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 章 各行祖師爺xc

 先前孔府行為是打帝王顏面,那叩首稱奴則砸在歷代臣子身上,對群臣造成巨大打擊!

 在‘君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觀念中,元以前的臣子從未想過向君王稱奴。

 並且稱奴還不要看資格?君子節氣呢?

 房玄齡等臣子驚疑不定:“元是異族入族中原,難道大清亦是異族?”

 即使大家都知曉真正答案,殿內卻無人回答他,因他們不願也不想相信那他說的是真話?

 秦始皇輕輕地嘆了口氣,西周春秋一手禮儀,一手武力將中原佔據,而後世卻倒懸抵擋不住夷狄。

 【現代學者曾說過,華夏文化數千年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講的就是趙宋士人之多,配合宋廷提倡理學追求個人修養,對社會道德教化之事大力推廣,對開啟民智非常有利。

 雖然道德過了頭,但它把儒學中的迷信成分,如‘讖緯’等剝下,把儒家變為學術研究,上能發展科技,下對典妻等社會陋習等進行規範,雖然並沒什麼用。

 自明閉海關後,保守的社會風氣進一步加重,加上朝廷對四書五經劃定考試範圍後,思想更是偏離了本源,強調內卷。

 明的內卷是什麼樣?如程朱說孝!

 你寫古代孝子賢孫故事,我寫孝感天地傳說。

 你道孝是世間最美好的東西,我論孝是華夏美德!

 這哪是程朱註解?

 分明是王后雄閱讀理解題啊!

 我們除了作文理解外,還要學數理化保持思維不變,而元明清呢?

 發展到最後只剩下八股文!

 僵化古板的八股文!】

 明

 朱元璋眉頭擰成疙瘩:“咱圈定程朱註解還有錯了?”

 他不圈定考核範圍,北方士子與南方士子哪還有一戰之力?

 這些年北方戰亂貧瘠,窮者越多士人越少,真把科舉難度提升,朝堂上豈不是南方士子一語堂堂?

 他眼眸微轉:多加考核內容?

 不行,北方士子更難追上南方士子。

 朱元璋負手踱步半晌,瞅著朱標道:“太子,你將科舉之事寫給呈條,朕幫你定奪。”

 想到科舉改革,朱標只覺頭痛,但陛下已下令他也只能拱手接令:“是!”

 【思想破題在有限範圍內活動,那麼思想也會被禁錮也並不奇怪,正對對抗佛道滲入更加艱難。

 所以明朝儒家覺得不行,特別是王陽明大佬,他嚴格按照朱子語錄的說法進行格物致知。

 具體表現方法為:找一根竹子,我盯~我再盯~我還盯~盯不出知識來怎麼辦?

 放棄吧!學什麼理?學理能走遍世界都不怕嗎?

 不行,所以王大佬直接棄理學改悟道,成為繼陸九淵之後心學大成者。

 心等於理,當人在人生中做到知行合一時,就能使良知找到價值歸宿】

 王陽明:…不是,他沒像天幕說的那樣盯盯盯,天幕還他名聲啊!

 【王陽明提倡注重實踐,改善儒家學說脫離實際問題,但心學還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不管如何修身養性,最後還是要落到君臣父子、男尊女卑的現實問題上,而現實問題跟儒家提倡的心理、心學又往往存在悖論。

 以典妻為例:按儒家經義將女子作為貨物買賣是不仁之舉,該封!

 但又讚揚典已葬夫這崇高之舉。

 如或者君行仁義,臣子忠義,但實現卻是土地兼併世人無立足之地。

 所以明朝儒學無論是提倡復古理學,還是定義心學教理,都沒辦法阻攔儒學思想變得內卷保守,同時孔子的地位作用,除了作為聖師師表外,也有了包青天功能。

 何為包青天?

