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 各行祖師03

 該賣哪去?

 劉徹心中發涼,他沒想到也想不出後世竟然是這樣發展。

 中土即便風雲更迭,但其影響力仍舊不俗。

 依天幕洩出的先機,後朝中土內亂,西域等國仍然心慕長安,而後世卻如此慘烈。

 等等,他敏銳察覺一絲不對,鷹國變化如此劇烈,難道大清不知嗎?

 群臣面面相覷,他大漢後來可是連羅馬國事風俗都有所瞭解,鷹國即便地理遙遠,也當有隻言片語被大清所知,從而對其防範才是。

 怎麼…處處透著奇怪?

 霍去病神情露出幾分聽不明白的疑惑:“大清是大統一帝國吧?”

 張湯接過話猜測:“或許大清武力不及大唐?”

 這話他自己都不信,大帝國武力不行如何鎮守邊疆?

 可是也解釋不通為何大清面對世界變幻,為何要無動於衷?

 難道外面變化威脅到大清統治?

 【十九世紀全球有三大帝國,分別是:印度莫臥兒帝國、中東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國祚600年)及我們大清;

 莫臥兒帝國被英國瓦解後,奧斯曼帝國隨即被英國、大熊國、德國分頭侵略瓦解,他們沾著血的棉布又該賣給誰呢?】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朱元璋眼皮猛跳:國祚六百年?卻被英國瓦解?

 怎麼做到國祚如此綿長?

 隨即撫額苦笑,後世英國做法完全推翻了他們認知,回想下只覺毛骨悚然。

 原以為後人此次講述會不痛不癢,沒想到…一張口就帶著血腥氣,讓人隔著天幕都感到英國的森森惡意。

 唐

 程咬金忍不住一腳踹開小案几,勉強平復下心中沸騰的怒意:“泱泱大國為何打不過對方?”

 難道是大清刀劍不利?

 李世民望向天幕的神情,既震驚又遲疑:或許是大清、西方武器有變?

 天幕展示的各類強大武力,不是憑空出現,而是經過不斷改進而成。

 如唐刀前身是大漢環首刀,為了更好適應大唐戰事而改。

 那麼後世的長杆杆呢?它何時出現的?

 李世民指腹摩挲驀定道:“元明清,清完後是後人時代。”

 房玄齡補充道:“所以後人提及那段歷史才會情緒激動,對圖書館管理員甚為推崇?”

 也是因為被英國試圖裂土,所以對大統一有極深的執念?

 君臣對視後齊齊嘆息,後人與他們同為血脈之源,他們心痛後世遭遇,卻毫無能力改變後世局勢。

 “不”李世民打斷群臣低沉心緒,朗聲助氣:“神蹟降臨,就是為了讓我等彌補遺憾,查缺遺漏。”

 今大唐改不了後世歷史,但能影響後世歷史。

 諸卿,這是上帝賦予大唐的使命,需諸位與朕共同著力!

 杜如晦等人起身理正衣冠,神情肅穆地起身下拜:“臣願隨陛下著力後世,不負大唐使命!”

 【開關戰爭以前,大清對國外的海上貿易只開放廣州一地,英國最初用棉花種作為與大清友好貿易的開端。

 接著工業化的棉布及牙片緊跟而上,其傾銷數額逐年增長:

 1829年棉布進關數:九十一萬匹;

 1831年棉布進關數:一百七餘萬匹;

 1835年棉布進關數:一千三百伍十餘萬匹;

 1839年棉布進關數:二千伍佰六十七萬匹;

 巨大的棉布數量擊垮大清的社會結構——小農經濟;

 棉布紡織自明起是朝廷也是華夏家庭的重要經濟支柱,在英國量產棉布時大清的紡織業還是按傳統進行,怎麼打得過工業化?】

 明

 工業化指機械?

 朱棣認真記下三字,天幕的講述他聽得並不是很懂,但不妨礙他先記下再琢磨。

 機械?

 他突然想起軍中火銃,後世的武器是不是也是工業化?

