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 世界宗教

 陳雪並不知道朱元璋在埋怨自己,仍按照自己的節奏闡述宗教歷史:

 【如果把伊思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相比,就會發現他們之間非常有意思】

 天幕沒有細說什麼叫做‘有意思’,而是展出一張表格,把三教詳細展示得明白:

 信仰神靈:猶太教(雅赫維)、基督教(耶和華)、伊思蘭教(安拉)

 注:實際上它們三位是同一人,稱呼不同;

 信仰者:猶太教(猶太人)、基督教(不分民族)、伊思蘭教(最初為阿拉伯人,後來信教者統稱為□□);

 主要經文:猶太教(舊約聖經)、基督教(新約聖經)、伊思蘭教(古蘭經);

 救贖方法:猶太教(遵守律法(不是法律))、基督教(信耶穌上天堂,不信則下地獄)、伊思蘭教(遵守古蘭經)

 聚會之地:猶太教(會堂)、基督教(教堂)、伊思蘭教(清真寺)

 宗教儀式:猶太教(割禮)、基督教(洗禮、聖餐)、伊思蘭教(五功)

 末世論:猶太教(彌賽亞會臨世,拯救世界)、基督教(敵人來人末日,上帝將其擊敗並審判世界)、伊思蘭教(救世主馬赫迪現身,並擊敗敵人拯救信徒)

 唐

 李世民滿眸疑惑:何為末日論?

 末日?最後一日?

 佛修輪迴,道講今生,提倡的都是一個向上而生,怎麼西方卻要恐嚇信徒末日降臨?

 佛教深度愛好者蕭瑀遲疑道:“按佛教理論,法滅時,五逆罪惡斬斷善根,魔道興盛,危害世間。

 佛法描述得再恐怖,也未有西方教派那樣直白,並且奇怪的言論。”

 古人云: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指真正擅長作戰的人,將戰事瞭然於胸,提前消除一切戰爭隱患,所以他們沒有顯赫的功績。

 就如堯為天下共主時,有行人遇見花甲老翁在村口嬉耍,怡然自得。

 行人感嘆:這是堯的恩德,而老翁聞之卻反駁行人:這是他自己的生活,與堯何干?

 這就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堯使天下盛平,他的子民身處恩澤卻不知,這就是聖王最無聲的恩德。

 但西方的神…怎麼感覺不行?

 直到有末日不提前處理,非等到末日降臨才救世?

 這樣的神真能救世?

 而房玄齡仔細對比三教不同後,淡淡道:“西方教派高明之處,在於隔絕。”

 一神教把信徒與外界隔絕,讓他們相信神靈無所不能,法力龐大。

 因為世間只有一位神,不信仰它末日降臨時肯定會被神放棄。

 至於末日何日到來?

 他抬起頭面上露出譏笑:神曰:不可說!

 西方宗教底色就是不給你選擇機會,然後如天幕所言:

 當你世界只剩下一位神靈時,你自然成了他忠實的信徒當他需要你

 想到此節的君臣悚然一驚,若神要掀起戰爭.那它的信徒會做出什麼選擇?

 此教絕對不能流傳大唐!

 【三教中,經文的指向略微相同,但經文描述卻是千差萬別。

 其中伊思蘭教的經義最簡單明瞭,相對於基督教如詩歌詠唱的‘聖經’,‘古蘭經’直接把事物具體化,非常直白。

 如聖經描寫世界:神說,世界要有光,就有了。

 神說,地要有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結果子的樹木,於是這些都有了。

 而古蘭經卻是:安拉為你們而製出晝夜和日月,群星都是因他的意旨而被制服的;

 安拉為你們而生產莊稼、油橄欖、椰棗、葡萄和各種果實。

 ‘古蘭經’中,對於人們的生活行為,非常明確地規定了你要做什麼,能幹什麼?

 如:你們應當把孤兒的財產還給他們,不要惡劣地去奪取他們的財產,這是大罪。

 古蘭經把要如何讚美安拉,教徒生活中該有怎樣的行為道德…都描寫得非常通俗易懂。

 與文藝強迫的聖經相比,古蘭經走的是務實風格】

 漢

 劉徹微愣,如此直白的經義居然有人信?

 完全沒有神仙風範,一點都不神奇,既沒有李少君的黃金之術,也無神君的託夢之能。

 就這?

 劉徹非常疑惑,非常不解,有種朕準備花百萬錢求仙,結果一看價格:只要五錢的荒謬感。

 他盯著天幕隨意挑出來的經文,暗想:如果將此經文念給百姓聽,百姓幾乎都能明白做到,等等!

 他背脊猛地挺直,神情肅穆地死死盯著天幕,半響後收回目光與公孫弘交視而過。

 這對君臣皆明白此教的恐怖之處:正因為簡單才會被百姓接受,百姓成為教徒後,會發生什麼?

 他們還記得與大唐對應的帝國正是阿拉伯帝國!

 怎樣成為帝國?

 四處征戰獲得廣袤土地!

 嘶嘶~劉

徹君臣瞬間心悸,正想商談,就聽到天幕詳解原因:

 【所以三教中,伊思蘭教最貼近窮人,它是窮人離神最近的信仰,也是他們更能接受、並明白的教義:你只要按照古蘭經上的做,你就能獲得往生。

 這也是為什麼伊思蘭教在三教中起源最晚,發展卻最快的原因】

 天幕頓了頓繼續道:【古蘭經的教義能如此通俗,應該還有兩個原因;

 1.先知不識字。

 穆罕默德是遺腹子,六歲時他母親去世,由祖父和伯父撫養長大,長大後娶了大他一輪的女富商為妻,從臺開始思考人生。

 他在希拉山上悟道後,宣稱自己得到安拉的旨意,是世間最後一位先知。

 而他宣揚的安拉啟示,是專人用皮革、石片等物所記。

 在他去世後,他的繼承者為了向世人闡述教義,將他的啟示整理成冊,並取名為‘古蘭經’。

 2.阿拉伯地理造就的社會環境;

 穆罕默德建立伊思蘭教時,阿拉伯帝國正處於氏族社會解體,信仰混亂時期】

 秦

 天幕再次展開一張輿圖,望著天幕上的輿圖,秦始皇輕輕籲出一口

 氣:天幕講的宗教他不大明白()?(),

 但輿圖地勢還是能看明白。

 不過地理造就社會環境?

 如齊國靠海?()?[(.)]◇?#?#??()?(),

 就重商支持國力()?(),

 大秦身在關中內腹()?(),

 朝廷就重農抑商?

 倒是個新鮮的解讀方法,他指尖輕敲案面,眼眸滑過天幕上阿拉伯帝國地勢,把目光沉向扶蘇:“扶蘇,你觀阿拉伯地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