 包拯審案明察,不畏權貴不徇私情,執法嚴峻,被百姓認為有他在,自己就能得到公正處置,不懼權貴打壓,所以包拯傳奇到現在還是流行ip劇】

 宋

 所有人齊刷刷地把目光投向開封府知府包拯身上:大家都被罵,為什麼你享有清名?

 包拯八面不動,面色平靜地盯著天幕……直到包拯圖像展出,臉色猛地一變:那是他自己?

 他何時臉變得黝黑?

 額間有什麼時候要月牙形狀?

 宋仁宗想緩和朝中氣氛,特意點出包拯:“原來包卿在後世眼中如此正氣凜然。

 難道後人認為黑臉是正義?

 那…他把目光落到黑著一張臉的王安石身上:那王公是朝中最正直之人了!

 哪怕王公臉黑是因為他不洗臉的結果。

 【而明朝時孔夫子就上升到了包拯角色,成為士大夫心中的‘包青天’!

 挾百姓聲勢在孔夫子跟前哭廟,逼迫朝廷達到自己的目的,至於眾士大夫是出於維護百姓之心呢,還是為自利?】

 天幕說得很微妙:【誰知道呢?】

 曹

操:原來孔夫子還有這用處,朕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後朝竟然敢以孔夫子脅朝廷?

 心動!

 郭嘉冷笑:主公,你要不要看看孔夫子在他們這值幾個錢?

 【清朝入關後,清朝的刀表示:哭廟?呵呵~我們可不是柔弱的大明!

 不繳稅還敢哭廟?

 誰哭殺誰!

 然後全面禁私塾、書院、寺學、道學等學習機構,即使是學家所授課業,亦需審查,如紅樓夢中賈家的族學,要開辦必須經過官府審查,如有不合理者,以謀反論處,斬立決!

 所以原本遍地開花的私塾、學院,到清朝時所剩無幾,留下來的只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階級關係,漢臣非心腹不能稱努力】

 秦

 秦始皇臉色微妙,商君在變法時,曾言:“以善民治奸民,國削至亂;以奸民治善民,國治至強。”

 所以要讓民變得弱、貧、疲、辱民、愚,大清做派不正是如此?

 大秦行教民之術,是因為要把國力聚攏西出東方,完成歷代強國乃至一統天下偉業。

 而大清是為了什麼?

 為了皇位穩定?

 【所以呀,咱們要砸了這個孔家店,撤掉帝王高掛的虛偽畫像,士大夫心中的倚仗,救出孔夫子,還原他本來面貌。

 因此我們現在的課本,只會學孔夫子口述之言—論語。而非其他程朱理學、鄭玄註釋、董仲舒闡述等等】

 天幕貼出一張學子頭頂孔夫子雕像奔跑,身後孔府及士大夫狂追的圖像,後人還特貼心地配了一句;“嘿嘿,追不上我,急了吧!”

 人物表情誇張,動作異於常人,即使已看過幾次類似的圖像,歷代還是不習慣此畫風。

 趙匡胤抬手抹了把臉,想止住嘴角抽搐,未果,算了心累不想說話。

 反正事已至此,他無法想象大宋會變得怎樣,後人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

 趙譜:陛下,你怎麼變得不像你了?

 你是一國之君豈能喪氣?

 趙匡胤鯉魚大擺:並沒有喪氣,只是在想如何解決當前要命題:待天幕結束後該如何穩定人心?

 【我們直面孔夫子教義時,更能理解他心中所想,如:君子不重則不威!

 男人體重太輕了就不威嚴了,所以要長得像孔子那樣,重得能撐起城門,這才叫威!

 孔子弟子達者七十二人,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唔,這是一道數學題:問孔子具體弟子有多少人?

 回答:戴冠的有三十人(5*6),童子有四十二人(6*7),總七十二人,完美!

 當然這樣的回答寫在考試卷上會得零分哦!】

 唐

 “哈哈哈”李世民捧腹大笑:“後人也太戲謔了,若孔夫子再世,不知他作何想?”

