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6 章 宋朝9

 【可能吧!至少在司馬光進京那刻,他是承載著民眾的期待,他們夾道歡迎司馬光,高喊:無歸洛陽,留相天子,活我百姓!

 這一刻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時刻,無數人期望他能把他們從泥潭裡救出來,但很可惜…】

 天幕沒有說出未盡之話,而是把話轉向了宋神宗:

 【司馬光接過民眾期待那刻,是為宋神宗奔喪之時,這位帝王有心振宋,但變法的波折對外的失利讓他抱憾而終。

 在他身上充分展示了什麼叫作人亡政息。

 他母親高太后不滿熙豐變法,也不滿改革派蔡確阻攔她立趙顥為帝,臨朝稱制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引司馬光、文彥博等保守派入京,要更張法制罷相。

 司馬光也不負她所望,為她提供廢除新法理論依據:廢法乃母改子之政,並非子改父之道也。

 就是說娘改兒子政策符合道德,符合禮儀,誰也不該阻攔。

 不愧是開封民眾夾道歡迎的人物,禮儀藉口張口就來,厲害,有了理論支持,政息還會遠嗎?】

 宋

 趙頊坐在御座上,雙手死死地扣住腿肉,才沒讓他當眾失態。

 好,好,好一個司馬光,好一個文彥博,還有母后,你們真是好樣的!

 全盤否定他在世政策,不就在向世人表示他這個皇帝做得很失敗?

 難怪他的諡號被稱為‘宋神宗’,一言蔽之,高高在上,無所作為,這是在暗恨朕啊!

 【如果說王安石為變法能‘不畏天變、不畏祖宗家法、不畏人言’,妥妥的變法扛把子,那司馬光只會一招:ctrl+z撤銷!

 新法都是毒藥,名為愛民,其實病民,名為益國,其實傷國,全部給我撤撤撤!

 其實細究王安石變法,就能發現他改革是借鑑了地方經驗,並不是一拍腦袋想出的招數。

 方田均稅法:取於仁宗朝之法,郭諮立法丈量大戶田地,解決稅戶隱田逃稅問題,後來因各田主強烈反對而作罷。

 市易法:借鑑王韶經營河(今甘肅臨夏)、湟(今青海樂都南)地區,借官錢為本錢與河湟兩地少數民間進行行市貿易,每年可得10萬-20萬貫利潤作邊防之用。

 保甲法先在開封府附郭的開封、祥符兩縣試行,反響成功後再推及開封府其他各屬縣,最後推行全國。

 青苗法:王安石在鄞縣做縣令推行過青苗錢例,並且張端、蘇轍等人也對青苗法進行審查考核,認為可以通行此法。

 司馬光卻一拍腦袋直接廢除新法要求復原,即缺乏對國家實際狀況的調查研究,也沒有對政策調整進行通盤考慮,非要五日之內把新法換舊法,把朝廷上下重歸祖宗之制,認為只要回到原來大宋就是一片晴朗的天!】

 五日廢國法?恢復原狀?

 這人在發癲!秦始皇按下心中厭惡之情,回想天幕語言只覺得耳熟,不僅他覺得熟悉,文武百官盡覺耳熟,於是眾人的目光徐徐落到儒家博士身上。

 當初後人講他大秦時,淳于越便是要恢復周分封法,而現在.不是,千年過去你儒家怎麼還是這招?

 就不能有點前進?別抱著老皇曆不放行不行?

 臉色憋得通紅的儒家博士瘋狂搖頭:宋朝的儒家跟現在的儒家有什麼關係?

 他們不認,不認!

 【保守派裡範百祿反對他廢免役法,他不聽,蘇轍提出意見也不聽,寧願擾民也要廢除新法,否則他死不瞑目】

 天幕毫不客氣地開始嘲諷:【為了你瞑目這代價付得挺大啊!

 大道不顧國家利益行心中藍圖!

 世人都說王安石是拗相公,司馬光性子也不聽勸啊!

 世間法則只有更迭而沒有燎原之說,法則要變是因原有法則不能維持秩序,為順應局勢變化才會有變法改革之說。

 你司馬光把新法廢除真能達到安民效果?】

 宋

 司馬光聽著天幕講述,渾身氣得發抖,指著天幕自辯:“臣先見不如呂誨,公直不如範純仁、程顥,敢言不如蘇軾、孔文仲,勇決不如範鎮,但臣為宋之心日月可鑑!()?()”

 他抬頭直視趙頊,泣道:“臣何曾反對過變法?在臣看來朝廷如宅,漏瓦時則整之,樑柱傾倒時則正之,難道不是正理?()?()”

 他不反對變法,而是反對法實施方式,在他看來真正的改革不在創法立制,而是君主有位,人職安穩。

 只有君主量才任人,賞功、罰罪分明,建起層級鮮明的政治體(階級分明),就能一掃天下沉痾。

 天幕口中的王安石變法失敗,不正是任人不對嗎?

 他淚雨滂沱,當年英宗曾問他如何讓王朝重回正軌,他答曰:君王需要予奪、決斷及有為,同時又能聽取大臣建議使國運昌隆。

 這樣的君主才面對群臣不同的意見時匯,才能清醒地糾正弊端化大利益。

 但宋帝哪個能做到?既然都不能做到不如就順應祖宗家法循守舊制,對外

廣開言路讓群臣努力。

 他又有何錯?

 【看看王安石變法前保守派對大宋改革的方案是什麼?

 富弼:‘漸釐改’,也就是一點一點地改。

 文彥博認為:天下敝事甚多,不可不革。

 那要怎麼改革呢?

 現在的情況如琴瑟音調不調,必須另行調理。

 方案呢?

 還在研究!

 看來看去也就蘇軾寫科舉試卷時的法子相對實際,如把士大夫遷徙到邊境荒地,讓其發展當地,若遇荒年就引流民到荒地開墾土地,使其定居不流竄各地】

 漢

 主父偃對劉徹道:“與宋相比,我漢仰豪傑之法才屬上選,宋…?()?5?.の.の?()?()”

 他昂首自豪地道出心裡話:“宋不行!()?()”

 漢家每任帝王都會修皇陵,修時徙天下豪傑兼併之家,亂世之民到陵前,內實京師,外銷奸猾,如此一來就能達到不誅而除害。

 宋朝…主父偃冷笑,大丈夫當食五鼎,宋對官號卻實在讓他看不上眼。

 寧願熱血死,不願彎腰亡!

 他的話讓其他大臣點頭稱是,宋雖好但沒施展抱負之機。

 他們這些出身底層之人,在宋根本沒出頭機會。

 劉徹攏著手滿意點頭:宋朝不錯,能凝聚漢臣,宋繼續加油!

 宋

 被天幕點名的宋臣則是滿腹委屈,他們跟司馬溫公根本沒有結黨,何?

 文彥博咬牙不認:“臣於溫公政見亦有分支,後人胡言亂語!”

 陛下想要興兵再討西夏,他是反對,反對也是因為勞民傷財,關陝等地百姓疲憊,既然宋已戰捷何不見好就收?

 後人汙他清名!

 向錯?公與溫公甚至近,近到朝廷機密也要洩告司馬光,難道不是一派?”

 先前薛上上奏陛下,攻取橫山圖謀西夏。

 此策在英宗朝時就曾提及,只是未能施展,薛上再次提及後,陛下與他及其他要職人員密謀後皆認為可行。

 為保證計劃施行,陛下特意下令勿傳兩府。

 文彥博倒好,直接把陛下密令當作耳邊風,把略夏策略告知司馬光,那司馬光竟然直愣愣地上書,言‘邊境有事都是因為將帥要升遷做出的響動,此舉對將帥有利對國家無利,請陛下明察!”

 明察個屁!

 曾公亮想起來仍覺窩火,朝廷經略管你御史中丞什麼事?

 不去監管百官居然大咧咧地上書,把此事宣揚得盡人皆知。

 這是臣子該做的事?

 被宰相一軍,文彥博臉色漲紅,嚅囁道:“溫公為國盡心又有何錯?在則橫山不也攻取成功了?”

 曾公亮:呵呵!

 【那保守派的領頭羊司馬光是什麼建議呢?

 量入以為出!

 即開支與收入相當,消費與生產平衡,所以朝廷應該要壓縮開支,避免財政赤字。

 壓縮開支壓縮誰的?

 皇帝呀?

 宋仁宗連羊肉都不敢多吃一口,宋神宗即位國家賬面上一片赤字,還要怎麼壓縮?

 在壓縮只能讓宋朝皇帝端個碗,向朱元璋問下討飯經驗,外出打工賺錢養活百官】

 秦始皇&劉邦&劉徹&李世民&武則天瞪大眼:咦?討飯?明太祖朱元璋?

 明

 朱元璋咻的一下跳起來,叉腰大聲反駁:“咱不是,咱沒有!”

 他焦急地來回踱步,見幾個臭小子掩嘴憋笑,心中火氣驟竄,跨步上前一人一腳踢過去:“蹲著做啥?還不給天解釋解釋,難道你們真想當乞丐皇子?”

 被罵了一通的朱棣等人連忙跑到天幕跟前,大聲為自爹解釋:“他不是乞丐!”

 朱樉點頭:“他只是出家。”

 朱?接上:“他只是吃不上飯。”

 朱元璋暴怒:“滾蛋!”

 【司馬光曾言:天下之財有數,不在官就在民,現在財不在官,那錢的不就在賈商巨豪以富裕士大夫手上了?

 宋士大夫做事不是喜歡把民掛嘴邊嗎?怎麼國家需要你支持時怎麼不動了?

 當年趙匡胤認為富者佔田只是暫時為國存財,嘖,這怎麼跟他說得不一樣啊?】

 好慘的開國皇帝!

 劉邦下意識地摸了摸額頭,心中首次慶幸自己有好兒孫,橫掃幾代弊政,否則像趙匡胤那樣,反覆被後人拉出來鞭屍…也太丟臉了。

 被劉邦認為丟臉的趙匡胤臉色青紫,雙拳握出幾絲血色,他硬生生地嚥下喉間鐵腥向太醫伸出手:“拿來!”

 太醫熟練地倒上一枚‘聚神丸’奉於陛下,看著他面無表情地吞下,連忙低下頭心中叫苦:好不容易天下太平了些,天幕講宋又不太平了!

 (田羽深呼吸幾口,努力讓自己升高的血壓下降,靠,降不下來)

 【司馬光對改革只留在ctrl+z上,說到底是保守派無能力重新分配蛋糕,身無魄力胸無治國規劃。

 拉開司馬光任職簡歷,會發現一件驚訝的事:他根本沒有治理州縣的實際經驗。

 他步入仕林是做判官,判官不是非正官而是僚佐,也就是打輔助的官員。

 至於其他大理評事、國子直講、通判等官員,都不是正經治民官位。

 離基層最近的就是知縣事,即代行縣令職務的職位,類似今天的區長。

 但是…】

 天幕語氣一言難盡:【讓他修河提幹實事,他直接以‘此非是對待儒臣之道”拒絕】

 秦始皇嘴角一抽,來不及升起心中感想,就聽到後人語氣中疑惑:

 【原來儒臣只需要指點江山就行了嗎?

 換我也行啊,論指點江山誰比得過今天鍵盤俠?

 指點江山我能給你指出三百六十五種不同花樣!

 也難怪現代史學家說他:對於司馬光的政治主張及實踐,很難給予高度評價,但對他在史學方面所作出的貢獻,應予肯定。

 看他履歷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寫文章評論古今,嘖~】

 宋

 噗,一直強逞的司馬光猛地一口鮮血噴出,身子直直地倒了下去,發出‘碰’的一聲悶聲。

 他的一生都在期望施展心中抱負,而後人卻說他…說他毫無政治才能,還有什麼比這更打擊人的呢?

 他前途盡毀啊!

 司馬光躺在殿內石板上,在趙頊生冷的注視下沒人敢上前扶他,過了半晌趙頊才漠然地開口:“傳太醫急治,務必讓他知自己執政功績!”

 群臣盡皆低頭,勸諫之話全都吞進腹中苦笑:後人言我等不是,怎的就沒見到陛下強勢?

 陛下真要做什麼,他們能做的也就拿祖宗之制制衡,否則他們能怎麼辦?

 看宋走下深淵?

 【嘖,要不是王安石把司馬光弄出朝堂,估計他連史學成績都做不出來。

 真論起來司馬光治理地方經驗還比不上蘇軾呢!

 蘇軾被貶歸被貶,但是人家每到一地能幹出實績。

 治水修河道、以度牒救治百姓、辦病坊等等,對治理州縣相當有一套】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嘴角一僵:後人說話也太扎心了吧!

 【可能因治理的地方較多,對民主也比較瞭解,蘇軾反對司馬光全面廢除新法的同時,也支持新法部分政策,然後朝廷上兩黨相爭就出現了個奇景:

 在保守派面前:

 蘇軾比手畫腳:你們聽我說,新法裡有些政策很利民,我們得留下bababa…

 保守派怒氣:你到底是哪夥的?竟給政敵說話?你是不是想成為王安石?走開!

