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 【無論是李少君、...

 【無論是李少君、齊人少翁,或是欒大、公孫卿,他們都掐準了漢武帝求仙的心理,獻上是似是非是的方技,獲取大漢天子敬重與信任,成為舉國矚目的風雲人物;

 漢武帝想長壽,李少君自稱其壽數百歲;

 漢武帝想見去世的王夫人,少翁便設法為其招魂相見;

 漢武帝想治理黃河水患,欒大便宣稱自己能堵塞黃河決口,並招來神仙相見】

 秦

 壽數百?秦始皇面色驚疑地望向天幕,按住劍柄的手猛地收緊。

 雖知此人異常,可他還是忍不住開口:“諸卿可聞李少君?”

 殿內群臣面面相覷:他是誰?

 秦始皇掩下眸底失望,望向齊燕兩地的博士:“天下方士多出燕齊兩地,難道諸博士也未曾耳聞?

 被聞博士抬頭怔忡:燕齊無此人啊!

 當今齊燕兩地,最受追捧的鄭仙安期生,他是河上公弟子,追隨公師習‘道德經’數年,窺得天地道法,成為有德道君。

 傳聞他能日上天庭,暮遊仙山,瞬移千里,非有緣人不可見。

 而今觀天幕…燕齊兩地博士面色發苦,聽天幕之意,世間無神仙?

 可他們親眼見過渺渺仙山浮於海上,高懸三萬裡,神山之中,霧幕瀰漫,仿有仙音陣陣,縈繞神山之中。

 怎麼會沒神仙呢?

 漢

 聽見天幕語中有譏諷之意,劉徹面如寒潭,神情陰鷙含怒,他曾夢中與李少君共登嵩山,親見太乙真人使人請李少君上界。

 醒來正遺憾時,卻得知少君已魂歸仙界,這是他親身經歷,怎麼會有誤?

 後人不知詳情,卻敢暗諷朕赤忱求仙之心,實在該死!

 劉徹仰頭,眸底殺機迸現,周身盡是暴虐殺意,刺得殿內凝重如沉水。

 他臉色冷靜地轉向公孫弘:“少君與朝中誰交好?”

 被陛下點名的公孫弘額間汗水密佈,立馬躬身答道:“臣聽聞仙君曾予董議郎藥丸。

 言是用戊巳年間生長的草、秋日枯死的根、春天百花的膏汁,混合油脂、黃精等物,在十二月特定時間做成,道是連吃三幅便能身輕暢快,重生新牙。”

 他記得當時董仲躬並不相信,反而上書陛下,言人壽天定,勸解陛下莫沉迷道術長生。

 “有此神藥?”劉徹眸色微亮,少君為何不獻給朕?

 難道怪朕曾對其不敬?

 他急切盯著公孫弘問道:“他人呢?”

 話剛落音,席上一片寂靜,公孫弘小心翼翼地舉例措辭:“董議郎已辭官專心求道長生矣。”

 ??

 怎麼辭官了?

 大膽!劉徹隨即暴怒:有奇方竟然不獻於朕?

 該殺該殺!

 【這些方士用自身經歷,向世人指出一條略有風險,卻可靠快速的‘名利之路’:

 李少君受漢武帝敬重,差人出海求安期生蹤跡;

 齊人少翁被封為‘文成將軍’,大肆賞賜財錢;

 齊人欒大封為‘五利將軍’、‘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天道將軍’,最後封為樂通侯,食邑二千戶。

 漢武帝猶覺不夠,賜府邸並奴婢千人,再以衛長公主下嫁為妻,賜金十萬,六個月內佩六印‘貴震天下’】

 戰國.秦

 ‘嘶’贏駟抱臂倒吸冷氣,兩眼張得溜圓,轉首對張儀驚道:“此人配印比蘇秦還貴,漢帝此舉不怕君臣相惑?”

