章 多收的夏賦

 前面幾人一聽便嚷了起來,“三老言田地是他的,縣中借據只是寫的他的名字,與我等無關。”

 這吏員便笑了笑,“既然不是你等的名字,為何還願意多交納三成夏賦啊?”

 這些這群人便吵開了。

 原因是這三成夏賦繳納時只說是縣中用來修建農肆。

 三老吹捧說這農肆建成之後,便能將他們手中的山貨,土產賣上高價。

 這三成夏賦便可以換成農肆裡增產的糧種,不僅能回本,還能多收糧食。

 並且做了口頭的擔保,絕對不會讓這群人吃虧。

 月報此前便有農肆的說法,鄉里黔首自然不疑有他。

 便順快多交了夏賦。

 這幾年從月報上學了不少理田的方法,田產卻有增收,多交納三成也能承擔。

 本來這事沒有什麼問題,鄉民們已經忙著夏種的事情了。

 只是偶然間與鄉間貨郎談及此事,那貨郎大笑,說什麼農肆之事只在關中試行,還沒有推廣開來,怎麼會在這裡實現。

 而且周圍其他縣裡可沒有這麼個事,八成是他們被騙了。

 這些人覺得不能夠啊,周圍幾個鄉里可都是這樣的,也沒有見有什麼問題。

 只是後來不知誰傳開來,說這三成夏賦縣裡給了借據,可以免了秋賦。

 這一下佃戶們可就慌了,這跟三老說的有出入,而且不少。

 等到確認其他縣沒有此事之後,他們便找到了三老。

 三老自然不承認此事,只說農肆一事是縣裡下的命令。

 他只是照做,如今夏賦已經上交,借據也在他手中。

 不過那農肆何日建成,三成夏賦抵的良種何時能夠到他們手上,就不知道了。

 這下這群人不依了,幾個鄉的佃戶便鬧到了縣裡。

 “咱就是想問,這夏賦多收的三成建那勞什子農肆是縣中名義還是大秦名義。

 若是大秦,自當以授田人名開出借據。

 若是縣中名義,這借據也該讓那有借據之人出田賦,不應該都是我等付出!”

 “對,不明不白讓我等承擔這三成夏賦,鬧開來到郡中都要有說法!”

 一時間群情激憤,眼見得就要上前撕了這人。

 “反了你們!還敢去郡中討要說法!士卒何在?將這群叛民拿下!”

 話音剛落,便有近百士卒由左右包抄

而來,直接將這群人圍攏了起來。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