 在改革派面前:

 蘇軾比手畫腳:你們聽我說,新法裡有些政策太過苛刻,我們得改babababa…

 改革派冷笑:你一保守派想幹什麼?不安好心,果然不能大用,走開!

 兩派掐架掐得厲害時,蘇軾衝上去:

 你們不要打啦!先聽我說呀bababa

 保守派vs改革派齊齊冷笑:聒噪,你還是貶出朝堂吧!】

 宋

 蘇軾瞳孔震驚:我怎麼又被貶了?

 我有這麼遭人恨嗎?

 其他人冷笑:呵呵,你不是遭人恨,是一開始就遭人恨!

 當初殿試後你可是滿天下宣揚:天下有治平之名,而無治平之實,有可憂之勢,而無可憂之形。

 怎麼?就能蘇軾能看出天下不足之處,其他人看不清?

 把他們當什麼了?庸臣?

 田羽說得痛苦臉,想到之前小組的討論,他還是把討論內容說了出來:

 【說司馬光是惡人他不是,相反他的道德聲望挺高。

 歷代權臣中有媚上者,沒有自己的政見,權力來源於帝王授予,當帝王不渝便被棄如敝屣,其勢很快倒臺,代表人物為:楊國忠、劉瑾等人。

 有自利者,其身有能力有見地,注重利益,不懼世人言論,如李林甫、宇文護等,政敵相鬥也能找到他們破綻對抗他;

 最可怕的是司馬光這類,面上私德無瑕聲望高,反對你是因為政見和理想,維護的不是自己,而是他心中的國家或是階級利益。

 這類有德無才之人,就像閉門畫畫的畫家,君主模樣、朝廷制度、□□面、選才策略等等都應該符合他筆下的畫面,不掌權當個吉祥物還好,一旦掌權就可怕得很!

 面對不符合他畫面的政敵或某人,他以化筆為刀全面攻擊,甚至連利益攻擊都會披上一層國家大義。

 這樣的攻擊產生的破壞力比奸臣還厲害,他就跟明朝劉大夏一樣,食君祿,砸君鍋】

 靜,非常靜,無論是曾公亮還是文彥博都恨不得暈死過去,後人這番話是在指著他們臉罵啊!

 什麼叫做有德無

才之人?

 他大宋向來取士都以道德為標準,在後人看來滿殿文臣都是無才之人?

 ‘碰’‘碰’‘碰’有心氣高的大臣受不了天幕之言,兩眼一翻就暈厥過去,剛剛被救醒的司馬光再次兩眼一翻,又暈了過去。

 嚇得太醫抽針直接開扎:醒醒,暈什麼暈,你還沒聽完呢!

 【宋神宗殯天,西夏派使吊信時要求宋歸王安石執政期間打下的河湟、蘭州、米脂六寨等地。

 這類要求屬兩國外交事件,你漫天要價,我就地還價,非常奇特的是守舊派跳過外交步驟直接二選一。

 上策:把侵略的疆土還給西夏。

 下策:以重法控制宋夏貿易,用經濟方式逼迫西夏。

 朝堂上大多臣選下策,司馬光堅等人堅持以上策為佳。

 為什麼?

 因為在他們口中王韶收復河湟的行為,是屬於侵略行徑,不符合儒家大義,白惹邊事。

 為消除兩國兵鋒,宋應該無條件地主動歸還侵地,以展示天子仁慈和善意,以此重修舊好】

 天幕語氣陡然拔高了三度:【這算什麼侵略?

 西夏怎麼起家的宋朝還不知道?

 它是佔領河西走廊諸州起家,那是什麼地方?

 秦朝漢中郡,漢朝河西走廊,唐朝夏州,自古以來就是華夏土地哪來的侵略,腦子進水就倒!】

 秦始皇:後人真是重視土地啊!

 劉徹:講評這麼久第一次說得如此直白。

 那宋臣腦子進水了嗎?

 秦始皇&劉徹肯定:進水了!

 大軍出征必有正義口號,以示自己是天使之師,司馬光在幹什麼?

 身為宋臣居然陷朝廷不義,若他是秦臣/漢臣,朕必殺之!

 田羽勉強止住怒意,把話題歸為正題:

 【對於司馬光、韓維等人無條件棄地的提議,第一個起棄地範純仁同意又不同意:棄地可以棄地,但西夏要得太多了不行。

 熙豐時期青寧部俞龍珂率部眾十二萬人歸附,此外還有岷州首領本令徵、疊州首領欽令徵、洮州首領郭廝敦歸附。

 若棄掉河湟地區,那這些歸附部族會立馬掉頭對付宋,不行不行。

 司馬光淺淺退步:不如放棄蘭州?

 其他大臣反對:蘭州不行,太過重要不行。

 到底要棄哪些地?】

 唐

 李世民望著天幕西夏的位置,與未得對,西夏就是他大唐的定難軍節度使地區?

 遼呢?”

 遼是松漠都護府,交趾地區是靜海軍節度使,而金?

 哦,是他黑水都督府,這些地方都沒了啊!

 李靖非常不解:“西夏很難打嗎?”

 在他看來西夏就算民風彪悍,可宋不是得了青唐等部族歸屬嗎?

 以宋人+青唐組成邊兵也不懼西夏啊?

 程咬金悄聲道:“你忘了宋缺馬啊!”

 漢也缺馬啊!況且宋不是一直在鼓勵民間養馬嗎?

 天幕講述缺漏過多,聽得他們憋屈又無奈,幾乎想對陛下講:要不臣等先行撤退,幾代宋帝都打不了翻身仗,他們聽著難受!

 李世民:君臣同享!

 【西夏還沒著急,司馬光開始崔大臣:快決定,萬一激怒西夏人,到時吾等前策(棄)不可行矣;

 對上也崔:官家得快快決定,要是有虜人出言不遜,等西夏犯邊想還侵地都還不成了】

 宋

 無形的耳光啪啪啪地打在司馬光、文彥博身上,扇得人頭昏眼花,他們想怒斥天幕,但心聲卻傳不到天上,直接恨恨地盯著天幕,欲啖其肉撕其身!

 胡言亂語!

 有宋臣秉性反駁:“朝廷並不是無條件棄地,而是先禁私市,再用土地換得被西夏俘去的將士,此政不是溫公一人所制,黃毛小兒少汙衊溫公!”

 有人開頭,便有人跟上,宋局勢如何他們比後人更清楚,所立之策是當下最優選。

 你後人以後世標準點評前人做法,本就是不公平之爭!

 天幕語氣嘲諷值拉滿:【西夏人要得太多,保舊派又想給,怎麼辦呢?

 中和一下就好啦!

 米脂(陝西米脂)、葭蘆(陝西佳縣)、安疆(甘肅華池東)、浮圖四塞我們不要啦!

 這四塞重要嗎?

 在軍事戰略上屬於重要要塞,宋佔據這些要塞能扼制西夏南犯,讓宋在戰略上保持優勢。

 但為了兩國和平,為了復原祖宗家法,為誓死捍衛階級利益,保守派文彥博還提議:要不把熙河路一起割了吧?

 司馬光點頭讚賞:不錯不錯,思想覺悟非常高,這些地都是盜竊而來,主既來要為何不給?

 這是宋朝高養的士大夫嗎?

 這是西夏最忠誠的朋友啊,作為朋友怎麼不把開封也給了?】

 天幕發出靈魂質問:【這些做派到

底是為國割地還是以私怨廢國土?】

 宋

 天幕句句如刀的語言讓宋臣舉手遮臉,勉強挺著胸膛虛弱反駁:你你你…後人你扭曲事實,朝廷為換回被俘的邊境漢人才忍痛割地,不是胡亂定策,休要汙衊我等士大夫!

 而趙匡胤臉色灰白,如果是他當政,他定要以戰為守,扼守米脂要害處逐步蠶食西夏疆土,達到吞噬西夏目的。

 司馬光等人割讓軍事要塞,續任宋帝想要對西夏進行壓制,必須重新搶佔米等地。

 他恨地握拳往桌上一砸,手心血液湧出匯成一灘鮮紅。

 趙匡胤暗罵:老子捧你們這些鳥人是解決武力過剩問題,不是讓爾等產生新問題。

 你們實在要割地向西夏要點錢絹行不行?

 正埋怨間就聽到天幕冷哼,抬頭一看,竟是一條彈幕在眼前飄過,後人正在與彈幕辯論。

 田羽看到彈幕‘為了被俘將士朝廷才割地?’直接嗤笑出聲:

 【可拉倒吧!

 割地沒發生在司馬光執政期間,不是因為他執政僅八個月。

 而是因為西夏幼主登基,朝政變得混亂,夏權臣梁乙逋為轉移國內矛盾對宋採取強硬措施,這才使割地事件延後。

 對於割地宋方非常主動,為表誠意還依照宋仁宗時期的歲幣,賜西夏銀絹各三萬,錢三萬貫。

 同時為遮羞宋廷給西夏提出要求,要西夏歸還永樂城戰役被俘的漢人。

 永樂城戰役發生在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而割地換人發生在元祐三年(1088),宋真心想換回被俘漢人要等六年後?

 宋這次割地既沒達到政治目的也沒有滿足軍事策略,相反後期宋哲宗為恢復對夏戰略,又費錢費人讓把割讓之地給搶回來】

 秦始皇:啊?不是西夏先要的嗎?

 李世民:西夏想要開戰宋可以拖延,但沒必要給錢吧?

 趙匡胤:&*#%&…沒要著錢倒貼錢出去?

 朱元璋:嗨!宋有錢,朝廷的錢跟士大夫有什麼關係?

 天幕把講述拉回正題:【有了‘宋朝朋友’的支持,西夏使臣在哲宗面前非常囂張,直囂張到接出言辱宋:‘神宗自知錯。’

 翻譯翻譯就是:想來神宗在地下也應該知道錯了。

 哪裡錯了?

 對西夏發動戰爭錯了,知道錯了就該懺悔。

 咦?保守派期望的兩國交好呢?

 沒見著啊!

 先主被辱你們在幹什麼?

 黨爭】

 漢

 劉徹沒搭理後人講述,而是將大漢輿圖展平,對照天幕貼出的米脂等地標進行對照,看了半晌轉頭對衛青道:“仲卿來看看。”

 衛青聞言上前細看,回想天幕講述的宋軍事後,他大膽推測:“宋對西夏策略應該是逐步包圍蠶食的戰略,否則宋無須取得河煌等地。”

 劉徹點點頭,他不會打仗但軍事戰略卻略知一二,站在宋神宗角度思索:“王安石變法富國強兵,他是想攻下西夏?”

 只要攻下西夏,往西輕可通商重則擴張朝廷利益,同時也能緩解國內沸騰,堪稱一舉三得。

 如先前講漢時,漢家遇百年難見的大洪水,但仲卿去病打下敦煌等地,讓他有地可安置百姓,不使百姓走投無路起義。

 宋把西夏滅除後經營幾年,那收復幽雲十六州也有了希望。

 可惜宋神心性不定,在朝廷的得利者舉勢壓迫下,宋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佈置國家長遠利益。

 【司馬光執政雖短,但他執政期間的動作給宋造成的影響頗大。

 他為全面否定新法,一改宋朋黨鬥爭傳統,把黨爭變為單純傾軋,偏偏宋不殺士大夫,朋黨之爭就變成法滅人不滅,跟漢唐明的人滅法滅完全不同。

 不同的結果是其他朝代黨爭最長不超四十年,並且都發生在統治後期,而宋黨爭發生在開國七十餘年,消滅政敵的方法是把落敗者貶往嶺南、儋州。

 只要落敗者不死,那麼黨爭就綿綿無絕期】

 天幕貼心地把灰太狼‘我一定會回漢\唐:明黨爭。

 朱元璋皺眉猜測:先前天幕說明朝劉大夏,難道他是開啟大明黨爭之人?

 他重彈案桌:劉大夏是誰?咱要剝了他的皮!

 朱厚照默默地盯著太子太保劉大夏,露出一個和善的微笑:“劉愛卿,天幕說的劉大夏名字跟你好像哦!”

 強行鎮定的劉大夏努力不動:…不敢動,動了被餵動物怎麼辦?

 【司馬光的行為則加劇了黨爭下限,更要命的是他死後保守派內部開始互扎,一派化三黨:

 以理學派創始人程頤為首的洛黨;

 以蜀學派創始人蘇軾為首的蜀黨;

 人數最多的朔黨,以劉摯、王巖叟等人為主。

 朝堂上基本上是程頤vs蘇軾,蘇軾vs劉摯,劉摯vs程頤,劉摯vs蘇軾…同樣改革派內部也開始內

鬥,整個朝廷變成黨派養蠱場。

 這時的黨爭已不是以國家利益為主,而是個人恩怨、各方利益居多。

 如程頤vs蘇軾是因司馬光去世後,兩人因弔唁禮儀結怨,最後洛蜀兩黨之爭不斷】

 秦始皇開始揉眼:看得眼疼,後世皇帝真是弱,被朝臣壓著當木偶。

 這事放在大秦…哦,大秦歷代君王只會潛伏等待時機化龍,秦昭襄王韜光養晦三十餘年為大秦立下統一之基,他父寧做貨物也要回國周旋,他年少登基也能奪回軍權,流在血液裡的霸道讓秦始皇看不上宋,真看不上,宋君也太過憋屈。

 【北宋黨爭最激烈的時刻,偏偏史書把它記載為‘元祐之治’?

