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 章 各行祖師ll

 【但宋朝美協學高峰前,後周曾開創過一款特別的瓷器,其色如青天,薄如紙、聲如磬,周世宗親自下旨為其取名‘天青’,從‘應如雨過天青’之中截取。

 這句話有另一種讓人熟悉的說法,即:‘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明

 曹昭眼巴巴地望著天幕,希望後人能展出‘柴窯瓷’讓他一睹風采,如今世間早已不見柴窯瓷蹤影,若有人偶得碎片,可作傳家之寶,貧困時可金翠助子孫脫困。

 他睜大了眼,焦心地等著天幕展出圖像,嘴裡訥訥自語:柴窯足多黃土,不知是真?

 【雲破處的色彩如同西藏的天空,澄藍明靜,滋潤細媚,胎瓷輕薄聲音悅耳,主要作於後周禮器瓷皿。

 因周世宗姓柴,世人將其稱為‘柴窯瓷’。

 但柴窯瓷製作成本高、成品低,哪怕失敗的碎瓷片,也被人拿來作為帽子、項鍊的垂飾】

 天幕貼出一張仿照柴窯瓷圖像,歷代見了微微睜眼,其色正碧,在光照下流光四溢,真如雨過天青色也。

 果然是好瓷!

 除了柴榮!

 柴榮目光落到宋朝二字上,闊大的臉龐微微抽動,他自幼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他繼位後想匡扶天下,息民復起盛世太平。

 所以他問左諫大夫王樸發:朕當得幾年?

 王樸發回曰:臣技固陋,不能知三十年後之事;

 而今他收回目光重新對王樸發道:“看來愛卿術數有誤,朕未能當三十年。”

 若他在位三十年,後人絕不會言宋承五代,宋承五代那個周又是什麼?

 被問之人巍巍伏首卻被柴榮擋住:“國祚長短與大夫又有何干?”

 他抬起頭望向天幕:“寡人當年之願,想以十天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在未來他未能實現,但神蹟降世不也是在給週一次機會?

 【柴窯瓷傳世稀少,它成了千古文人夢中情瓷,文人們為它痴,為它狂,為它匡匡撞大牆。

 無數人想要得到柴窯瓷或是復刻瓷器,但都以失敗而歸。

 正所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明朝在給窯瓷排序時,講柴窯瓷排於汝窯、官窯、哥窯、定窯之上,位列首位。

 直到柴窯徹底消失於人們視線,窯瓷排名才變為:汝、官、哥、定、鈞五窯。

 而到了清朝,柴窯瓷已被神化成傳說,添加了諸多神秘色彩,紀曉嵐甚至宣稱:手握柴窯碎片就可以防禦火槍射擊!】

 明

 朱翊鈞(萬曆)少有地在群臣前露面,在處理完一堆政務後,抬頭應和天幕的話:“古莫如銅器,眾窯之中以柴、汝二瓷最貴,世間無其能勝也。”

 想到朝廷堆積的官窯次瓷,他眼神掃過首輔張居正:“元輔,唐王朝憑藉貿易得巨利,今我大明可有借鑑處?”

 張居正未曾開口,旁有官員張口全解:“陛下不可,我大明與唐國情不同,自明立以來倭寇氾濫威脅大明海境百姓,自先皇起倭寇越加猖狂,竟虜我大明百姓為夷奴,每戶倭寇竟有二三人明人做奴。”

 朱翊鈞眼神輕輕落在他身上:“你想說什麼?”

 那官員振振有詞:“為護沿岸百姓,海禁不宜擴開!”

 朱翊鈞一撐拍在案上冷笑:“朕有說要擴開海禁嗎?”

 在天幕將解下,他發現朝廷稅收與實際出入過大,漳州港口則是朝廷少有的貿易口之一,唐貿宋貿易如此興盛下,年商稅才徵八千兩?

 他再傻也不知自己被矇蔽了!

 有人對朝廷欺上瞞下,貪了國庫的錢!