 程咬金瞅了眼天幕,又看了眼陛下,撓頭遲疑:“肯定先把人揍一頓!”

 哦,揍的不是後人,而是那群不要臉的士大夫。

 房玄齡少有認同他的話:“孔府祖訓:男子不得為奴,女子不得為婢,結果到後朝變成軟骨頭為奴為婢…”

 按清朝制式,孔子來了也得跪!

 孔家祖訓李世民並不在意,後人講的是孔子不是老子,他想到先前後人還提過一句:有朋自遠方來,雖遠必誅!

 嘴裡反覆唸叨數遍後,忍不住又笑了起來。

 觀音婢,快幫朕揉肚子後人有時太逗了!

 【官學、私學無法開啟民智的時候,民間以為什麼來主導世俗行為及思想呢?

 宗族和迷信習俗!

 宗族經管制教化到後期,族民已植入對族長的敬畏和順從,認為尊族長是天經地義之事,宗族權力立足於鄉間、城鎮;

 宗族再向上發展就是土豪劣紳,成為當地地頭蛇,真正掌握一地民眾生死之人。

 而迷信習俗則是深入世俗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如:腿爛生瘡是因為去世親人腿上被人紮了針,所以要開館取針,生人腿瘡才會好。

 感冒發燒說胡話,是鬼附人身,要驅鬼用火烤煙燻才能將人救回;

 未婚男子死亡要結陰婚,否則無□□回來世;

 做噩夢千萬不能說,用掰掉箅子齒再梳頭,就能將壞東西避掉;

 女人生孩子後,讓鄰里街坊抱走,過幾天再送回來,這樣就可以‘保’住孩子。

 把新生兒的小手指、小腳趾給咬下來一截,認為這樣可以防止鬼神把孩子帶走;

 風水先生可以預卜男婦是否可以結婚,可以使婦女生子。

 人血饅頭可以治病.】

 漢

 劉徹坐在墊上的龍臀稍稍地挪了挪,悄悄地移開眼不願看天幕迷信種種。

 沒辦法,現在大漢出行做事皆取方士之法,看下來與後世迷信行為相差不大。

 所以天幕上種種他總覺得後人說迷信在指著他鼻子大罵。

 劉徹摸了摸鼻子,疑惑:朕何時有羞恥心了?

 大唐威嚴,宋朝倡導仁義到德清,可是跟大漢有何區別?

 看看大秦與大漢差距,再看看大漢與後朝世俗規矩?

 有變化嗎?

 不過把方士變成佛道迷信罷了,他有何羞恥的?

 (豬豬挺胸,豬豬自信)該羞恥的是後朝才對!

 【到了後來清廷上下也開始迷信,如慈\禧砍白果權破光緒皇氣,為此兩人對持月餘,最終以慈\禧伐數成功。

 再如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清軍主將楊芳等人實行‘以邪制邪’的法子,收集大量糞尿迎洋人槍炮,並且作戰前還去廟裡求籤,確認能獲勝的好日子。

 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加上‘各種愚昧的迷信世俗’,組成了封建最巔峰的‘禮教’。

 迅哥兒說禮教吃人,書上寫的是‘仁義道德’,翻到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吃的是女子、男子、傳承、國家,最後變成恐怖的封建場所,枷鎖著各階各層的人,誰也逃不了】

 天幕語氣非常疑惑:【我就不明白了,華夏曆代提倡道德仁義,怎麼到頭來人變成愚昧鬼了?】

 秦始皇看到天幕上的小字:清朝皇室後人看不懂滿文時,神情一凜,大清行為是在自掘墳墓。

 他臉色凝重,能愚民一時不能一世,該如何把控民智?

 馮去疾上前奏曰:“陛下,愚民能人國強,但不能仁國長久,大清後人以愚治國,卻落到子孫為愚民,此例我大秦當警之。”

 秦始皇頷首:“學堂之事便交由丞相去辦。”

 “喏”

 而朱棣非常:迷惑!糞便對大炮?怎麼想的?