 說高太皇太后執政的八年是宋朝天下最太平、百姓最安樂的時代,能與‘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相比】

 劉恆抬頭:朕寰宇大漢有黨爭?

 劉啟疑惑:朕一朝雖有不穩,但天子權柄朕還是拿得住。

 天幕亦是疑惑:【真能比?

 新法被廢后,保守派所行之法有部分也是王安石新法啊!

 如把青苗法的年息改為提前還貸只還一息,把市易法中的‘抵擋’(現代貸款)提息至二分,典型的改頭換面,換湯不換藥,百姓真能安居樂業?

 或者說保守派能保證吃到新法利益的各階,能規規矩矩地按章辦事?】

 被歸為保守派的眾臣冷笑:我等具是真才進士,豈會沒治國之策,後人你太看輕我等士大夫!

 【縱觀元祐八年,政治改革談不上,經濟政策毫無建樹,只是一場清算立場的傾軋。

 元祐閉門說道理的做法,讓蔡京等人直接給元祐黨爭定性:你們這些元祐黨爭人,全是奸人!

 定性後不算,還命人在廣西龍隱巖刻下司馬光、文彥博、蘇轍、蘇軾等三百零九人列為奸黨。

 後來宋徽宗下令毀碑,結果又被南宋人重刻】

 ‘噗’續暈厥之後,文彥博、韓維等群臣皆嘴角涎血,後人評說他們總有自辯之詞,而本朝卻把他們定義為奸臣?

 他們不服,不服!

 蔡京是吧?咱們沒完!

 而剛升為龍圖閣待制的蔡京來不及震驚,就被憤怒的群臣按照奏了個半死。

 至於他自辯天幕所言之人不是他蔡京,司馬光等人冷笑:寧可錯殺不可放過,要怪就怪你跟蔡京同名!

 【如果宋神宗能多活幾年,或是元祐黨爭不那麼激烈,統治者不一竿子打死新法,而是打補丁、擴大利,減少弊端,那宋哲宗執政後宋定有中興之象。

 司馬光等大臣著重對趙煦進行道德培養,想培養出一個恪守祖宗法度、道德高尚的聖人,但他們期盼的聖德皇帝沒出現,倒出現一個想做漢武帝的宋帝。

 很可惜,漢能出漢武帝是因有文景之治的積累,宋哲宗非但沒有積累手中還被塞了個膿皰。

 這隻膿包內有黨爭鬥得烏雞眼,民間對夏遼歲供越來越不滿,外患又有西夏虎視眈眈,內外沸騰扎手不已。

 宋哲宗想要破開天下堆積的烏雲,能用的只有能幹實事的改革派,對外依賴燕達等良家子禁軍作為武器】

 天幕感嘆:【終北宋一朝,能打仗並且有決心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的就倆皇帝,一個是宋太祖,一個是宋哲宗】

 最後一段話讓想棄聽的秦始皇等人來了興趣,不容易啊!

 宋制壓力下宋帝竟能打仗?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武則天紛紛坐直了身體,準備聽講。

 【好不容易重新收回青唐地區逼迫西夏臣服,即將滅夏時天不予壽宋哲宗病逝】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武則天驚訝:啊?天幕你逗我?

 朱元璋&朱棣齊齊嘆氣:後人沒逗,跟漢和帝一樣,年少時被壓制得厲害,掌權後不愛惜身體振興朝局。

 年紀輕輕就抱憾終身,但漢和帝比宋哲宗幸運,人家有個厲害的皇后,而宋哲宗…(搖頭)

 【唐是衰落之後湧出一個又一個雄主給唐繼命,而宋好不容易出個改武弊的皇帝居然早亡?

 早到讓人為他可惜,現代甚至發起陰謀論,是不是有人不願看宋強硬,暗地裡弄死他?

 不然為何他的子女夭折得那麼快?】

 趙匡胤&趙光義暴怒:誰敢害帝王?

 【宋史對外宣傳宋哲宗反覆感冒,一病不起。

 但又有某些官員稱他溺於美色,死於縱慾】

 剛剛暗喜的宋臣僵在原地:天不假年,天不假年…怎麼會這樣?

 就連趙光義都怔怔出神:“難道天要絕宋?”

 宋

 原名趙傭現名趙煦愣愣地看著自己既定命運,原來自己早亡嗎?

 正怔忡間就聽得對面他最厭惡的聲音:“既然官家身體不好,為天下計官家先安身才是。”

 趙煦心中默默地補出太皇太后未盡之

語:然後就不還政給他是嗎?

 想得挺好!

 他眼眸一厲冷笑:“然後由祖母繼續把持朝政,在史書上胡言編寫受後人嘲笑?”

 高太后一拍桌面氣道:“官家你的孝道呢?”

 趙煦毫不相讓:“朕的孝道就是繼父志願,振興大宋,而不是閉門講道理。”

 高太后問言大為悲慟:“你這樣怎麼讓哀家還權於你?後人講述多有不實,你竟不敢辨之,哀家很是失望。”

 趙煦絲毫不理會祖母做派,只陪著垂淚不語,心中卻在核算他寄給章惇的信何時能收到?

 自神蹟降宋後,他便與章惇等人聯繫上,如今有天幕評宋之語,他相信自己定能早日握權振宋!

 眾人以為天幕要講繼任者,沒想到後人竟然說起宋哲宗病因。

 【根據有限的史料,以現代醫學病症來推宋哲宗病症,應該是亡於結核病而非陰謀,更非耽於美色。

 他病症是腹瀉、便秘並存,兩者並存的疾病不多,可劃在腸道結核、炎症性腸病、腸癌及腸胃功能失調範圍。

 後面兩項不符合病症原因,腸癌年齡不符,而腸胃功能失調,可以用藥調養。

 看史料記載宋哲宗早晚嘔吐,這種症狀是腸道結核、炎症性腸病會出現的病症,並且都會引發腸道梗阻,所以他會腹痛嘔吐。

 又因不斷嘔吐導致無法正常進食,沒有水分、鹽分補充情況下,體內電解質和酸鹼失衡,對人體產生致命打擊!

 再加上哲宗年幼時曾染疾咯血,持續2~3年痰中帶血,其病症範圍更小,經醫學家認定宋哲宗死於肺結核】

 後人口中的肺結核讓歷代君臣非常關心,特別是北宋一朝君臣,皆問天幕:求神蹟賜肺結核藥方,求神蹟賜肺結核藥方!

 或許是人多力量大,他們所求再次化為彈幕飄過田羽眼前:怎麼治肺結核?

 (他眉頭緊蹙:發彈幕的人不對勁,到底是誰在發?)

 為了試探田羽還是百度出中藥藥方:

 【能看得見嗎?】

 歷代君臣急忙抄寫藥方,對天幕詢問根本來不及回答,以至於田羽陷入疑惑:難道真的是有人在惡作劇?

 他把疑問壓在心裡,接著藥方講下去:【治療肺結節還是現代方法最後,比如治療電解質紊亂直接掛水就能解決,實在不能掛水還能喝點鹽水緩解。

 而古時沒有消炎藥,所以治起來非常麻煩】

 不等歷代君臣追問,天幕話一轉說起正題:【宋哲宗病逝帝位懸空,宋朝再次出現搖色子,上次搖色子是宋仁宗無子嗣搖出宋英宗。

 而這次宋朝搖出了兩宋最為有名的君王】

 作者有話要說

 文彥博洩朝廷機密是真事,司馬光上書後宋神宗就把他調到翰林院,宋朝真的是士大夫天堂,讓我做皇帝我都不幹。

 除了割地最不能忍受司馬光等人對宋夏戰爭定義:把宋定為侵略方,沒搞懂他們腦子想的是什麼?

 參考書籍:宋夏關係史李華瑞

 北宋晚期的政治體制與政治文化方誠峰

 昨天遇見顛公顛婆,客戶原配來捉姦,她不揍出軌的老公把會場給破壞大半,搞得團隊求爺爺告奶奶地現準備物料,一邊加班一邊國粹。

 感謝在2024-04-2623:52:24~2024-04-2923:54:3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一次心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鳳梨蝦球qwlx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一次心100瓶;大大快更新45瓶;專注冷cp一千年30瓶;廢崽只想做鹹魚、赴折20瓶;破花執迷、兔角10瓶;草莓味的北斗星8瓶;迪麗熱巴的老婆、小朋友、泡泡、穿堂風5瓶;瀟湘紫竹、玫瑰雙魚2瓶;永不放棄磕c的喵$¥、小巴、冷月、32878140、懶人、玥曦、29526063、王也的水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昨天的昨天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可能吧!至少在司馬光進京那刻,他是承載著民眾的期待()?(),

 他們夾道歡迎司馬光()?(),

 高喊:無歸洛陽,留相天子()?(),

 活我百姓!

 這一刻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時刻?()_[(.)]???&?&??()?(),

 無數人期望他能把他們從泥潭裡救出來,但很可惜…】

 天幕沒有說出未盡之話,而是把話轉向了宋神宗:

 【司馬光接過民眾期待那刻,是為宋神宗奔喪之時,這位帝王有心振宋,但變法的波折對外的失利讓他抱憾而終。

 在他身上充分展示了什麼叫作人亡政息。

 他母親高太后不滿熙豐變法,也不滿改革派蔡確阻攔她立趙顥為帝,臨朝稱制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引司

馬光、文彥博等保守派入京,要更張法制罷相。

 司馬光也不負她所望,為她提供廢除新法理論依據:廢法乃母改子之政,並非子改父之道也。

 就是說娘改兒子政策符合道德,符合禮儀,誰也不該阻攔。

 不愧是開封民眾夾道歡迎的人物,禮儀藉口張口就來,厲害,有了理論支持,政息還會遠嗎?】

 宋

 趙頊坐在御座上,雙手死死地扣住腿肉,才沒讓他當眾失態。

 好,好,好一個司馬光,好一個文彥博,還有母后,你們真是好樣的!

 全盤否定他在世政策,不就在向世人表示他這個皇帝做得很失敗?

 難怪他的諡號被稱為‘宋神宗’,一言蔽之,高高在上,無所作為,這是在暗恨朕啊!

 【如果說王安石為變法能‘不畏天變、不畏祖宗家法、不畏人言’,妥妥的變法扛把子,那司馬光只會一招:ctrl+z撤銷!

 新法都是毒藥,名為愛民,其實病民,名為益國,其實傷國,全部給我撤撤撤!

 其實細究王安石變法,就能發現他改革是借鑑了地方經驗,並不是一拍腦袋想出的招數。

 方田均稅法:取於仁宗朝之法,郭諮立法丈量大戶田地,解決稅戶隱田逃稅問題,後來因各田主強烈反對而作罷。

 市易法:借鑑王韶經營河(今甘肅臨夏)、湟(今青海樂都南)地區,借官錢為本錢與河湟兩地少數民間進行行市貿易,每年可得10萬-20萬貫利潤作邊防之用。

 保甲法先在開封府附郭的開封、祥符兩縣試行,反響成功後再推及開封府其他各屬縣,最後推行全國。

 青苗法:王安石在鄞縣做縣令推行過青苗錢例,並且張端、蘇轍等人也對青苗法進行審查考核,認為可以通行此法。

 司馬光卻一拍腦袋直接廢除新法要求復原,即缺乏對國家實際狀況的調查研究,也沒有對政策調整進行通盤考慮,非要五日之內把新法換舊法,把朝廷上下重歸祖宗之制,認為只要回到原來大宋就是一片晴朗的天!】

 五日廢國法?恢復原狀?

 這人在發癲!秦始皇按下心中厭惡之情,回想天幕語言只覺得耳熟,不僅他覺得熟悉,文武百官盡覺耳熟,於是眾人的目光徐徐落到儒家博士身上。

 當初後人講他大秦時,淳于越便是要恢復周分封法,而現在.不是,千年過去你儒家怎麼還是這招?

 就不能有點前進?別抱著老皇曆不放行不行?

 臉色憋得通紅的儒家博士瘋狂搖頭:宋朝的儒家跟現在的儒家有什麼關係?

 他們不認,不認!

 【保守派裡範百祿反對他廢免役法,他不聽,蘇轍提出意見也不聽,寧願擾民也要廢除新法,否則他死不瞑目】

 天幕毫不客氣地開始嘲諷:【為了你瞑目這代價付得挺大啊!

 大道不顧國家利益行心中藍圖!

 世人都說王安石是拗相公,司馬光性子也不聽勸啊!

 世間法則只有更迭而沒有燎原之說,法則要變是因原有法則不能維持秩序,為順應局勢變化才會有變法改革之說。

 你司馬光把新法廢除真能達到安民效果?】

 宋

 司馬光聽著天幕講述,渾身氣得發抖,指著天幕自辯:“臣先見不如呂誨,公直不如範純仁、程顥,敢言不如蘇軾、孔文仲,勇決不如範鎮,但臣為宋之心日月可鑑!”