 否則朝廷武器軍需,根本撐不住後世戰爭消耗。

 紡織業他不瞭解,但是軍中武器他懂啊!

 如果能把武器工業化,那他大明…想到這朱棣的心頓時火熱起來…

 【按科學技術看,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紡織機器是30-35年就會大更新一次。

 而華夏到1937年時全國還剩七百萬架傳統織機,與機械產量相比,產出值是天壤之別】

 天幕苦笑;【大清不願參與世界劇變,只想關門過自己的日子,但垂涎的土匪會讓你歲月靜好嗎?

 清廷是□□朝巔峰,沒有擅政的權臣、外戚,及爭權的宗室和跋扈的藩鎮。

 國土面積在歷代中排名第三,是疆域遼闊的帝國。

 如果沒有外力的情況下,它會沿襲著歷朝的路繼續前進:

 建國——盛世——土地兼併——農民起義——皇位換人;

 要麼:建國——盛

世——朝政內亂——權臣篡位——皇位換人;

 朝代不斷更迭輪迴,不斷重複著他們最熟悉的政治規則】

 聽到天幕直白地把王朝更迭說得如此隨意,歷代君臣臉色極為難看,正準備稱帝的袁術冷笑:“後人倒是大膽,可惜不知道什麼是禍從口出。”

 這些後人膽大妄為,肆意評判前人,語言毫無尊重。

 若不是…他半闔下眼,漢家氣數已盡,合該他運天時而生代天牧民才是。

 他袁術有天命,怎麼會是逆臣賊子?

 心中憤懣的袁術隨手抓起酒壺向天幕擲去,上好的瓷酒壺砸在地上碎成一片,而天幕仍在繼續講述。

 秦

 秦始皇僵著一張臉聽著天幕講述,他大秦是史上首個帝國。

 還未傳代就要面對最後帝國的末路。

 就…很複雜,說不出的感受。

 他半垂眼眸思索:為何帝國打破不了滅國的枷鎖?

 後人有答案嗎?

 【偏偏外力打破了維繫兩千多年的帝制,大清想要固守自己利益閉關鎖國。

 但天地已變,世界中心不再是華夏,自身的武力值也保證不了邊疆國門安全。

 戰爭強行砸開了清廷國門,洋貨開始肆意絞殺本土產品。

 洋貨傾銷得最多的是:牙片和棉布,其價值分別佔總進口的55.2%和20%】

 明

 朱元璋臀部挪動半晌,才遲疑道出心中疑惑:“標兒,你說咱大明的西邊,他們在幹什麼?”

 發展成什麼樣了?有沒有那什麼機器?

 他仔細在心中琢磨過,未來清代大明,但神蹟降臨後大明定不會給大秦取代的機會。

 那麼大清面對的棘手問題,就需要老朱來家解決。

 朱標苦笑著搖頭,天幕消息太過駭然,即使之前他們多有猜測,可是未確認帝制無繼下,誰也不願觸及這個敏感的話題。

 朱元璋虎目環視殿內其他皇子:“你們說說!”

 朱棣率先道:“陛下先前講:我大明也可以習西方,兒臣認同陛下的話,東向西學!”

 【工業化vs手工業,結果定然是手工業潰敗。

 華夏固有的小農經濟社會遭到毀滅性打擊,大清國力倒退如流水,到光緒二十一年時棉花進口已經壓過牙片,成為列強傾銷物品之冠。

 在列強的炮火下,同治十三年起咱們的生絲、茶及豆類的大宗出口量開始減少。

 到了光緒二十五年,茶絲豆三類出口收入,加起來都抵不上向列強買棉布的支出。

 到民國時期,絲綢、豆類、茶葉、藥材、煤油等十餘種產品出口額加起來,才勉強跟進口棉花的支出平等】

 唐

 民生被捏到他人手裡啊!

 武則天抬手揉了揉眉心,臉色微微不好,後世除了棉花需要進貨外,那其他物品呢?

