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 第各行祖師ad

 唐

 宣正殿內所有人齊刷刷地把目光轉向魏徵:你怎麼當上評書祖師的?

 被注視的魏徵絲毫不慌,鎮定反問:“世間同名同姓的人多去了,為何會是老夫?”

 李世民等人剛準備點頭就聽到天幕給出答案:大唐魏徵!

 殿內所有人又齊刷刷地轉向魏徵:魏玄成,果然是你!

 房玄齡捻鬚滿臉困惑:“難道諫議大夫被貶以說書為生?”

 他們不知說書是何意,僅從字面來看當時為人點評書籍?

 而魏徵本人:天幕汙他名譽,現在又給他冠上祖師之名,後人你們戲耍老夫太過!

 【評書祖師真的是魏徵嗎?

 評書咱們都很熟悉,說書先生手持摺扇配塊醒木,坐在桌後板一響開始講書。

 評書在古時稱謂各有不同,北方叫評書,南方叫評話,它們都是從說唱演變而來。

 古時的說唱也叫講唱文學,指又說又唱,它的說唱法跟現代說唱沒關係。

 評書者在講述時會用唱詞(韻文)來輔助故事情節,講與唱互相間雜,使聽眾在聽故事時,也能享受音樂樂趣,更能明白故事含義。

 它不是戲曲,故事裡有說白和唱曲,整個故事靠講述而不是表演。

 說唱跟相聲也不同,相聲是要逗你笑,評書是由人物為核心,講的是人文歷史故事,帶有一定開智傳道色彩。

 這種表演方式如今已經式微,被分散於其他藝曲中,後唱方式表達人物情緒!】

 天下人見瑩白的幕光微閃就傳出一道柔和的男聲:請你代我謝謝師傅,代我謝謝員外爺。

 接著一道哀怨的女聲唱響:長亭送別淚如注,骨肉分離在路途,沐風呀櫛雨多辛苦.

 眾人立馬這是親人離別,男子應該是被判流放?

 他們想看具體影像,可惜神蹟僅放出聲像。

 花樓裡的姑娘們聽到女子唱訴的曲子,趕緊叫樂師記下好重新填詞新唱。

 而更多的民眾更喜愛後放的曲調:煙花二月去踏青,風光無限少年心.

 趙匡胤聽著朗朗上口的曲子,詞曲簡單歡快,充滿少年氣,很適合推入民間,讓民辛苦之餘能得幾分樂趣!

 於是下令太常:將詞曲複製作聖恩,讓民眾沐浴天子恩澤!

 【說唱形式到唐朝時被稱為‘說話’,表演方式被文人斥‘不近文律’,但它能隨機應變,博宮中貴人一笑,所以‘說話’在唐時成為評書的開端。

 這種表演方式到了佛道兩家手中,吟唱就變成了‘俗講’,即:道士僧侶將經文故事編成通俗文字,然後用說唱(韻文)加以鋪陳渲染宣揚經義,吸引善男善女。

 到兩宋時期‘說話’方式及表演內容均有所完善,出現了‘說話四家’:‘小說’、‘說經’、‘講史’和‘合生’。

 題材有人文歷史如:劉備曹操等人的三國故事,佛道兩教中的神話傳說及當代社會生活話題等等。

 說書人暮升

 公卿之堂,下至市井閭巷,內容豐富技藝多變令人口耳相傳,它雖是小技,卻可以看作當時的人形報紙!】()?()

 劉備吃驚:什麼叫三國故事?()?()

 曹操震驚:孤成了後人口中談資?()?()

 劉備&曹操(爾康手):後人你說清楚!

 ?南漳提醒您《秦皇漢武看我校歷史作業評選[直播]》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11?+?+??

 ()?()

 【到明清時期,評書就成了茶館常駐項目,在清末時期評講國內局勢,擔任開發民智激發民情,教化民眾愛國的任務。

 評書流傳到現在,有地方評書如四川李伯清評書、揚州評書楊明坤等等,都是貼近生活,語言詼諧的短篇評書類。

 長篇類的單田芳隋唐英雄傳、於海龍民間志怪故事、袁闊成三國演義等等,各類評書說法都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吳曉思翻到真正的評書內容,給了同組人員一記刀眼,咬牙切齒地開始圓話)

 【魏徵是誰?