 他抬頭直視趙頊,泣道:“臣何曾反對過變法?在臣看來朝廷如宅,漏瓦時則整之,樑柱傾倒時則正之,難道不是正理?”

 他不反對變法,而是反對法實施方式,在他看來真正的改革不在創法立制,而是君主有位,人職安穩。

 只有君主量才任人,賞功、罰罪分明,建起層級鮮明的政治體(階級分明),就能一掃天下沉痾。

 天幕口中的王安石變法失敗,不正是任人不對嗎?

 他淚雨滂沱,當年英宗曾問他如何讓王朝重回正軌,他答曰:君王需要予奪、決斷及有為,同時又能聽取大臣建議使國運昌隆。

 這樣的君主才面對群臣不同的意見時匯,才能清醒地糾正弊端化大利益。

 但宋帝哪個能做到?既然都不能做到不如就順應祖宗家法循守舊制,對外廣開言路讓群臣努力。

 他又有何錯?

 【看看王安石變法前保守派對大宋改革的方案是什麼?

 富弼:‘漸釐改’,也就是一點一點地改。

 文彥博認為:天下敝事甚多,不可不革。

 那要怎麼改革呢?

 現在的情況如琴瑟音調不調,必須另行調理。

 方案呢?

 還在研究!

 看來看去也就蘇軾寫科舉試卷時的法子相對實際,如把士大夫遷徙到邊境荒地,讓其發展當地,若遇荒年就引流民到荒地開墾土地,使其定居不流竄各地】

 漢

 主父偃對劉徹道:“與宋

相比,我漢仰豪傑之法才屬上選,宋…”

 他昂首自豪地道出心裡話:“宋不行!”

 漢家每任帝王都會修皇陵,修時徙天下豪傑兼併之家,亂世之民到陵前,內實京師,外銷奸猾,如此一來就能達到不誅而除害。

 宋朝…主父偃冷笑,大丈夫當食五鼎,宋對官號卻實在讓他看不上眼。

 寧願熱血死,不願彎腰亡!

 他的話讓其他大臣點頭稱是,宋雖好但沒施展抱負之機。

 他們這些出身底層之人,在宋根本沒出頭機會。

 劉徹攏著手滿意點頭:宋朝不錯,能凝聚漢臣,宋繼續加油!

 宋

 被天幕點名的宋臣則是滿腹委屈,他們跟司馬溫公根本沒有結黨,何?

 文彥博咬牙不認:“臣於溫公政見亦有分支,後人胡言亂語!”

 陛下想要興兵再討西夏,他是反對,反對也是因為勞民傷財,關陝等地百姓疲憊,既然宋已戰捷何不見好就收?

 後人汙他清名!

 向錯?公與溫公甚至近,近到朝廷機密也要洩告司馬光,難道不是一派?”

 先前薛上上奏陛下,攻取橫山圖謀西夏。

 此策在英宗朝時就曾提及,只是未能施展,薛上再次提及後,陛下與他及其他要職人員密謀後皆認為可行。

 為保證計劃施行,陛下特意下令勿傳兩府。

 文彥博倒好,直接把陛下密令當作耳邊風,把略夏策略告知司馬光,那司馬光竟然直愣愣地上書,言‘邊境有事都是因為將帥要升遷做出的響動,此舉對將帥有利對國家無利,請陛下明察!”

 明察個屁!

 曾公亮想起來仍覺窩火,朝廷經略管你御史中丞什麼事?

 不去監管百官居然大咧咧地上書,把此事宣揚得盡人皆知。

 這是臣子該做的事?

 被宰相一軍,文彥博臉色漲紅,嚅囁道:“溫公為國盡心又有何錯?在則橫山不也攻取成功了?”

 曾公亮:呵呵!

 【那保守派的領頭羊司馬光是什麼建議呢?

 量入以為出!

 即開支與收入相當,消費與生產平衡,所以朝廷應該要壓縮開支,避免財政赤字。

 壓縮開支壓縮誰的?

 皇帝呀?

 宋仁宗連羊肉都不敢多吃一口,宋神宗即位國家賬面上一片赤字,還要怎麼壓縮?

 在壓縮只能讓宋朝皇帝端個碗,向朱元璋問下討飯經驗,外出打工賺錢養活百官】

 秦始皇&劉邦&劉徹&李世民&武則天瞪大眼:咦?討飯?明太祖朱元璋?

 明

 朱元璋咻的一下跳起來,叉腰大聲反駁:“咱不是,咱沒有!”

 他焦急地來回踱步,見幾個臭小子掩嘴憋笑,心中火氣驟竄,跨步上前一人一腳踢過去:“蹲著做啥?還不給天解釋解釋,難道你們真想當乞丐皇子?”

 被罵了一通的朱棣等人連忙跑到天幕跟前,大聲為自爹解釋:“他不是乞丐!”

 朱樉點頭:“他只是出家。”

 朱?接上:“他只是吃不上飯。”

 朱元璋暴怒:“滾蛋!”

 【司馬光曾言:天下之財有數,不在官就在民,現在財不在官,那錢的不就在賈商巨豪以富裕士大夫手上了?

 宋士大夫做事不是喜歡把民掛嘴邊嗎?怎麼國家需要你支持時怎麼不動了?

 當年趙匡胤認為富者佔田只是暫時為國存財,嘖,這怎麼跟他說得不一樣啊?】

 好慘的開國皇帝!

 劉邦下意識地摸了摸額頭,心中首次慶幸自己有好兒孫,橫掃幾代弊政,否則像趙匡胤那樣,反覆被後人拉出來鞭屍…也太丟臉了。

 被劉邦認為丟臉的趙匡胤臉色青紫,雙拳握出幾絲血色,他硬生生地嚥下喉間鐵腥向太醫伸出手:“拿來!”

 太醫熟練地倒上一枚‘聚神丸’奉於陛下,看著他面無表情地吞下,連忙低下頭心中叫苦:好不容易天下太平了些,天幕講宋又不太平了!

 (田羽深呼吸幾口,努力讓自己升高的血壓下降,靠,降不下來)

 【司馬光對改革只留在ctrl+z上,說到底是保守派無能力重新分配蛋糕,身無魄力胸無治國規劃。

 拉開司馬光任職簡歷,會發現一件驚訝的事:他根本沒有治理州縣的實際經驗。

 他步入仕林是做判官,判官不是非正官而是僚佐,也就是打輔助的官員。

 至於其他大理評事、國子直講、通判等官員,都不是正經治民官位。

 離基層最近的就是知縣事,即代行縣令職務的職位,類似今天的區長。

 但是…】

 天幕語氣一言難盡:【讓他修河提幹實事,他直接以‘此非是對待儒臣之道”拒絕】

 秦始皇嘴角一抽,來不及升起心中感想,就聽到後人語氣中疑惑:

 【原來儒臣只需要指點江山就行了嗎?

 換我也行啊,論指點江山誰比得過今天鍵盤俠?

 指點江山我能給你指出三百六十五種不同花樣!

 也難怪現代史學家說他:對於司馬光的政治主張及實踐,很難給予高度評價,但對他在史學方面所作出的貢獻,應予肯定。

 看他履歷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寫文章評論古今,嘖~】

 宋

 噗,一直強逞的司馬光猛地一口鮮血噴出,身子直直地倒了下去,發出‘碰’的一聲悶聲。

 他的一生都在期望施展心中抱負,而後人卻說他…說他毫無政治才能,還有什麼比這更打擊人的呢?

 他前途盡毀啊!

 司馬光躺在殿內石板上,在趙頊生冷的注視下沒人敢上前扶他,過了半晌趙頊才漠然地開口:“傳太醫急治,務必讓他知自己執政功績!”

 群臣盡皆低頭,勸諫之話全都吞進腹中苦笑:後人言我等不是,怎的就沒見到陛下強勢?

 陛下真要做什麼,他們能做的也就拿祖宗之制制衡,否則他們能怎麼辦?

 看宋走下深淵?

 【嘖,要不是王安石把司馬光弄出朝堂,估計他連史學成績都做不出來。

 真論起來司馬光治理地方經驗還比不上蘇軾呢!

 蘇軾被貶歸被貶,但是人家每到一地能幹出實績。

 治水修河道、以度牒救治百姓、辦病坊等等,對治理州縣相當有一套】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嘴角一僵:後人說話也太扎心了吧!

 【可能因治理的地方較多,對民主也比較瞭解,蘇軾反對司馬光全面廢除新法的同時,也支持新法部分政策,然後朝廷上兩黨相爭就出現了個奇景:

 在保守派面前:

 蘇軾比手畫腳:你們聽我說,新法裡有些政策很利民,我們得留下bababa…

 保守派怒氣:你到底是哪夥的?竟給政敵說話?你是不是想成為王安石?走開!

 在改革派面前:

 蘇軾比手畫腳:你們聽我說,新法裡有些政策太過苛刻,我們得改babababa…

 改革派冷笑:你一保守派想幹什麼?不安好心,果然不能大用,走開!

 兩派掐架掐得厲害時,蘇軾衝上去:

 你們不要打啦!先聽我說呀bababa

 保守派vs改革派齊齊冷笑:聒噪,你還是貶出朝堂吧!】

 宋

 蘇軾瞳孔震驚:我怎麼又被貶了?

 我有這麼遭人恨嗎?

 其他人冷笑:呵呵,你不是遭人恨,是一開始就遭人恨!

 當初殿試後你可是滿天下宣揚:天下有治平之名,而無治平之實,有可憂之勢,而無可憂之形。

 怎麼?就能蘇軾能看出天下不足之處,其他人看不清?

 把他們當什麼了?庸臣?

 田羽說得痛苦臉,想到之前小組的討論,他還是把討論內容說了出來:

 【說司馬光是惡人他不是,相反他的道德聲望挺高。

 歷代權臣中有媚上者,沒有自己的政見,權力來源於帝王授予,當帝王不渝便被棄如敝屣,其勢很快倒臺,代表人物為:楊國忠、劉瑾等人。

 有自利者,其身有能力有見地,注重利益,不懼世人言論,如李林甫、宇文護等,政敵相鬥也能找到他們破綻對抗他;

 最可怕的是司馬光這類,面上私德無瑕聲望高,反對你是因為政見和理想,維護的不是自己,而是他心中的國家或是階級利益。

 這類有德無才之人,就像閉門畫畫的畫家,君主模樣、朝廷制度、□□面、選才策略等等都應該符合他筆下的畫面,不掌權當個吉祥物還好,一旦掌權就可怕得很!

 面對不符合他畫面的政敵或某人,他以化筆為刀全面攻擊,甚至連利益攻擊都會披上一層國家大義。

 這樣的攻擊產生的破壞力比奸臣還厲害,他就跟明朝劉大夏一樣,食君祿,砸君鍋】

 靜,非常靜,無論是曾公亮還是文彥博都恨不得暈死過去,後人這番話是在指著他們臉罵啊!

 什麼叫做有德無才之人?

 他大宋向來取士都以道德為標準,在後人看來滿殿文臣都是無才之人?

 ‘碰’‘碰’‘碰’有心氣高的大臣受不了天幕之言,兩眼一翻就暈厥過去,剛剛被救醒的司馬光再次兩眼一翻,又暈了過去。

 嚇得太醫抽針直接開扎:醒醒,暈什麼暈,你還沒聽完呢!

 【宋神宗殯天,西夏派使吊信時要求宋歸王安石執政期間打下的河湟、蘭州、米脂六寨等地。

 這類要求屬兩國外交事件,你漫天要價,我就地還價,非常奇特的是守舊派跳過外交步驟直接二選一。

 上策:把侵略的疆土還給西夏。

 下策:以重法控制宋夏貿易,用經濟方式逼迫西夏。

 朝堂上大多臣選下策,司馬光堅等人堅持以上策為佳。

 為什麼?

 因為在他們口中王韶收復河湟的行為,是屬於侵略行徑,不符合儒家大義,白惹邊事。

 為消除兩國兵鋒,宋應該無條件地主動歸還侵地,以展示天子仁慈和善意,以此重修舊好】

 天幕語氣陡然拔高了三度:【這算什麼侵略?

 西夏怎麼起家的宋朝還不知道?

 它是佔領河西走廊諸州起家,那是什麼地方?

 秦朝漢中郡,漢朝河西走廊,唐朝夏州,自古以來就是華夏土地哪來的侵略,腦子進水就倒!】

 秦始皇:後人真是重視土地啊!

 劉徹:講評這麼久第一次說得如此直白。

 那宋臣腦子進水了嗎?

 秦始皇&劉徹肯定:進水了!

 大軍出征必有正義口號,以示自己是天使之師,司馬光在幹什麼?

 身為宋臣居然陷朝廷不義,若他是秦臣/漢臣,朕必殺之!

 田羽勉強止住怒意,把話題歸為正題:

 【對於司馬光、韓維等人無條件棄地的提議,第一個起棄地範純仁同意又不同意:棄地可以棄地,但西夏要得太多了不行。

 熙豐時期青寧部俞龍珂率部眾十二萬人歸附,此外還有岷州首領本令徵、疊州首領欽令徵、洮州首領郭廝敦歸附。

 若棄掉河湟地區,那這些歸附部族會立馬掉頭對付宋,不行不行。

 司馬光淺淺退步:不如放棄蘭州?