 【除柴窯是後周特色瓷窯外,汝、官、哥、定、鈞五窯迅猛發展期皆在宋朝:

 鈞窯始燒於北宋初期,它的釉色千變萬化,非常豐富。有天青、天藍、蔥綠、月白、玫瑰紫等多種顏色。

 能色澤多變是因他主要色料中含有氧化亞鐵,遇火形成各色莫測暈斑,像天空中塗抹的火燒雲,非常有詩意,因此有詩曰:夕陽紫翠忽成嵐】

 【窯瓷器非常有特色,釉色很厚,所觸之如皮脂柔和,同時又因它的釉色厚,所以哥窯釉內氣泡非常密集,用10倍顯微鏡觀察就會發現氣泡如攢珠聚會,密密麻麻有別於其他瓷器。

 所以觀釉內氣泡是古玩界辨認哥窯瓷器的得力方法。

 又因哥窯的釉面龜裂重疊如冰裂,看上去如同破碎,明人為其取了名叫‘百圾碎’】

 宋前

 【定窯在今天河北曲陽縣,始燒唐末盛於宋,以精湛的刻、劃、印花白瓷著世,而歷代成品中又屬北宋出產的白瓷質量最好。

 因北宋匠人將燒窯溫度控制在1320c上下,讓三氧化鋁含量高於二氧化哇,窯燒出的瓷器釉質瑩潤、色澤溫和宛如牙雕,敲之鏗鏘有聲,是北方白瓷代表。

 而金花定碗亦是定窯特色,據傳金花是定窯用大蒜汁調金描畫而成,再燒製後成品色澤永不復脫。

 但此類方法有人復刻

過,但沒能成功,現在定窯的描汁技藝早已失傳,只剩寥寥幾字記載】

 【眾窯之中最貴的當屬汝窯,它是專為宮廷燒製的窯廠,其官瓷燒製僅20年,傳世御瓷稀少,據統計世界上所存的汝窯不足百件。

 17年時一件北宋汝窯天青釉洗,以2.9億港幣成交,所以有‘寧要宋xhdj

 其釉光蘊藉,觸感如瑪瑙潤澤,若用30倍放大鏡看釉面的‘蟹爪紋’,就會發現其釉內布有晨星般的氣泡,所以汝窯有個別名:寥若晨星!

 也是當代辯解汝窯的方法之一】

 朱元璋瞪大了眼:自古有汝窯為魁,日進萬貫的說法,但.在後世皇帝牌位還比不上一個筆洗?

 400萬vs2.19億港幣

 他下意識地拿過案几上的長頸鬥彩瓶,下意識地掂量:這瓶在後世能買多少錢?

 經過天幕薰陶,現在的朱元璋已將賺錢列為大明頭等大事,甚至開始胡思亂想:後世汝窯瓷器少,大明多呀!

 他能不能經神蹟交易,與後世交易?

 越想越心動的朱元璋熱切地望向天幕,心中不斷呼喚交易,期望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兩宋除五大名窯外,還有八大窯系,宋一百七十個縣裡,現今挖出的窯業遺址就達130處,諸多江河流域甚至有的‘百窯村’美村。

 各地瓷窯猶如春色滿園,爭奇鬥豔,各有特色:

 如建陽窯燒製瓷器的青翠如玉;

 德化窯印紋、造型之豐富,不下百種,到現在被冠有‘世界瓷都’稱號;

 泉州窯胎質潔白,釉色翠綠欲滴,宋時獨一份;

 建陽窯能製出天下稀有的‘曜變碗’,隨著光線轉動而反射彩虹光芒的茶碗。

 ……

 不僅是宋自身瓷器發展,周邊國家更是與唐一樣,遣人入宋學習各類技藝。

 如小日子的‘瀨戶燒’,便是他們‘陶祖’加藤四郎在福建學習後,回家鄉瀨戶製作黑釉瓷器而流傳於世。】

 漢

 劉徹瞅著天幕上能變色的‘矅變碗’,低頭嘀咕道:原來是建陽燒製的瓷碗嗎?

 建陽是大漢哪?他大漢能不能燒矅變碗?

 歷代瓷器中他對矅變天目情有獨鍾,底色黑藍帶有漸變斑點,更重要的是在光上能折出各種色彩,就很戳他心中審美。

 他目光落到少府劉捨身上,笑眯眯道:“少府啊,少府何時能呈上矅變碗?”

 想暈厥過去的劉舍:唐白瓷大漢都燒不出來,還要燒矅變碗?