 大唐千古諫臣,彪悍到唐太宗見了他都不敢玩鳥的人,你讓他講評書?

 呵呵~講西伯利亞的冷風嗎?

 所以魏徵跟評書沒半毛錢關係,真正的評書的祖師是明朝柳敬亭!】

 魏徵面無表情:.沒關係為何要提老夫名?老夫跟你有什麼仇怨?讓你再三戲耍老夫?

 李世民大怒:後人你又汙衊朕,朕何時不敢玩鳥了?

 民間

 小孩聽不懂神蹟所指,他仰頭拉了拉親爹衣袍好奇地問道:“爹,唐太宗為什麼不敢玩鳥?”

 年輕的爹輕輕撫在他的發頂為他解惑:“唐太宗得到一隻鷂鷹,對其很是喜愛,正放在手裡把玩時魏徵求見。

 為了避免魏徵諫言,唐太宗把鷂鷹放入袖中,待魏徵走後鷂鷹卻被捂死。”

 小孩懵懂地兩眼含淚

:“魏徵好可怕,鷂鷹都被他嚇死了。”

 本想講解君臣之情的士人一愣,輕笑著揉了揉孩子頭頂:“以後要聽話,否則魏徵要來找你”。

 聽見魏徵要來找他,小孩嚇得眼淚都縮了回去,抱著親爹大腿狠狠點頭:他才不想見他!

 【為什麼是明朝柳敬亭成為評書祖師?

 所有人能成為祖師的緣由有二:要麼是開創此業;要麼是改良技術使行業得到巨大發展。

 柳敬亭便是第二,宋時發展出的評書四家,經朝代更迭戰火紛疊只剩微末,現在流傳下來的評書支派全由柳敬亭傳下】

 趙匡胤頭暈目眩:連民間俗技傳承都如此艱難,那他趙家皇室豈不是沒了活路?

 他大宋尾端時到底經歷了什麼?難道比大唐還慘?

 【柳敬亭原名曹永昌,因臉上多麻被稱為柳麻子,他善講興亡古史,王侯故事,能使人忘其所以,恍若有遺。

 他年少時犯事隱姓埋名流浪於市井之間,身為社會地微之輩,亦有愛國之心。

 他曾入明末寧南伯左良玉軍中說書,並幫辦軍協作其幕僚,更勸左良玉改良軍制以抗清軍,以說書技藝鼓勵軍士,期望能挽大明危機】

 明

 朱元璋…朱元璋臉色漲成豬肝色,沒有哪個帝王喜歡聽到朝廷末年的消息。

 但他能怎麼辦?()?()

 罵後人?還是鑽進天幕到明末揍後世子孫一頓?()?()

 朱元璋怒衝衝地在心裡埋怨:“原以為後人是個好的,誰知.只談明末不講因由,還不如別提他大明!”()?()

 明初立天下人就知明末,豈不是說明他老朱不配為天子?

 ∵本作者南漳提醒您最全的《秦皇漢武看我校歷史作業評選[直播]》盡在[],域名[(.)]∵∷∵@?@?∵

 ()?()

 就很氣,但又控制不了天幕,朱元璋只能獨自生悶氣。

 【可惜在大勢之下天數茫茫不可逃,柳敬亭親身經歷破家失國之事後,心境滄桑離苦積鬱難以排出,所以他的講評書風格有:‘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有非莫生之言可盡者矣’之風。

 換句話講就是:柳敬亭經過各種波折後,讓評書技藝達到‘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的圓滿大成】

 天幕輕嘆:【柳敬亭因國變流離於江湖,與當時士大夫無骨力舉動相比,他貌醜心豪有任俠之風,頗似漢朝大將樊噲重義而輕生。

 所以柳敬亭不僅受民間喜愛,也受文人推崇,吳偉業特作柳敬亭傳以紀,冒闢疆寫贈柳敬亭詩念他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