 其他大臣反對:蘭州不行,太過重要不行。

 到底要棄哪些地?】

 唐

 李世民望著天幕西夏的位置,與未得對,西夏就是他大唐的定難軍節度使地區?

 遼呢?”

 遼是松漠都護府,交趾地區是靜海軍節度使,而金?

 哦,是他黑水都督府,這些地方都沒了啊!

 李靖非常不解:“西夏很難打嗎?”

 在他看來西夏就算民風彪悍,可宋不是得了青唐等部族歸屬嗎?

 以宋人+青唐組成邊兵也不懼西夏啊?

 程咬金悄聲道:“你忘了宋缺馬啊!”

 漢也缺馬啊!況且宋不是一直在鼓勵民間養馬嗎?

 天幕講述缺漏過多,聽得他們憋屈又無奈,幾乎想對陛下講:要不臣等先行撤退,幾代宋帝都打不了翻身仗,他們聽著難受!

 李世民:君臣同享!

 【西夏還沒著急,司馬光開始崔大臣:快決定,萬一激怒西夏人,到時吾等前策(棄)不可行矣;

 對上也崔:官家得快快決定,要是有虜人出言不遜,等西夏犯邊想還侵地都還不成了】

 宋

 無形的耳光啪啪啪地打在司馬光、文彥博身上,扇得人頭昏眼花,他們想怒斥天幕,但心聲卻傳不到天上,直接恨恨地盯著天幕,欲啖其肉撕其身!

 胡言亂語!

 有宋臣秉性反駁:“朝廷並不是無條件棄地,而是先禁私市,再用土地換得被西夏俘去的將士,此政不是溫公一人所制,黃毛小兒少汙衊溫公!”

 有人開頭,便有人跟上,宋局勢如何他們比後人更清楚,所立之策是當下最優選。

 你後人以後世標準點評前人做法,本就是不公平之爭!

 天幕語氣嘲諷值拉滿:【西夏人要得太多,保舊派又想給,怎麼辦呢?

 中和一下就好啦!

 米脂(陝西米脂)、葭蘆(陝西佳縣)、安疆(甘肅華池東)、浮圖四塞我們不要啦!

 這四塞重要嗎?

 在軍事戰略上屬於重要要塞,宋佔據這些要塞能扼制西夏南犯,讓宋在戰略上保持優勢。

 但為了兩國和平,為了復原祖宗家法,為誓死捍衛階級利益,保守派文彥博還提議:要不把熙河路一起割了吧?

 司馬光點頭讚賞:不錯不錯,思想覺悟非常高,這些地都是盜竊而來,主既來要為何不給?

 這是宋朝高養的士大夫嗎?

 這是西夏最忠誠的朋友啊,作為朋友怎麼不把開封也給了?】

 天幕發出靈魂質問:【這些做派到底是為國割地還是以私怨廢國土?】

 宋

 天幕句句如刀的語言讓宋臣舉手遮臉,勉強挺著胸膛虛弱反駁:你你你…後人你扭曲事實,朝廷為換回被俘的邊境漢人才忍痛割地,不是胡亂定策,休要汙衊我等士大夫!

 而趙匡胤臉色灰白,如果是他當政,他定要以戰為守,扼守米脂要害處逐步蠶食西夏疆土,達到吞噬西夏目的。

 司馬光等人割讓軍事要塞,續任宋帝想要對西夏進行壓制,必須重新搶佔米等地。

 他恨地握拳往桌上一砸,手心血液湧出匯成一灘鮮紅。

 趙匡胤暗罵:老子捧你們這些鳥人是解決武力過剩問題,不是讓爾等產生新問題。

 你們實在要割地向西夏

要點錢絹行不行?

 正埋怨間就聽到天幕冷哼,抬頭一看,竟是一條彈幕在眼前飄過,後人正在與彈幕辯論。

 田羽看到彈幕‘為了被俘將士朝廷才割地?’直接嗤笑出聲:

 【可拉倒吧!

 割地沒發生在司馬光執政期間,不是因為他執政僅八個月。

 而是因為西夏幼主登基,朝政變得混亂,夏權臣梁乙逋為轉移國內矛盾對宋採取強硬措施,這才使割地事件延後。

 對於割地宋方非常主動,為表誠意還依照宋仁宗時期的歲幣,賜西夏銀絹各三萬,錢三萬貫。

 同時為遮羞宋廷給西夏提出要求,要西夏歸還永樂城戰役被俘的漢人。

 永樂城戰役發生在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而割地換人發生在元祐三年(1088),宋真心想換回被俘漢人要等六年後?

 宋這次割地既沒達到政治目的也沒有滿足軍事策略,相反後期宋哲宗為恢復對夏戰略,又費錢費人讓把割讓之地給搶回來】

 秦始皇:啊?不是西夏先要的嗎?

 李世民:西夏想要開戰宋可以拖延,但沒必要給錢吧?

 趙匡胤:&*#%&…沒要著錢倒貼錢出去?

 朱元璋:嗨!宋有錢,朝廷的錢跟士大夫有什麼關係?

 天幕把講述拉回正題:【有了‘宋朝朋友’的支持,西夏使臣在哲宗面前非常囂張,直囂張到接出言辱宋:‘神宗自知錯。’

 翻譯翻譯就是:想來神宗在地下也應該知道錯了。

 哪裡錯了?

 對西夏發動戰爭錯了,知道錯了就該懺悔。

 咦?保守派期望的兩國交好呢?

 沒見著啊!

 先主被辱你們在幹什麼?

 黨爭】

 漢

 劉徹沒搭理後人講述,而是將大漢輿圖展平,對照天幕貼出的米脂等地標進行對照,看了半晌轉頭對衛青道:“仲卿來看看。”

 衛青聞言上前細看,回想天幕講述的宋軍事後,他大膽推測:“宋對西夏策略應該是逐步包圍蠶食的戰略,否則宋無須取得河煌等地。”

 劉徹點點頭,他不會打仗但軍事戰略卻略知一二,站在宋神宗角度思索:“王安石變法富國強兵,他是想攻下西夏?”

 只要攻下西夏,往西輕可通商重則擴張朝廷利益,同時也能緩解國內沸騰,堪稱一舉三得。

 如先前講漢時,漢家遇百年難見的大洪水,但仲卿去病打下敦煌等地,讓他有地可安置百姓,不使百姓走投無路起義。

 宋把西夏滅除後經營幾年,那收復幽雲十六州也有了希望。

 可惜宋神心性不定,在朝廷的得利者舉勢壓迫下,宋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佈置國家長遠利益。

 【司馬光執政雖短,但他執政期間的動作給宋造成的影響頗大。

 他為全面否定新法,一改宋朋黨鬥爭傳統,把黨爭變為單純傾軋,偏偏宋不殺士大夫,朋黨之爭就變成法滅人不滅,跟漢唐明的人滅法滅完全不同。

 不同的結果是其他朝代黨爭最長不超四十年,並且都發生在統治後期,而宋黨爭發生在開國七十餘年,消滅政敵的方法是把落敗者貶往嶺南、儋州。

 只要落敗者不死,那麼黨爭就綿綿無絕期】

 天幕貼心地把灰太狼‘我一定會回漢\唐:明黨爭。

 朱元璋皺眉猜測:先前天幕說明朝劉大夏,難道他是開啟大明黨爭之人?

 他重彈案桌:劉大夏是誰?咱要剝了他的皮!

 朱厚照默默地盯著太子太保劉大夏,露出一個和善的微笑:“劉愛卿,天幕說的劉大夏名字跟你好像哦!”

 強行鎮定的劉大夏努力不動:…不敢動,動了被餵動物怎麼辦?

 【司馬光的行為則加劇了黨爭下限,更要命的是他死後保守派內部開始互扎,一派化三黨:

 以理學派創始人程頤為首的洛黨;

 以蜀學派創始人蘇軾為首的蜀黨;

 人數最多的朔黨,以劉摯、王巖叟等人為主。

 朝堂上基本上是程頤vs蘇軾,蘇軾vs劉摯,劉摯vs程頤,劉摯vs蘇軾…同樣改革派內部也開始內鬥,整個朝廷變成黨派養蠱場。

 這時的黨爭已不是以國家利益為主,而是個人恩怨、各方利益居多。

 如程頤vs蘇軾是因司馬光去世後,兩人因弔唁禮儀結怨,最後洛蜀兩黨之爭不斷】

 秦始皇開始揉眼:看得眼疼,後世皇帝真是弱,被朝臣壓著當木偶。

 這事放在大秦…哦,大秦歷代君王只會潛伏等待時機化龍,秦昭襄王韜光養晦三十餘年為大秦立下統一之基,他父寧做貨物也要回國周旋,他年少登基也能奪回軍權,流在血液裡的霸道讓秦始皇看不上宋,真看不上,宋君也太過憋屈。

 【北宋黨爭最激烈的時刻,偏偏史書把它記載為‘元祐之治’?

 說高太皇太后執政的八年是宋

朝天下最太平、百姓最安樂的時代,能與‘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相比】

 劉恆抬頭:朕寰宇大漢有黨爭?

 劉啟疑惑:朕一朝雖有不穩,但天子權柄朕還是拿得住。

 天幕亦是疑惑:【真能比?

 新法被廢后,保守派所行之法有部分也是王安石新法啊!

 如把青苗法的年息改為提前還貸只還一息,把市易法中的‘抵擋’(現代貸款)提息至二分,典型的改頭換面,換湯不換藥,百姓真能安居樂業?

 或者說保守派能保證吃到新法利益的各階,能規規矩矩地按章辦事?】

 被歸為保守派的眾臣冷笑:我等具是真才進士,豈會沒治國之策,後人你太看輕我等士大夫!

 【縱觀元祐八年,政治改革談不上,經濟政策毫無建樹,只是一場清算立場的傾軋。

 元祐閉門說道理的做法,讓蔡京等人直接給元祐黨爭定性:你們這些元祐黨爭人,全是奸人!

 定性後不算,還命人在廣西龍隱巖刻下司馬光、文彥博、蘇轍、蘇軾等三百零九人列為奸黨。

 後來宋徽宗下令毀碑,結果又被南宋人重刻】

 ‘噗’續暈厥之後,文彥博、韓維等群臣皆嘴角涎血,後人評說他們總有自辯之詞,而本朝卻把他們定義為奸臣?

 他們不服,不服!

 蔡京是吧?咱們沒完!

 而剛升為龍圖閣待制的蔡京來不及震驚,就被憤怒的群臣按照奏了個半死。

 至於他自辯天幕所言之人不是他蔡京,司馬光等人冷笑:寧可錯殺不可放過,要怪就怪你跟蔡京同名!

 【如果宋神宗能多活幾年,或是元祐黨爭不那麼激烈,統治者不一竿子打死新法,而是打補丁、擴大利,減少弊端,那宋哲宗執政後宋定有中興之象。

 司馬光等大臣著重對趙煦進行道德培養,想培養出一個恪守祖宗法度、道德高尚的聖人,但他們期盼的聖德皇帝沒出現,倒出現一個想做漢武帝的宋帝。

 很可惜,漢能出漢武帝是因有文景之治的積累,宋哲宗非但沒有積累手中還被塞了個膿皰。

 這隻膿包內有黨爭鬥得烏雞眼,民間對夏遼歲供越來越不滿,外患又有西夏虎視眈眈,內外沸騰扎手不已。

 宋哲宗想要破開天下堆積的烏雲,能用的只有能幹實事的改革派,對外依賴燕達等良家子禁軍作為武器】

 天幕感嘆:【終北宋一朝,能打仗並且有決心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的就倆皇帝,一個是宋太祖,一個是宋哲宗】

 最後一段話讓想棄聽的秦始皇等人來了興趣,不容易啊!

 宋制壓力下宋帝竟能打仗?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武則天紛紛坐直了身體,準備聽講。

 【好不容易重新收回青唐地區逼迫西夏臣服,即將滅夏時天不予壽宋哲宗病逝】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武則天驚訝:啊?天幕你逗我?

 朱元璋&朱棣齊齊嘆氣:後人沒逗,跟漢和帝一樣,年少時被壓制得厲害,掌權後不愛惜身體振興朝局。

 年紀輕輕就抱憾終身,但漢和帝比宋哲宗幸運,人家有個厲害的皇后,而宋哲宗…(搖頭)

 【唐是衰落之後湧出一個又一個雄主給唐繼命,而宋好不容易出個改武弊的皇帝居然早亡?

 早到讓人為他可惜,現代甚至發起陰謀論,是不是有人不願看宋強硬,暗地裡弄死他?

 不然為何他的子女夭折得那麼快?】

 趙匡胤&趙光義暴怒:誰敢害帝王?

 【宋史對外宣傳宋哲宗反覆感冒,一病不起。

 但又有某些官員稱他溺於美色,死於縱慾】

 剛剛暗喜的宋臣僵在原地:天不假年,天不假年…怎麼會這樣?

 就連趙光義都怔怔出神:“難道天要絕宋?”

 宋

 原名趙傭現名趙煦愣愣地看著自己既定命運,原來自己早亡嗎?