 辭職,老子不幹了!

 【兩宋瓷器發展迅速,但北宋初期陶瓷僅是東南亞對外貿易商品之一,與絲綢、綿、茶類相比,其佔比例並不突出,但宋廷把瓷器列為回賜各國使臣首要選擇。

 如宋太祖在建隆三年賜三佛齊國使臣:白犛牛尾、白瓷器、銀器、錦線鞍轡二副作為回饋國禮。

 直到現在瓷器都是咱們外交國禮之一,在外交禮中屬於最高禮級別。

 如送給鷹國首相特蕾/落.梅的白釉描金茶具;

 送給燈塔國總統奧/巴馬青釉瓷器】

 武則天看著天幕上的短髮異族女子,根本沒在意她手中茶具,而是落到首相二字上。

 首相是一國之相嗎?

 西方能讓女子進入朝堂為相?

 歷代女子能在朝堂上大展抱負者甚少,即使她貴為女帝,想多提拔女子亦是無能為力。

 武則天眸中升起濃濃興趣,正坐了身子,期望地看著天幕,希望後人能詳解西方制度,講述特蕾落平生。

 可惜天幕並未按她心意講述,語氣卻開始激動起來:

 【近年最為出名的國瓷禮,是外交部贈給燈塔國的埃文.凱爾的雙耳雞油茶罐。

 埃文.凱爾把相冊交付給咱們,並大鳴此事,把那段歷史推入西方民眾眼中,讓西方媒體競相報道,粉碎小日子美化戰爭的行為,讓世界知道他們想抵賴的舉動】

 天幕展出的一張張泛黃的黑白照片,各種殘暴血腥的屠殺場景讓歷代民眾破口大罵:“天殺的,幹你個龜兒,老子要滅你祖宗!”

 岳飛閉眼深吸口氣,勉強壓住心中殺意:歷代皆有交戰屠城者,但後世百姓遭遇實在…太過駭人。

 即使惡魔也幹不出如此喪心病狂的舉動,天幕上一幅幅橫屍遍野的圖像,讓他想起了北上的宋人。

 當年大宋敗北,多少宋人被金虐殺至死…而現在他現在想要北伐卻是千難萬難…

 岳飛閉上覆雜的眼眸,此生他還能北伐成功嗎?

 【埃文.凱爾接過的國禮瓷,就等於接過咱們的承諾:只要你合法、合情的事,國家會給你辦到!

 就如約翰拉貝的後人求助咱們一樣,只要你求助,即使跨越三代人咱們也要幫你!

 咱們講究大復仇,也深記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明

 朱棣微怔,按後人之言國禮瓷不就是免死金牌?

 他神情突然變得悠遠:昔年唐昭宗賜吳越王錢鏐一塊金書鐵券,可恕家族子孫九次死罪,直到唐滅亡後錢氏一族也未用上。

 斗轉星移幾百年後,先帝以明立國重抓貪汙**之罪,錢鏐的後人錢用勤犯了貪汙稅糧的死罪,其子用唐昭宗頒發的金書鐵券求見先帝(朱元璋),以求豁免死罪,先帝權衡之下錢用勤被免除死罪。

 同為帝王,哪怕改朝換代也會共守其諾!

 【事實上不僅是咱們把瓷器作為國禮,古時國外亦是將華夏瓷作為外交禮,1487年埃及蘇丹以20件華夏瓷作為外交禮送到贈送給佛羅倫薩貴族洛倫佐,可見瓷器在海外地位。

 讓瓷器風行西方的前奏是因南宋朝廷的一項政令:

 海外貿易實行絹布、錦綺、瓷、漆之類物品替代金銀銅錢,嚴禁海外貿易以銅錢交易。

 這項海令主要是為了防止銅錢外流,一眾貿易中倒突出了陶瓷優勢:

 陶瓷比絲綢絹布價低,尚能突出自身身份,下能用於家居,並且能重重疊疊,海外載之許多,堪稱是除生絲外最完美的外銷品!】

 趙匡胤青筋爆出,咬牙道:宋就是宋,不分北宋南宋,後人別亂言!