 他遲疑地轉過頭問太子:“大清沒有槍炮?”

 太子很冷靜地回答:“大明槍支到清已佚,清初重視不代表末期重視。”

 他更想說的是大明是否也是如此?

 只是…在他爹面前,不敢說。

 【都說教育是國家發展基石、民族希望,那華夏從黃帝到大清歷經兩千多年,到了清朝末年4億人口僅三百萬人粗通文墨,全國識字率5%不到,這是怎麼做到的?

 看看我們現在教育普及,根本不敢相信清末民國存在我們歷史當中!

 90%都是文盲!】

 天幕貼出熟悉的表格制式:

 全國推行九年教育義務:免收學費和書本費,必須讀滿九年;

 高中分流:學業差者讀職高學技術,想要繼續讀書就勇過獨木橋面對高考。

 大學:選擇今後人生鑽研專業,如:金融、生物、物理、醫科、馬克思主義等等;

 如果還想深造可以讀研考博!

 李白怪異地盯著考博二字,難道是博士?

 不等他細想,天幕驀地一黑頓亮,熟悉的宇宙又展現在世人眼前:中國科技技術大學幾字出現在中間,綠樹成蔭的校園被天幕徐徐展開.

 郭守敬望著天幕上他看不見的‘九章光量子原型研製團隊’,但他能看懂男女學子捧書閱讀時面上的滿足。

 沒有人在意後世女子能上學,也無人在意她們奇怪的服飾,歷代都目不轉睛地看著天下各所學校的宣傳片,武則天眼露羨慕讚歎:後世學校真多啊!

 從無到有的奇蹟,民族復興的未來,沿著前人的腳步空天報國.她低下頭微微回想後人對宇宙的設想,臉上露出一抹笑容:這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子的志向嗎?

 “哇,他們學有農業大學!”小孩驚訝地張大嘴巴,村裡的夫子教書從未談及耕田之事,沒想到農耕也是大學,還大膽地以女子作為宣傳。

 女子也能做農官嗎?

 天幕上面目姣好的女子站在‘中國農業大學’門口,展示著為國培育農種、探索牲畜種類,同時在球場上奔走.

 畫面一轉,一改先前幾所高校寧靜美好,土色塵煙瀰漫‘轟轟轟’的爆炸聲響起,閃著紅色尾花的導彈擊向前方敵人,用血色組成幾成‘利刃將出——陸軍學院’!

 劉徹騰身而起,兩眼再次迸出光芒:他的導彈、他的坦克、他的槍、他的飛機.都是他的,後人你把它們還給朕!

 他要上天,他要飛在空中俯視大漢江山!

 還是不可能還,天幕不僅未還,還展出能從海洋發射導彈的潛艇、冰冷巨大的水面艦艇,上面排著一架架待飛戰機,全身自身服飾的士兵雄姿英發,動作齊整如一.

 看得朱祁鈺豔羨不已,他大明若是有如此強大的海軍,還會怕倭寇?

 西南民族大學、重慶大學、浙江財經大學.各類大學一一展示在蒼生面前,每每得知自己所在正是後世大學位置時,當地百姓就會齊聲歡呼:“俺們這也有文氣興盛,有文曲星現世才有大學,俺們有大學嘍!”

 而沒看到自己家鄉名者,則是焦心不已:“吾家鄉乃龍興之所,為何後世無大學矗立?”

 當看到

西安理工大學出現時,才略略鬆了口氣,隨即喜笑顏開:“後人有眼光有眼光,我咸陽乃興盛之地,怎能無文教場所?”

 雖然他們不知理工何義,但他們知道能被天幕提及的大學都是好學院,西安理工大學能要榜定是極好!

 仙人請多多講述西安學堂!