 正怔忡間就聽得對面他最厭惡的聲音:“既然官家身體不好,為天下計官家先安身才是。”

 趙煦心中默默地補出太皇太后未盡之語:然後就不還政給他是嗎?

 想得挺好!

 他眼眸一厲冷笑:“然後由祖母繼續把持朝政,在史書上胡言編寫受後人嘲笑?”

 高太后一拍桌面氣道:“官家你的孝道呢?”

 趙煦毫不相讓:“朕的孝道就是繼父志願,振興大宋,而不是閉門講道理。”

 高太后問言大為悲慟:“你這樣怎麼讓哀家還權於你?後人講述多有不實,你竟不敢辨之,哀家很是失望。”

 趙煦絲毫不理會祖母做派,只陪著垂淚不語,心中卻在核算他寄給章惇的信何時能收到?

 自神蹟降宋後,他便與章惇等人聯繫上,如今有天幕評宋之語,他相信自己定能早日握權振宋!

 眾人

以為天幕要講繼任者,沒想到後人竟然說起宋哲宗病因。

 【根據有限的史料,以現代醫學病症來推宋哲宗病症,應該是亡於結核病而非陰謀,更非耽於美色。

 他病症是腹瀉、便秘並存,兩者並存的疾病不多,可劃在腸道結核、炎症性腸病、腸癌及腸胃功能失調範圍。

 後面兩項不符合病症原因,腸癌年齡不符,而腸胃功能失調,可以用藥調養。

 看史料記載宋哲宗早晚嘔吐,這種症狀是腸道結核、炎症性腸病會出現的病症,並且都會引發腸道梗阻,所以他會腹痛嘔吐。

 又因不斷嘔吐導致無法正常進食,沒有水分、鹽分補充情況下,體內電解質和酸鹼失衡,對人體產生致命打擊!

 再加上哲宗年幼時曾染疾咯血,持續2~3年痰中帶血,其病症範圍更小,經醫學家認定宋哲宗死於肺結核】

 後人口中的肺結核讓歷代君臣非常關心,特別是北宋一朝君臣,皆問天幕:求神蹟賜肺結核藥方,求神蹟賜肺結核藥方!

 或許是人多力量大,他們所求再次化為彈幕飄過田羽眼前:怎麼治肺結核?

 (他眉頭緊蹙:發彈幕的人不對勁,到底是誰在發?)

 為了試探田羽還是百度出中藥藥方:

 【能看得見嗎?】

 歷代君臣急忙抄寫藥方,對天幕詢問根本來不及回答,以至於田羽陷入疑惑:難道真的是有人在惡作劇?

 他把疑問壓在心裡,接著藥方講下去:【治療肺結節還是現代方法最後,比如治療電解質紊亂直接掛水就能解決,實在不能掛水還能喝點鹽水緩解。

 而古時沒有消炎藥,所以治起來非常麻煩】

 不等歷代君臣追問,天幕話一轉說起正題:【宋哲宗病逝帝位懸空,宋朝再次出現搖色子,上次搖色子是宋仁宗無子嗣搖出宋英宗。

 而這次宋朝搖出了兩宋最為有名的君王】

 作者有話要說

 文彥博洩朝廷機密是真事,司馬光上書後宋神宗就把他調到翰林院,宋朝真的是士大夫天堂,讓我做皇帝我都不幹。

 除了割地最不能忍受司馬光等人對宋夏戰爭定義:把宋定為侵略方,沒搞懂他們腦子想的是什麼?

 參考書籍:宋夏關係史李華瑞

 北宋晚期的政治體制與政治文化方誠峰

 昨天遇見顛公顛婆,客戶原配來捉姦,她不揍出軌的老公把會場給破壞大半,搞得團隊求爺爺告奶奶地現準備物料,一邊加班一邊國粹。

 感謝在2024-04-2623:52:24~2024-04-2923:54:3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一次心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鳳梨蝦球qwlx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一次心100瓶;大大快更新45瓶;專注冷cp一千年30瓶;廢崽只想做鹹魚、赴折20瓶;破花執迷、兔角10瓶;草莓味的北斗星8瓶;迪麗熱巴的老婆、小朋友、泡泡、穿堂風5瓶;瀟湘紫竹、玫瑰雙魚2瓶;永不放棄磕c的喵$¥、小巴、冷月、32878140、懶人、玥曦、29526063、王也的水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昨天的昨天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可能吧!至少在司馬光進京那刻,他是承載著民眾的期待,他們夾道歡迎司馬光,高喊:無歸洛陽,留相天子,活我百姓!()?()

 這一刻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時刻,無數人期望他能把他們從泥潭裡救出來,但很可惜…】()?()

 天幕沒有說出未盡之話,而是把話轉向了宋神宗:

 ▼想看南漳的《秦皇漢武看我校歷史作業評選[直播]》嗎?請記住[]的域名[(.)]▼?▼♀?♀?▼

 ()?()

 【司馬光接過民眾期待那刻,是為宋神宗奔喪之時,這位帝王有心振宋,但變法的波折對外的失利讓他抱憾而終。()?()

 在他身上充分展示了什麼叫作人亡政息。

 他母親高太后不滿熙豐變法,也不滿改革派蔡確阻攔她立趙顥為帝,臨朝稱制的第一件事就是下旨引司馬光、文彥博等保守派入京,要更張法制罷相。

 司馬光也不負她所望,為她提供廢除新法理論依據:廢法乃母改子之政,並非子改父之道也。

 就是說娘改兒子政策符合道德,符合禮儀,誰也不該阻攔。

 不愧是開封民眾夾道歡迎的人物,禮儀藉口張口就來,厲害,有了理論支持,政息還會遠嗎?】

 宋

 趙頊坐在御座上,雙手死死地扣住腿肉,才沒讓他當眾失態。

 好,好,好一個司馬光,好一個文彥博,還有母后,你們真是好樣的!

 全盤否定他在世政策,不就在向世人表示他這個皇帝做得很失敗?

 難怪他的諡號被稱為‘宋神宗’

,一言蔽之,高高在上,無所作為,這是在暗恨朕啊!

 【如果說王安石為變法能‘不畏天變、不畏祖宗家法、不畏人言’,妥妥的變法扛把子,那司馬光只會一招:ctrl+z撤銷!

 新法都是毒藥,名為愛民,其實病民,名為益國,其實傷國,全部給我撤撤撤!

 其實細究王安石變法,就能發現他改革是借鑑了地方經驗,並不是一拍腦袋想出的招數。

 方田均稅法:取於仁宗朝之法,郭諮立法丈量大戶田地,解決稅戶隱田逃稅問題,後來因各田主強烈反對而作罷。

 市易法:借鑑王韶經營河(今甘肅臨夏)、湟(今青海樂都南)地區,借官錢為本錢與河湟兩地少數民間進行行市貿易,每年可得10萬-20萬貫利潤作邊防之用。

 保甲法先在開封府附郭的開封、祥符兩縣試行,反響成功後再推及開封府其他各屬縣,最後推行全國。

 青苗法:王安石在鄞縣做縣令推行過青苗錢例,並且張端、蘇轍等人也對青苗法進行審查考核,認為可以通行此法。

 司馬光卻一拍腦袋直接廢除新法要求復原,即缺乏對國家實際狀況的調查研究,也沒有對政策調整進行通盤考慮,非要五日之內把新法換舊法,把朝廷上下重歸祖宗之制,認為只要回到原來大宋就是一片晴朗的天!】

 五日廢國法?恢復原狀?

 這人在發癲!秦始皇按下心中厭惡之情,回想天幕語言只覺得耳熟,不僅他覺得熟悉,文武百官盡覺耳熟,於是眾人的目光徐徐落到儒家博士身上。

 當初後人講他大秦時,淳于越便是要恢復周分封法,而現在.不是,千年過去你儒家怎麼還是這招?

 就不能有點前進?別抱著老皇曆不放行不行?

 臉色憋得通紅的儒家博士瘋狂搖頭:宋朝的儒家跟現在的儒家有什麼關係?

 他們不認,不認!

 【保守派裡範百祿反對他廢免役法,他不聽,蘇轍提出意見也不聽,寧願擾民也要廢除新法,否則他死不瞑目】

 天幕毫不客氣地開始嘲諷:【為了你瞑目這代價付得挺大啊!

 大道不顧國家利益行心中藍圖!

 世人都說王安石是拗相公,司馬光性子也不聽勸啊!

 世間法則只有更迭而沒有燎原之說,法則要變是因原有法則不能維持秩序,為順應局勢變化才會有變法改革之說。

 你司馬光把新法廢除真能達到安民效果?】

 宋

 司馬光聽著天幕講述,渾身氣得發抖,指著天幕自辯:“臣先見不如呂誨,公直不如範純仁、程顥,敢言不如蘇軾、孔文仲,勇決不如範鎮,但臣為宋之心日月可鑑!”

 他抬頭直視趙頊,泣道:“臣何曾反對過變法?在臣看來朝廷如宅,漏瓦時則整之,樑柱傾倒時則正之,難道不是正理?”

 他不反對變法,而是反對法實施方式,在他看來真正的改革不在創法立制,而是君主有位,人職安穩。

 只有君主量才任人,賞功、罰罪分明,建起層級鮮明的政治體(階級分明),就能一掃天下沉痾。

 天幕口中的王安石變法失敗,不正是任人不對嗎?

 他淚雨滂沱,當年英宗曾問他如何讓王朝重回正軌,他答曰:君王需要予奪、決斷及有為,同時又能聽取大臣建議使國運昌隆。

 這樣的君主才面對群臣不同的意見時匯,才能清醒地糾正弊端化大利益。

 但宋帝哪個能做到?既然都不能做到不如就順應祖宗家法循守舊制,對外廣開言路讓群臣努力。

 他又有何錯?

 【看看王安石變法前保守派對大宋改革的方案是什麼?

 富弼:‘漸釐改’,也就是一點一點地改。

 文彥博認為:天下敝事甚多,不可不革。

 那要怎麼改革呢?

 現在的情況如琴瑟音調不調,必須另行調理。

 方案呢?

 還在研究!

 看來看去也就蘇軾寫科舉試卷時的法子相對實際,如把士大夫遷徙到邊境荒地,讓其發展當地,若遇荒年就引流民到荒地開墾土地,使其定居不流竄各地】

 漢

 主父偃對劉徹道:“與宋相比,我漢仰豪傑之法才屬上選,宋…”

 他昂首自豪地道出心裡話:“宋不行!”

 漢家每任帝王都會修皇陵,修時徙天下豪傑兼併之家,亂世之民到陵前,內實京師,外銷奸猾,如此一來就能達到不誅而除害。

 宋朝…主父偃冷笑,大丈夫當食五鼎,宋對官號卻實在讓他看不上眼。

 寧願熱血死,不願彎腰亡!

 他的話讓其他大臣點頭稱是,宋雖好但沒施展抱負之機。

 他們這些出身底層之人,在宋根本沒出頭機會。

 劉徹攏著手滿意點頭:宋朝不錯,能凝聚漢臣,宋繼續加油!

 宋

 被天幕點名的宋臣則是滿腹委屈,

他們跟司馬溫公根本沒有結黨,何?

 文彥博咬牙不認:“臣於溫公政見亦有分支,後人胡言亂語!”

 陛下想要興兵再討西夏,他是反對,反對也是因為勞民傷財,關陝等地百姓疲憊,既然宋已戰捷何不見好就收?

 後人汙他清名!

 向錯?公與溫公甚至近,近到朝廷機密也要洩告司馬光,難道不是一派?”

 先前薛上上奏陛下,攻取橫山圖謀西夏。

 此策在英宗朝時就曾提及,只是未能施展,薛上再次提及後,陛下與他及其他要職人員密謀後皆認為可行。

 為保證計劃施行,陛下特意下令勿傳兩府。

 文彥博倒好,直接把陛下密令當作耳邊風,把略夏策略告知司馬光,那司馬光竟然直愣愣地上書,言‘邊境有事都是因為將帥要升遷做出的響動,此舉對將帥有利對國家無利,請陛下明察!”

 明察個屁!

 曾公亮想起來仍覺窩火,朝廷經略管你御史中丞什麼事?

 不去監管百官居然大咧咧地上書,把此事宣揚得盡人皆知。

 這是臣子該做的事?

 被宰相一軍,文彥博臉色漲紅,嚅囁道:“溫公為國盡心又有何錯?在則橫山不也攻取成功了?”

 曾公亮:呵呵!

 【那保守派的領頭羊司馬光是什麼建議呢?

 量入以為出!

 即開支與收入相當,消費與生產平衡,所以朝廷應該要壓縮開支,避免財政赤字。

 壓縮開支壓縮誰的?

 皇帝呀?

 宋仁宗連羊肉都不敢多吃一口,宋神宗即位國家賬面上一片赤字,還要怎麼壓縮?

 在壓縮只能讓宋朝皇帝端個碗,向朱元璋問下討飯經驗,外出打工賺錢養活百官】

 秦始皇&劉邦&劉徹&李世民&武則天瞪大眼:咦?討飯?明太祖朱元璋?

 明

 朱元璋咻的一下跳起來,叉腰大聲反駁:“咱不是,咱沒有!”