 後世朝廷稅收還能支撐朝廷運轉嗎?

 天幕聲音發沉:【戰爭後的第五十年,朝廷終於出面開辦紡織廠:上海機器織布局。

 此廠是1878年四川一彭姓官員提議開廠應對洋貨,鄭應觀等人積極謀劃籌辦,經李鴻章准許後,於1890年正式開產。

 這時棉花早已成為全球主流商品,深度綁定民生經濟,大清極為依賴進口,但清廷能設廠織布,也是有正面意義吧】

 唐

 等五十年?

 李世民不置可否,當年渭水之盟後,他日夜所思的就是:復仇,找回自己唐王尊嚴!

 而後世朝廷不思改革,卻拖延五十年才官辦紡織廠?

 你覺得朝廷開廠有礙威嚴,那就多找幾個買辦代為操作啊!

 李世民驚訝得嘴唇都在哆嗦,他不敢想象後世有多糟糕?

 朝廷內亂、外敵環伺,百姓無以為生…亂世啊!

 【後來民間陸續有大中華、永信、華豐等棉廠成立,不過十餘年就因技術設備及帝國侵略,大部分棉廠已經易主,成為他國附庸】

 天幕語氣激昂了起來:【不管如何咱們‘敢叫日月換新天’,重把紅色揚華夏。

 這些年無論是培育棉花種,還是棉花相關生產鏈,都已實現自主生產。

 不管是棉花加工還是紡織產品,用句平常話講就是:我們從棉花出產國到棉花進口國,再到今天的紡織大國,我們又重新站起來了!】

 天幕上閃出一張張合影表,眾人看到合影中還有女子時,才真正意識到後世女子如錚錚男兒,一樣能建功立業。

 漢

 劉徹按住翻滾的心緒,一時竟不知該說些什麼。

 後人用了多少時間,付出多少代價才重新站起來?

 憑心而言,他不喜‘敢叫日月換新天’,但他知道,若華夏不再還有誰會把他功績展出?

 後人探尋他們平生,可他們這些先人也同樣依靠後人。

 一時間他心中竟有些自豪,大漢被後人繼承,漢

源自於他大漢,難道他不該自豪?

 不懼天險親身向前,不就是他漢家氣概?

 匈奴壓制大漢幾十年,漢家不敢忘仇不敢遺恨,恥辱總要用鮮血洗刷!

 【在11年時,燈塔國借西方企業停用咱們的新疆棉,說新疆棉不符合標準要咱們“自證清白”,而證明的標準則以燈塔國說了算。

 為什麼燈塔國要針對咱們?】

 天幕放出一段影像,一排排長形的機械不停地轉動,整個畫面沒一人,只有不斷成型的棉紗。

 秦始皇手一抖,起身快步走到天幕跟前:“這就是工業化?”

 難怪…難怪大清面對工業化毫無抵抗之力,有這樣的機械豈是人力可達到?

 他猛地轉身拉住墨家鉅子,眼眸熱切:“能做否?”

 墨家鉅子:陛下咱們好好說話,大秦連單綻紡車都沒做出,就想踏入工業化?

 醒醒好嗎?

 天幕語氣驕傲:【因為紡織業崛起是大國崛起的標誌,11年咱們的新疆產棉量達289.8萬噸,其總產值達573億萬元,佔農業總產值近70%。

 簡單講就是:我們威脅到燈塔國棉花老大的位置了。

 現在咱們棉花生產能力排世界第一,阿三第二,第三才是燈塔國,咱們能重返巔峰是因那段歷史太過屈辱,不願嘗被卡脖子的滋味。

 不管是國家還是民營企業都不服輸,卷,卷死就給我往死裡卷,卷死卷生就是為了不被人卡脖子!

 特別是民營企業,有時捲到超過政府預料】

 卷是何意?

 趙匡胤正疑惑時見到天幕展出的遼寧號,猛地瞪大雙眼:那是船?

 哦,後世叫航母!

 不是,你們後人到底要幹什麼?造那麼大的船難道要統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