 (吳曉思抄起水杯直接噸噸噸,說了半天太口渴了,一口氣喝完水後對眾同學道:“快看看你們未來大學的招生宣傳片,給個面子打起精神來,我快結束了!”

 祝咱們考上理想的大學呀!

 而其他同學:你們組到底收集了多少資料?講到現在還沒講完?)

 【我們貧困的鄉縣教育落後,缺少教師、課本及資金,但它不是教育最艱難的地方。

 因為這些缺少教育資源的縣鄉,有國家的支持:每年撥下大量教育款項,改善學校教育條件,對貧困學子實行大學貸款、助學金等等;

 有熱忱的志願者前往山區支教,有社會機構和企業對山區孩子的財物支持,總體上講改善我國貧困教育現狀任重道遠,但有國家、社會、人民的努力,總能把貧困地區的教育拉上來,給孩子們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真正艱難的教育是在戰時及立國之後】

 天幕隨著展出一張張圖像:黃沙漫天的西藏南木林縣、荒涼的雲南紅河縣、層巒疊嶂的黔西南州、群山遍佈的桑植縣.

 白髮校長張鵬程、為優秀學生獎勵小豬的侯長亮、教育藏、漢、彝、羌四族143名孤兒(大部分是)的胡忠和謝曉君夫妻、將兩千多名女學生託舉出深山的張桂梅、退休的外交官朱敏才、孫麗娜夫妻…

 更多的是年輕的高校學子,有男有女,領著孩子在簡陋的教室裡大聲跟著老師念:1939年春,齊會戰鬥打響了…(課本:術臺就是陣地)

 秦始皇等人瞪大了眼,他們雖震撼後人對教育的看重,但不理解那些人的做法。

 為什麼要跑到窮山惡水去受苦?

 不僅他們不理解,連百姓也不明白:那官大人為何不享受子孫滿堂的樂趣,要去教育不相干的子弟?

 為什麼要女娃讀書?

 那些支教老師為什麼不選擇更好的生活,非要吃苦?

 讀書不就是為了做官嗎?

 但…望著天幕上一張張笑顏,他們從心底羨慕:能讀書明天理,真好啊!

 宋朝儒家看著後世讀書人的舉動,紛紛激動起來:哪怕身出夯土殘牆,亦找到理之所在!

 什麼叫修身齊天下?這就是修身齊天下啊!

 【戰火在華夏蔓延,外敵入侵而民間知疼又‘語話混亂’,不明為何一夜間天地俱變】

 天幕沉沉嘆口氣:【當時咱們黨要撐起華夏脊樑跟小日子搏鬥,又要對廣大農人進行思想教育,同時還要面對蔣光頭的迫害。

 我都不知道當時我黨是怎麼撐過來的?

 縱觀整個華夏史,最難的教育是——喚醒同胞民族意識!】

 劉秀臉色古怪,天幕的話他想到了王莽新朝,難道後世行的是王莽之舉?

 【世界在變幻,而我們的民族卻陷入貧、愚、弱、私四大病中,生活習俗堪稱一年365天,天天都在迷信鬼神!

 所以我們的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決定讓民除文盲、做新民,力爭每人認得千字,同時又實施生計、文藝、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來改變民族衰老,民族墮落,民族渙散的問題,重新塑造民族意識達到救國目的!

 在當時陶行知、圖書管理員等人的幫助下,鄉村基礎教育正式開展:

 訓練助產士/培養醫生:讓產士代替接生婆,同時又給接生婆普及醫學常識,保障婦人生產安全;

 衛生:教導農民如何消毒滅菌,該如何預防飲用水帶來的傳染疾病等;

 引進良種:引入優良棉花和蛋雞品種;

 建起學生會:建起自治組織,成立縣鄉議會,改造縣鄉政府】

 民間

 仙人他們貧、愚、弱、私,民眾不想議論只想避開此言。

 因為將自己代入四病,某部分人認為…似乎他們也犯了此病?