 他焦急地來回踱步,見幾個臭小子掩嘴憋笑,心中火氣驟竄,跨步上前一人一腳踢過去:“蹲著做啥?還不給天解釋解釋,難道你們真想當乞丐皇子?”

 被罵了一通的朱棣等人連忙跑到天幕跟前,大聲為自爹解釋:“他不是乞丐!”

 朱樉點頭:“他只是出家。”

 朱?接上:“他只是吃不上飯。”

 朱元璋暴怒:“滾蛋!”

 【司馬光曾言:天下之財有數,不在官就在民,現在財不在官,那錢的不就在賈商巨豪以富裕士大夫手上了?

 宋士大夫做事不是喜歡把民掛嘴邊嗎?怎麼國家需要你支持時怎麼不動了?

 當年趙匡胤認為富者佔田只是暫時為國存財,嘖,這怎麼跟他說得不一樣啊?】

 好慘的開國皇帝!

 劉邦下意識地摸了摸額頭,心中首次慶幸自己有好兒孫,橫掃幾代弊政,否則像趙匡胤那樣,反覆被後人拉出來鞭屍…也太丟臉了。

 被劉邦認為丟臉的趙匡胤臉色青紫,雙拳握出幾絲血色,他硬生生地嚥下喉間鐵腥向太醫伸出手:“拿來!”

 太醫熟練地倒上一枚‘聚神丸’奉於陛下,看著他面無表情地吞下,連忙低下頭心中叫苦:好不容易天下太平了些,天幕講宋又不太平了!

 (田羽深呼吸幾口,努力讓自己升高的血壓下降,靠,降不下來)

 【司馬光對改革只留在ctrl+z上,說到底是保守派無能力重新分配蛋糕,身無魄力胸無治國規劃。

 拉開司馬光任職簡歷,會發現一件驚訝的事:他根本沒有治理州縣的實際經驗。

 他步入仕林是做判官,判官不是非正官而是僚佐,也就是打輔助的官員。

 至於其他大理評事、國子直講、通判等官員,都不是正經治民官位。

 離基層最近的就是知縣事,即代行縣令職務的職位,類似今天的區長。

 但是…】

 天幕語氣一言難盡:【讓他修河提幹實事,他直接以‘此非是對待儒臣之道”拒絕】

 秦始皇嘴角一抽,來不及升起心中感想,就聽到後人語氣中疑惑:

 【原來儒臣只需要指點江山就行了嗎?

 換我也行啊,論指點江山誰比得過今天鍵盤俠?

 指點江山我能給你指出三百六十五種不同花樣!

 也難怪現代史學家說他:對於司馬光的政治主張及實踐,很難給予高度評價,但對他在史學方面所作出的貢獻,應予肯定。

 看他履歷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寫文章評論古今,嘖~】

 宋

 噗,一直強逞的司馬光猛地一口鮮血噴出,身子直直地倒了下去,發出‘碰’的一聲悶聲。

 他的一生都在期望施展心中抱負,而後人卻說他…說他毫無政治才能,還有什麼比這更打擊人的呢?

 他前途

盡毀啊!

 司馬光躺在殿內石板上,在趙頊生冷的注視下沒人敢上前扶他,過了半晌趙頊才漠然地開口:“傳太醫急治,務必讓他知自己執政功績!”

 群臣盡皆低頭,勸諫之話全都吞進腹中苦笑:後人言我等不是,怎的就沒見到陛下強勢?

 陛下真要做什麼,他們能做的也就拿祖宗之制制衡,否則他們能怎麼辦?

 看宋走下深淵?

 【嘖,要不是王安石把司馬光弄出朝堂,估計他連史學成績都做不出來。

 真論起來司馬光治理地方經驗還比不上蘇軾呢!

 蘇軾被貶歸被貶,但是人家每到一地能幹出實績。

 治水修河道、以度牒救治百姓、辦病坊等等,對治理州縣相當有一套】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嘴角一僵:後人說話也太扎心了吧!

 【可能因治理的地方較多,對民主也比較瞭解,蘇軾反對司馬光全面廢除新法的同時,也支持新法部分政策,然後朝廷上兩黨相爭就出現了個奇景:

 在保守派面前:

 蘇軾比手畫腳:你們聽我說,新法裡有些政策很利民,我們得留下bababa…

 保守派怒氣:你到底是哪夥的?竟給政敵說話?你是不是想成為王安石?走開!

 在改革派面前:

 蘇軾比手畫腳:你們聽我說,新法裡有些政策太過苛刻,我們得改babababa…

 改革派冷笑:你一保守派想幹什麼?不安好心,果然不能大用,走開!

 兩派掐架掐得厲害時,蘇軾衝上去:

 你們不要打啦!先聽我說呀bababa

 保守派vs改革派齊齊冷笑:聒噪,你還是貶出朝堂吧!】

 宋

 蘇軾瞳孔震驚:我怎麼又被貶了?

 我有這麼遭人恨嗎?

 其他人冷笑:呵呵,你不是遭人恨,是一開始就遭人恨!

 當初殿試後你可是滿天下宣揚:天下有治平之名,而無治平之實,有可憂之勢,而無可憂之形。

 怎麼?就能蘇軾能看出天下不足之處,其他人看不清?

 把他們當什麼了?庸臣?

 田羽說得痛苦臉,想到之前小組的討論,他還是把討論內容說了出來:

 【說司馬光是惡人他不是,相反他的道德聲望挺高。

 歷代權臣中有媚上者,沒有自己的政見,權力來源於帝王授予,當帝王不渝便被棄如敝屣,其勢很快倒臺,代表人物為:楊國忠、劉瑾等人。

 有自利者,其身有能力有見地,注重利益,不懼世人言論,如李林甫、宇文護等,政敵相鬥也能找到他們破綻對抗他;

 最可怕的是司馬光這類,面上私德無瑕聲望高,反對你是因為政見和理想,維護的不是自己,而是他心中的國家或是階級利益。

 這類有德無才之人,就像閉門畫畫的畫家,君主模樣、朝廷制度、□□面、選才策略等等都應該符合他筆下的畫面,不掌權當個吉祥物還好,一旦掌權就可怕得很!

 面對不符合他畫面的政敵或某人,他以化筆為刀全面攻擊,甚至連利益攻擊都會披上一層國家大義。

 這樣的攻擊產生的破壞力比奸臣還厲害,他就跟明朝劉大夏一樣,食君祿,砸君鍋】

 靜,非常靜,無論是曾公亮還是文彥博都恨不得暈死過去,後人這番話是在指著他們臉罵啊!

 什麼叫做有德無才之人?

 他大宋向來取士都以道德為標準,在後人看來滿殿文臣都是無才之人?

 ‘碰’‘碰’‘碰’有心氣高的大臣受不了天幕之言,兩眼一翻就暈厥過去,剛剛被救醒的司馬光再次兩眼一翻,又暈了過去。

 嚇得太醫抽針直接開扎:醒醒,暈什麼暈,你還沒聽完呢!

 【宋神宗殯天,西夏派使吊信時要求宋歸王安石執政期間打下的河湟、蘭州、米脂六寨等地。

 這類要求屬兩國外交事件,你漫天要價,我就地還價,非常奇特的是守舊派跳過外交步驟直接二選一。

 上策:把侵略的疆土還給西夏。

 下策:以重法控制宋夏貿易,用經濟方式逼迫西夏。

 朝堂上大多臣選下策,司馬光堅等人堅持以上策為佳。

 為什麼?

 因為在他們口中王韶收復河湟的行為,是屬於侵略行徑,不符合儒家大義,白惹邊事。

 為消除兩國兵鋒,宋應該無條件地主動歸還侵地,以展示天子仁慈和善意,以此重修舊好】

 天幕語氣陡然拔高了三度:【這算什麼侵略?

 西夏怎麼起家的宋朝還不知道?

 它是佔領河西走廊諸州起家,那是什麼地方?

 秦朝漢中郡,漢朝河西走廊,唐朝夏州,自古以來就是華夏土地哪來的侵略,腦子進水就倒!】

 秦始皇:後人真是重視土地啊!

 劉徹:講評這麼

久第一次說得如此直白。

 那宋臣腦子進水了嗎?

 秦始皇&劉徹肯定:進水了!

 大軍出征必有正義口號,以示自己是天使之師,司馬光在幹什麼?

 身為宋臣居然陷朝廷不義,若他是秦臣/漢臣,朕必殺之!

 田羽勉強止住怒意,把話題歸為正題:

 【對於司馬光、韓維等人無條件棄地的提議,第一個起棄地範純仁同意又不同意:棄地可以棄地,但西夏要得太多了不行。

 熙豐時期青寧部俞龍珂率部眾十二萬人歸附,此外還有岷州首領本令徵、疊州首領欽令徵、洮州首領郭廝敦歸附。

 若棄掉河湟地區,那這些歸附部族會立馬掉頭對付宋,不行不行。

 司馬光淺淺退步:不如放棄蘭州?

 其他大臣反對:蘭州不行,太過重要不行。

 到底要棄哪些地?】

 唐

 李世民望著天幕西夏的位置,與未得對,西夏就是他大唐的定難軍節度使地區?

 遼呢?”

 遼是松漠都護府,交趾地區是靜海軍節度使,而金?

 哦,是他黑水都督府,這些地方都沒了啊!

 李靖非常不解:“西夏很難打嗎?”

 在他看來西夏就算民風彪悍,可宋不是得了青唐等部族歸屬嗎?

 以宋人+青唐組成邊兵也不懼西夏啊?

 程咬金悄聲道:“你忘了宋缺馬啊!”

 漢也缺馬啊!況且宋不是一直在鼓勵民間養馬嗎?

 天幕講述缺漏過多,聽得他們憋屈又無奈,幾乎想對陛下講:要不臣等先行撤退,幾代宋帝都打不了翻身仗,他們聽著難受!

 李世民:君臣同享!

 【西夏還沒著急,司馬光開始崔大臣:快決定,萬一激怒西夏人,到時吾等前策(棄)不可行矣;

 對上也崔:官家得快快決定,要是有虜人出言不遜,等西夏犯邊想還侵地都還不成了】

 宋

 無形的耳光啪啪啪地打在司馬光、文彥博身上,扇得人頭昏眼花,他們想怒斥天幕,但心聲卻傳不到天上,直接恨恨地盯著天幕,欲啖其肉撕其身!

 胡言亂語!

 有宋臣秉性反駁:“朝廷並不是無條件棄地,而是先禁私市,再用土地換得被西夏俘去的將士,此政不是溫公一人所制,黃毛小兒少汙衊溫公!”

 有人開頭,便有人跟上,宋局勢如何他們比後人更清楚,所立之策是當下最優選。

 你後人以後世標準點評前人做法,本就是不公平之爭!

 天幕語氣嘲諷值拉滿:【西夏人要得太多,保舊派又想給,怎麼辦呢?

 中和一下就好啦!

 米脂(陝西米脂)、葭蘆(陝西佳縣)、安疆(甘肅華池東)、浮圖四塞我們不要啦!

 這四塞重要嗎?

 在軍事戰略上屬於重要要塞,宋佔據這些要塞能扼制西夏南犯,讓宋在戰略上保持優勢。

 但為了兩國和平,為了復原祖宗家法,為誓死捍衛階級利益,保守派文彥博還提議:要不把熙河路一起割了吧?

 司馬光點頭讚賞:不錯不錯,思想覺悟非常高,這些地都是盜竊而來,主既來要為何不給?

 這是宋朝高養的士大夫嗎?

 這是西夏最忠誠的朋友啊,作為朋友怎麼不把開封也給了?】

 天幕發出靈魂質問:【這些做派到底是為國割地還是以私怨廢國土?】

 宋

 天幕句句如刀的語言讓宋臣舉手遮臉,勉強挺著胸膛虛弱反駁:你你你…後人你扭曲事實,朝廷為換回被俘的邊境漢人才忍痛割地,不是胡亂定策,休要汙衊我等士大夫!

 而趙匡胤臉色灰白,如果是他當政,他定要以戰為守,扼守米脂要害處逐步蠶食西夏疆土,達到吞噬西夏目的。

 司馬光等人割讓軍事要塞,續任宋帝想要對西夏進行壓制,必須重新搶佔米等地。

 他恨地握拳往桌上一砸,手心血液湧出匯成一灘鮮紅。

 趙匡胤暗罵:老子捧你們這些鳥人是解決武力過剩問題,不是讓爾等產生新問題。

 你們實在要割地向西夏要點錢絹行不行?

 正埋怨間就聽到天幕冷哼,抬頭一看,竟是一條彈幕在眼前飄過,後人正在與彈幕辯論。

 田羽看到彈幕‘為了被俘將士朝廷才割地?’直接嗤笑出聲:

 【可拉倒吧!

 割地沒發生在司馬光執政期間,不是因為他執政僅八個月。

 而是因為西夏幼主登基,朝政變得混亂,夏權臣梁乙逋為轉移國內矛盾對宋採取強硬措施,這才使割地事件延後。

 對於割地宋方非常主動,為表誠意還依照宋仁宗時期的歲幣,賜西夏銀絹各三萬,錢三萬貫。

 同時為遮羞宋廷給西夏提出要求,要西夏歸還永樂城戰役被俘的漢人。

 永樂城戰

役發生在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而割地換人發生在元祐三年(1088),宋真心想換回被俘漢人要等六年後?