 【要知道華夏瓷器輸前,東南亞各國庶民飲食大多不用器皿,飲食以葵葉、樹葉、竹編等物為載具,換句話講就是:除國王外,民眾連個盛飯的碗都沒有。

 直到海上貿易興起後,各國庶民才棄葉用瓷做碗,把東南亞的原始飲食拉入文明。

 所以瓷器成了東南亞各國的財富聲望象徵:你家有幾個碗就代表有多少財富,在當地地位如何】

 【根據史料記載,南宋時期全球共有58個國家購買陶瓷,僅非洲一地就約有十七個國家和地區出現華夏古瓷遺物。

 南宋陶瓷貿易的興盛,直接將海上絲綢之路,變成海上陶瓷之路】

 唐

 長孫無忌仔細地打量著天幕輿圖,捊須頷首:“宋人倒也厲害,其銷路比唐更勝。”

 李世民笑道:“若宋比前朝差,倒顯得宋太過無能了。”

 程咬金瞥了眼天幕:“可不是無能?”

 國土那般小還敢瞧不起他大唐,簡直可笑!

 【海上陶瓷之路上的窯廠瓷器,外銷得最廣泛的不是哥窯、定窯,而是今天的世界瓷都——德化窯。

 德化窯作為民窯並不受南宋朝廷重視,但它燒製瓷器從壺到罐,再到各類粉盒、盤子等等,幾乎包圓了家居瓷器種類;

 到後期德化窯還專接海外定製,如東南亞佛教國的特定品:軍持、百合花口瓶、各色執壺等等】

 再次聽到德化二字,景德鎮眾人非常不滿,景德鎮自創清澈似湖水的‘青白瓷’,深受朝廷上下海外貴族所喜,甚至被真宗陛下賜名景德。

 古往今來哪個窯地有他們尊榮?

 憑什麼仙人不講他們景德窯瓷?

 他們不服!

 與他們相反的是德化等地的窯工,再次聽到神蹟提及德化瓷器,頓時喜笑顏開,一中年窯工忍不住拍腿大笑:咱們德化觀音土不比景德差,土粉不用添加其他原料,只需磨碎碾細,漂洗乾淨即可製坯成型。

 咱們德化是製作白瓷的好地啊!”

 他們望著天空上展出的一張張各種類型的瓷器圖像,或許是因歷時久遠,圖像上的瓷器看起來微顯暗沉,但不妨礙德化窯工的激動。

 “牡丹紋,牡丹紋!”那中年制器師看著熟悉的花紋,激動得漲紅了臉,扯著嗓子大吼:“在下親手定繪的牡丹紋!”

 各位鄉親看到了嗎?

 那是在下親手定繪的紋樣,竟然被後人打撈了起來。

 一時間眾多制器師紛紛仰頭尋找自己存在的影子,王侯將相能史書留名,他們身為浮萍庶民,打磨出的成品就是他們的留名。

 哪怕後人並不知他們的名字,但有器傳於後世,也不枉他們來世一遭。

 【到明末清初時,德化窯更是專白瓷,以供西方所用。

 德化窯特製的白瓷,直接滿足了西方的審美及對華夏的想象,因此德化白瓷被西方叫為‘中國白’。

 西方人進口中國白瓷,玩起二創遊戲,如在白色上塗上各類顏色,又在白瓷上添加各類金屬物件。

 如在白瓷犀角杯上裝上鉸鏈把手,使其變成糖盆;

 在瓷罐或瓶上加以裝飾並鑲上流、託和把手等附件,將其變成金屬瓷壺等等;

 那時的西方匠人——非常快樂!只要開動腦洞,就能化出各類組合】

 秦始皇望著天幕貼出的西方再組合的瓷器,僅從圖樣上就能看出白色瓷器質滑膩如乳白,宛似象牙。

 他下意識是摸了摸案上青銅酒樽,默不作聲地放下手,釉水瑩厚是何觸感他不知,但他知此時的大秦與海外諸國庶民無異:都沒用上光亮潤澤的瓷器!

 大秦與後世相比.秦始皇閉上眼,別比,再比更讓人難過!

 【元朝時期沿海市舶司比宋更多,高

達七個:泉州、廣州、慶元(寧波)、上海、澉浦、溫州、杭州,其中泉州是世界級的出口港,僅單個瓷器倉庫就達1.2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