 相對部分男子的躲視,無數女子把目光落到了訓練助產士幾字。

 原來在國家積弱時,也有先生掛念女子生產?

 想到自己難產而亡的女兒/母親,眾女子紛紛紅了眼眶,高聲向天幕祈求:求仙人賜產士之方!

 求仙人賜產士之方!

 李世民亦在向天祈求,期望能讓觀音婢好好的,能陪伴他到人生暮年。

 彈幕劃過屏幕時,吳曉思正好低頭翻開資料,蒼生意願與她正好錯過,婦人期盼許久也未見回應,頓時哭聲一片,直到醫療養生篇降臨才終達誓願。

 【僅僅這樣還是不行,天災**、遍地烽火,農人逃亡他鄉,想要開啟民智無疑天方夜譚?

 於是咱們黨一邊遊擊一邊興教育:

 1.在各地建起農民自救會/救國會,互

幫互助的同時,亦是在救國;

 2.開展各種運動會:春耕運動、秋收運動、識字運動、歡送紅軍運動等,實行運動中凝聚力量,給民眾實行教育培訓;

 像太行山時各同志親自講課,培訓民眾、軍隊和地方幹部,把星星火源廣種民眾;

 因為成果太好,被小日子提出:寧肯犧牲二十個日本人,也要換取一個抗大學生(太行山抗戰大學);

 3.創辦報紙,如北方新華日報、蘇區紅色中華等等,刊登群眾心聲,也告知群眾方向:

 大家一起來做防疫的衛生運動

 紅色十二軍佔領杭武的意義

 紀念“三一八”與慶祝福建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等等】

 秦始皇等帝王遊走記錄的手一頓:農民、工農兵代表?

 那他們呢?

 文彥博臉色突變:“我宋終結唐以來五代亂世,經幾代先帝守成百餘年而天下太平,乃三代之中最為長久者。”

 能創此盛平百餘年,是因官家尊士大夫共治天下。

 能治天下的除了士大夫還有誰?

 而後世卻要尊工農兵?

 簡直荒謬!

 王安石無奈地看了寬夫一眼,自他名掛天幕後就失了沉穩,變得急躁狂暴。

 你說後人荒謬?可後世偏偏撐起了世界大同,而大宋的承平日久,是靠錢財換安寧。

 後世卻靠武力與強國爭鋒笑傲世界,寬夫少智耶!

 他暗自苦笑:難怪後人不見待他大宋。

 【民眾能接受教育嗎?

 不!

 蔣光頭直接用飛機撒反面宣傳單,說共產共妻,殺人放火。

 甚至還做惡事栽贓咱們,造謠咱們到處亂殺人,並且不止一例:

 如:縱火將硝石街全部燒燬,卻造謠咱們乾的,結果有群眾親眼看到他們做到,簡直無恥。

 胡亂攀贓的人被矇蔽的同胞聽到紅色要來,趕忙舉家進山躲避,更甚至反對他們進村不接受他們到來】

 不給歷代思索時機,天幕直言道:

 【做群眾工作何其艱難?

 各朝建立學校都是在政權穩定下建立,而我們黨是在戰火硝煙中立起:列、寧小學、紅軍學校、日校、夜校、識字班、掃盲班、書報室、識字委員會等教育機構組織;

 但是想要把愚民變新民太難了,因為在當時大部分教師都是迷信的!

 丈夫怒暴妻子,因為‘女子腳抖到男子身上,男子會死,全家會死’的謠言,所以要打女子以示懲戒】

 漢

 平陽公主聞言大怒:“男兒無種膽小,還好意思推到女人身上。”

 昔年高祖以女子承爵,高、霍太后立朝政,公主手中權勢受人追捧,普通女子亦能自由做主婚嫁…怎麼到後世女子倒不成人了了?

 那些話到底是哪個缺德玩意提出來的?

 要是有機會…要他看看什麼叫女人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