 宋這次割地既沒達到政治目的也沒有滿足軍事策略,相反後期宋哲宗為恢復對夏戰略,又費錢費人讓把割讓之地給搶回來】

 秦始皇:啊?不是西夏先要的嗎?

 李世民:西夏想要開戰宋可以拖延,但沒必要給錢吧?

 趙匡胤:&*#%&…沒要著錢倒貼錢出去?

 朱元璋:嗨!宋有錢,朝廷的錢跟士大夫有什麼關係?

 天幕把講述拉回正題:【有了‘宋朝朋友’的支持,西夏使臣在哲宗面前非常囂張,直囂張到接出言辱宋:‘神宗自知錯。’

 翻譯翻譯就是:想來神宗在地下也應該知道錯了。

 哪裡錯了?

 對西夏發動戰爭錯了,知道錯了就該懺悔。

 咦?保守派期望的兩國交好呢?

 沒見著啊!

 先主被辱你們在幹什麼?

 黨爭】

 漢

 劉徹沒搭理後人講述,而是將大漢輿圖展平,對照天幕貼出的米脂等地標進行對照,看了半晌轉頭對衛青道:“仲卿來看看。”

 衛青聞言上前細看,回想天幕講述的宋軍事後,他大膽推測:“宋對西夏策略應該是逐步包圍蠶食的戰略,否則宋無須取得河煌等地。”

 劉徹點點頭,他不會打仗但軍事戰略卻略知一二,站在宋神宗角度思索:“王安石變法富國強兵,他是想攻下西夏?”

 只要攻下西夏,往西輕可通商重則擴張朝廷利益,同時也能緩解國內沸騰,堪稱一舉三得。

 如先前講漢時,漢家遇百年難見的大洪水,但仲卿去病打下敦煌等地,讓他有地可安置百姓,不使百姓走投無路起義。

 宋把西夏滅除後經營幾年,那收復幽雲十六州也有了希望。

 可惜宋神心性不定,在朝廷的得利者舉勢壓迫下,宋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佈置國家長遠利益。

 【司馬光執政雖短,但他執政期間的動作給宋造成的影響頗大。

 他為全面否定新法,一改宋朋黨鬥爭傳統,把黨爭變為單純傾軋,偏偏宋不殺士大夫,朋黨之爭就變成法滅人不滅,跟漢唐明的人滅法滅完全不同。

 不同的結果是其他朝代黨爭最長不超四十年,並且都發生在統治後期,而宋黨爭發生在開國七十餘年,消滅政敵的方法是把落敗者貶往嶺南、儋州。

 只要落敗者不死,那麼黨爭就綿綿無絕期】

 天幕貼心地把灰太狼‘我一定會回漢\唐:明黨爭。

 朱元璋皺眉猜測:先前天幕說明朝劉大夏,難道他是開啟大明黨爭之人?

 他重彈案桌:劉大夏是誰?咱要剝了他的皮!

 朱厚照默默地盯著太子太保劉大夏,露出一個和善的微笑:“劉愛卿,天幕說的劉大夏名字跟你好像哦!”

 強行鎮定的劉大夏努力不動:…不敢動,動了被餵動物怎麼辦?

 【司馬光的行為則加劇了黨爭下限,更要命的是他死後保守派內部開始互扎,一派化三黨:

 以理學派創始人程頤為首的洛黨;

 以蜀學派創始人蘇軾為首的蜀黨;

 人數最多的朔黨,以劉摯、王巖叟等人為主。

 朝堂上基本上是程頤vs蘇軾,蘇軾vs劉摯,劉摯vs程頤,劉摯vs蘇軾…同樣改革派內部也開始內鬥,整個朝廷變成黨派養蠱場。

 這時的黨爭已不是以國家利益為主,而是個人恩怨、各方利益居多。

 如程頤vs蘇軾是因司馬光去世後,兩人因弔唁禮儀結怨,最後洛蜀兩黨之爭不斷】

 秦始皇開始揉眼:看得眼疼,後世皇帝真是弱,被朝臣壓著當木偶。

 這事放在大秦…哦,大秦歷代君王只會潛伏等待時機化龍,秦昭襄王韜光養晦三十餘年為大秦立下統一之基,他父寧做貨物也要回國周旋,他年少登基也能奪回軍權,流在血液裡的霸道讓秦始皇看不上宋,真看不上,宋君也太過憋屈。

 【北宋黨爭最激烈的時刻,偏偏史書把它記載為‘元祐之治’?

 說高太皇太后執政的八年是宋朝天下最太平、百姓最安樂的時代,能與‘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相比】

 劉恆抬頭:朕寰宇大漢有黨爭?

 劉啟疑惑:朕一朝雖有不穩,但天子權柄朕還是拿得住。

 天幕亦是疑惑:【真能比?

 新法被廢后,保守派所行之法有部分也是王安石新法啊!

 如把青苗法的年息改為提前還貸只還一息,把市易法中的‘抵擋’(現代貸款)提息至二分,典型的改頭換面,換湯不換藥,百姓真能安居樂業?

 或者說保守派能保證吃到新法利益的各階,能規規矩矩地按章辦事?】

 被歸為保守派的眾臣冷笑:我等具是真才進士,豈會沒治國之策,後人你太看輕

我等士大夫!

 【縱觀元祐八年,政治改革談不上,經濟政策毫無建樹,只是一場清算立場的傾軋。

 元祐閉門說道理的做法,讓蔡京等人直接給元祐黨爭定性:你們這些元祐黨爭人,全是奸人!

 定性後不算,還命人在廣西龍隱巖刻下司馬光、文彥博、蘇轍、蘇軾等三百零九人列為奸黨。

 後來宋徽宗下令毀碑,結果又被南宋人重刻】

 ‘噗’續暈厥之後,文彥博、韓維等群臣皆嘴角涎血,後人評說他們總有自辯之詞,而本朝卻把他們定義為奸臣?

 他們不服,不服!

 蔡京是吧?咱們沒完!

 而剛升為龍圖閣待制的蔡京來不及震驚,就被憤怒的群臣按照奏了個半死。

 至於他自辯天幕所言之人不是他蔡京,司馬光等人冷笑:寧可錯殺不可放過,要怪就怪你跟蔡京同名!

 【如果宋神宗能多活幾年,或是元祐黨爭不那麼激烈,統治者不一竿子打死新法,而是打補丁、擴大利,減少弊端,那宋哲宗執政後宋定有中興之象。

 司馬光等大臣著重對趙煦進行道德培養,想培養出一個恪守祖宗法度、道德高尚的聖人,但他們期盼的聖德皇帝沒出現,倒出現一個想做漢武帝的宋帝。

 很可惜,漢能出漢武帝是因有文景之治的積累,宋哲宗非但沒有積累手中還被塞了個膿皰。

 這隻膿包內有黨爭鬥得烏雞眼,民間對夏遼歲供越來越不滿,外患又有西夏虎視眈眈,內外沸騰扎手不已。

 宋哲宗想要破開天下堆積的烏雲,能用的只有能幹實事的改革派,對外依賴燕達等良家子禁軍作為武器】

 天幕感嘆:【終北宋一朝,能打仗並且有決心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的就倆皇帝,一個是宋太祖,一個是宋哲宗】

 最後一段話讓想棄聽的秦始皇等人來了興趣,不容易啊!

 宋制壓力下宋帝竟能打仗?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武則天紛紛坐直了身體,準備聽講。

 【好不容易重新收回青唐地區逼迫西夏臣服,即將滅夏時天不予壽宋哲宗病逝】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武則天驚訝:啊?天幕你逗我?

 朱元璋&朱棣齊齊嘆氣:後人沒逗,跟漢和帝一樣,年少時被壓制得厲害,掌權後不愛惜身體振興朝局。

 年紀輕輕就抱憾終身,但漢和帝比宋哲宗幸運,人家有個厲害的皇后,而宋哲宗…(搖頭)

 【唐是衰落之後湧出一個又一個雄主給唐繼命,而宋好不容易出個改武弊的皇帝居然早亡?

 早到讓人為他可惜,現代甚至發起陰謀論,是不是有人不願看宋強硬,暗地裡弄死他?

 不然為何他的子女夭折得那麼快?】

 趙匡胤&趙光義暴怒:誰敢害帝王?

 【宋史對外宣傳宋哲宗反覆感冒,一病不起。

 但又有某些官員稱他溺於美色,死於縱慾】

 剛剛暗喜的宋臣僵在原地:天不假年,天不假年…怎麼會這樣?

 就連趙光義都怔怔出神:“難道天要絕宋?”

 宋

 原名趙傭現名趙煦愣愣地看著自己既定命運,原來自己早亡嗎?

 正怔忡間就聽得對面他最厭惡的聲音:“既然官家身體不好,為天下計官家先安身才是。”

 趙煦心中默默地補出太皇太后未盡之語:然後就不還政給他是嗎?

 想得挺好!

 他眼眸一厲冷笑:“然後由祖母繼續把持朝政,在史書上胡言編寫受後人嘲笑?”

 高太后一拍桌面氣道:“官家你的孝道呢?”

 趙煦毫不相讓:“朕的孝道就是繼父志願,振興大宋,而不是閉門講道理。”

 高太后問言大為悲慟:“你這樣怎麼讓哀家還權於你?後人講述多有不實,你竟不敢辨之,哀家很是失望。”

 趙煦絲毫不理會祖母做派,只陪著垂淚不語,心中卻在核算他寄給章惇的信何時能收到?

 自神蹟降宋後,他便與章惇等人聯繫上,如今有天幕評宋之語,他相信自己定能早日握權振宋!

 眾人以為天幕要講繼任者,沒想到後人竟然說起宋哲宗病因。

 【根據有限的史料,以現代醫學病症來推宋哲宗病症,應該是亡於結核病而非陰謀,更非耽於美色。

 他病症是腹瀉、便秘並存,兩者並存的疾病不多,可劃在腸道結核、炎症性腸病、腸癌及腸胃功能失調範圍。

 後面兩項不符合病症原因,腸癌年齡不符,而腸胃功能失調,可以用藥調養。

 看史料記載宋哲宗早晚嘔吐,這種症狀是腸道結核、炎症性腸病會出現的病症,並且都會引發腸道梗阻,所以他會腹痛嘔吐。

 又因不斷嘔吐導致無法正常進食,沒有水分、鹽分補充情況下,體內電解質和酸鹼失衡,對人體產生致命打擊!

 再加上哲宗年幼時曾染疾咯血,持續2~3年痰中帶血,其病症範圍更小,經醫學家認定宋哲宗死於肺結核】

 後人口中的肺結核讓歷代君臣非常關心,特別是北宋一朝君臣,皆問天幕:求神蹟賜肺結核藥方,求神蹟賜肺結核藥方!

 或許是人多力量大,他們所求再次化為彈幕飄過田羽眼前:怎麼治肺結核?

 (他眉頭緊蹙:發彈幕的人不對勁,到底是誰在發?)

 為了試探田羽還是百度出中藥藥方:

 【能看得見嗎?】

 歷代君臣急忙抄寫藥方,對天幕詢問根本來不及回答,以至於田羽陷入疑惑:難道真的是有人在惡作劇?

 他把疑問壓在心裡,接著藥方講下去:【治療肺結節還是現代方法最後,比如治療電解質紊亂直接掛水就能解決,實在不能掛水還能喝點鹽水緩解。

 而古時沒有消炎藥,所以治起來非常麻煩】

 不等歷代君臣追問,天幕話一轉說起正題:【宋哲宗病逝帝位懸空,宋朝再次出現搖色子,上次搖色子是宋仁宗無子嗣搖出宋英宗。

 而這次宋朝搖出了兩宋最為有名的君王】

 作者有話要說

 文彥博洩朝廷機密是真事,司馬光上書後宋神宗就把他調到翰林院,宋朝真的是士大夫天堂,讓我做皇帝我都不幹。

 除了割地最不能忍受司馬光等人對宋夏戰爭定義:把宋定為侵略方,沒搞懂他們腦子想的是什麼?

 參考書籍:宋夏關係史李華瑞

 北宋晚期的政治體制與政治文化方誠峰

 昨天遇見顛公顛婆,客戶原配來捉姦,她不揍出軌的老公把會場給破壞大半,搞得團隊求爺爺告奶奶地現準備物料,一邊加班一邊國粹。

 感謝在2024-04-2623:52:24~2024-04-2923:54:3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一次心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鳳梨蝦球qwlx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一次心100瓶;大大快更新45瓶;專注冷cp一千年30瓶;廢崽只想做鹹魚、赴折20瓶;破花執迷、兔角10瓶;草莓味的北斗星8瓶;迪麗熱巴的老婆、小朋友、泡泡、穿堂風5瓶;瀟湘紫竹、玫瑰雙魚2瓶;永不放棄磕c的喵$¥、小巴、冷月、32878140、懶人、玥曦、29526063、王也的水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昨天的昨天1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