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3 章 各行祖師nb

 【在光緒二十五年時,茶葉外銷數量從原本的3.2萬噸(僅英國進口數據),驟降成0.7萬噸。

 當印度茶葉每年輸送英國10萬噸茶時,咱們更是喪失了茶葉貿易的話語權,徹底淪為世界貿易看客。

 因此在國家風雨飄颻之際,仍有大批人振臂高呼:復興中國茶葉,振我國生產貿易!

 但想要重新重返世界貿易業何其艱難?】

 天幕並沒有解釋他們如何振興茶葉,而是提出核心問題:

 【為何原本雄踞世界的華夏茶葉萎靡至此?

 原因很簡單,因為咱們的茶種跟絲綢、瓷器一樣,種植技術及製茶流程都被偷走啦!】

 歷代眾臣齊齊嘆氣:哎,後朝怎麼什麼都保不住?

 【最初西方是茶樹種子回國,但因東西方之間航程過遠,路上溼氣太重,種子總是在半途中發黴發爛。

 後來瑞典東印、度公司靈機一動,種子不行我就帶茶樹苗嘛。

 於是茶樹苗成功被運至瑞典,小心種下。

 然後】

 眾人遮臉哀嘆:哎,然後就被偷了!

 歷代越聽越不是滋味,眾皇帝大臣下定決心:他們要也拿點不,讓海外諸國上貢點特產回來。

 現在問題來了,海外有什麼物品值得他們動心?

 劉徹看著張騫非常滿意:紫花苜蓿、芝麻、蠶豆、核桃等物,皆是他從西域引回極大地豐富了大漢餐桌。

 好!非常好!

 愛卿吶,下次你再出使西域,甭管好壞,將西域之物盡皆帶回朝,朕重重有賞!

 張騫:.天上突掉立功餡餅,開心!

 就在歷代心緒微沉之時,天幕語氣一轉:

 【結果瑞典精心培養了一年後發現:這是茶葉?

 怎麼長得有點不對勁?

 再仔細一看,帶回來的根本不是茶樹,而是山茶花苗,東印、度運錯了!】

 陸羽聽到神蹟天幕出人意料的話,忍不住露出微笑,心中嗤笑:活該!

 隨即又想到西方行事,神情微落:中原朝廷還是保不住茶種啊!

 【後來瑞典好不容易帶回幾十盆茶樹苗,但瑞典環境不合適茶樹生長,無論怎麼培育最終茶樹死亡】

 死得好!

 民間百姓歡喜地拍手,相互道:“咱們的茶樹只適合長在自家,不喜外長。”

 旁有文人亦是捻鬚點頭:“橘生淮南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水土之異難以解決,那瑞蠻何必強求?”

 可惜天幕接下來的話滅絕了他的希望:

 【瑞典雖未成功,但英國並不想放棄茶葉。

 為什麼?

 因為茶葉對他們實在太重要了!

 茶葉就是他們的命吶!】

 眾人痛心疾首:茶葉也是我們的命吶!

 那些強盜、小偷真該死!

 後朝真不爭氣!

 【為什說茶是他們的命?

 西方文藝復興運動後,西方對東方甚為嚮往,在他們眼中東方是神秘而強大富裕的國度,所以

 東方的一切都是美好而神秘。

 1559年(嘉靖時期)茶葉資料傳到意大利威尼斯時,西方人對它的描述是:

 它是一種神奇的植物,煮沸以後飲用非常衛生,可以治病並且讓人健康長壽。

 它是東方上等人家的待客之物,他們歡迎你,東方人就會獻茶表示尊敬。

 能治病,又是上等人家使用,是身份象徵啊!

 不信的西方人一喝,茶葉真的很好!

 為何?】

 唐

 陸羽點頭表示贊同:茶,南方之嘉木也,不僅可以治病,還能解毒。

 神農百經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

 他摩挲著手中茶盞,想起唐初四傑之一的盧仝作的詩: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可見飲茶好處!有病沒病都可吃茶!

 【因為西方跟遊牧民族的飲食結構相似,多以奶類、牛羊肉等物為主,所以他們的食譜糖分及脂肪量過高,需要茶葉、大黃之物補充維生素及潤腸通便。

 所以茶葉在西方被稱香草,它使人歡快而不讓人迷醉。

 最重要的是西方人喝下茶飲後,發現他們遠洋航行時,船員不在發生壞血病。

 因為茶葉含有維生素c、茶多酚、氨基酸、□□及其他人體必要的微量元素,剛好能補充人體所需,對船員而言,茶葉就是‘東方的恩賜’,是可治百病的神藥!】

 天幕說的話得到市井民眾認同:其他不說,茶水解膩當屬天下第一!

 特別是邊境民眾,對於草原上的牧民更為

熟悉,他們日常喜歡用茶磚泡茶,為了茶寧願在賄賂守將也要與賈商交易。

 聽那些賈商說,他們把來回商道稱為茶道。

 以往他們聽到此話並不多想,如今經神蹟一提,他們才反應過來:茶道茶道,利潤之大才把次道叫做茶道。

 否則為什麼不叫鹽道、鐵道?

 【在各種光環下,歐洲醫生及教會非常推崇茶葉,他們不斷向民眾宣揚:在治療腸胃及血液循環中,茶葉功效碾壓酶類藥物,所以我真誠向你推薦茶葉。

 日常保健飲用10杯,病人飲用50杯,上限200杯,東方茶葉,你值得擁有!

 是的,茶葉在西方是作為藥物使用,其銷售地是在藥房,與糖、姜、香料一起售賣。

 直到1657年時(順治十四年),茶葉開始走進千家萬戶,倫敦的咖啡館打出的宣傳標語讓身體輕快、有醫療作用,飲用後身強體壯等等,向民眾出售茶葉。

 三年後倫敦的茶價漲到每磅價格為6-8鎊,其利差不多可達10倍。

 巨大的利潤下,茶葉取代生絲、瓷器,成為進口首位商品,在不足百年時間裡,英國對茶葉的進口量增加了250%,到18世紀末,英國僅倫敦就有

 兩千餘茶館,茶水刻入英國人骨髓。()?()

 茶葉的暴利也讓英國開始徵收茶稅,從1768(乾隆三十三年)-1777年之間,茶葉關稅是茶葉的64%。()?()

 到1773年-1777年時,茶葉關稅變為106%,為了杜絕茶葉走私,英國政府還出臺‘抵代稅法’,讓政府收攏茶稅巨利。()?()

 茶葉利潤對英國的重要性,甚至還體現在錢幣上。

 3想看南漳的《秦皇漢武看我校歷史作業評選[直播]》嗎?請記住[]的域名[(.)]3?3$?$?3

 ()?()

 咖啡館及茶葉商人將茶字刻在他們的代幣上,不斷推行茶葉】

 106%的茶稅讓歷代猛吸口冷氣,106?

 那該多少錢?

 劉徹盯著那組數字幾乎紅了眼,那麼高的茶稅他也想要啊!

 有錢了他才能打匈奴不用像天幕說的那樣,把鹿皮強買給諸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