 聽到君上感嘆,張儀望向天幕默然無語。

 天下紛錯,泱泱世人貪利相伐。

 各派遊士無不期望站在君前,一展平生所長,以拂自身卑微。

 蘇秦起於微末,備受兄嫂竊笑;他被汙‘竊玉’,幾欲被打死;應侯(范雎)斷肋骨,碎銀牙.他們都從深淵掙扎而出,以功封侯拜爵。

 而後世區區方士,僅憑矇騙之技,就能封侯娶姬.

 張儀憶起心酸過往,臉上浮出幾分慘笑,起身躬身向贏駟深深一拜:“儀幸得陛下恩遇,方施自身所長。”

 也謝君上不信鬼神,不使天下游士蒙羞!

 見相國行大禮,嬴駟連忙起身扶起張儀,執手真摯對視:“如天幕所言,大秦便是相國大舞臺,寡人就坐在臺下為相國擊掌叫好!”

 說著他俯身端起酒樽,親自遞到張儀手中,鄭重道:“相國,當今天下論實務,誰能比過大秦?

 寡人不是齊燕國君,眼睛盯的是天下,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神仙。”

 想到大秦二世而亡,嬴駟眼眸溼潤,聲音微哽:“歷代以來,我大秦歷輩先君宵衣旰食,只為一統天下。

 結果卻二世而亡,寡人不服啊!不服啊!”

 嬴駟勉力止住淚意,用力與張儀兩手相交,語氣懇切:“相國,大秦還需你周旋六國啊!”

 自秦天幕結束後,六國來往頻頻,欲聯盟攻打大秦…

 得知消息的嬴

駟冷笑,連最銳意改革的大秦都不能安天下,就憑爾等蠢蟲六國?

 【在眾多方式中,李少君對漢武帝影響最大,他道出的仙言奇方,是當時最為系統的成仙法。

 天子親祭灶神得物化黃金,用黃金為食器為自己添壽。

 增壽後再前往海中蓬萊山見仙人。

 最後再封禪上告天地,請金龍接引覲見天神】

 漢

 劉徹眸色沉沉地盯著天幕,聲色冰寒:“天幕言下之意,指朕被李少君所詐?”

 難道少君有理有據的言論是假?

 少翁、欒大本事真偽暫且不論,他曾受用仙君術法,少君本事他難道不知?

 想到此他冷哼出聲:“仙君用丹砂煉出黃金,此舉非神仙不可得,難道有疑?”

 面對陛下尋求認同之語,諸臣遲疑:仙君大名他們亦有耳聞,據傳仙君見到陛下古器時,直接點出器具來歷。

 他們心中存疑,卻又忍不住思量:若仙君使詐術,又如何解釋他能認出古器是齊桓公之物?

 眾臣思索時,中大夫汲黯目露不屑,他自幼體弱,習黃老之術通養生之道。

 在他看來李少君會養生之道,根本不會仙術道法。

 為此他甚至當眾質疑過,可惜反被對方壓制,沒想到天幕竟要剝下少君臉皮?

 汲黯仰起頭,微眯雙眼,他倒要看看天幕會如何說服陛下。

 【這份邏輯嚴密,環環相扣的‘成仙說明書’,完美契合自戰國以來的求仙風俗,也精準地擊中漢武帝問道之心。

 灶神在秦漢時被列為五祀之一,在商朝時便受天下人供奉,是最靈驗的神靈之一。

 拜灶神所得之物煉為黃金,用黃金作為飲用食器,表示神力載物,完美對應仙人所居的黃金宮闕】

 天幕接著道:【自華夏人佔據燕齊兩地後,世人在海邊頻頻見到縹緲神山,不斷在茫茫海上移景換色。

 於是人們將仙山取名為蓬萊、方丈、瀛洲,合為三神山。

 他們認為神山之中珠玕結樹,金玉純縞…各種奇異景色,世間除了神仙法術,誰還辦得到呢?

 而巡遊天下、登臨泰山、封禪膜拜,皆是效仿黃帝成仙之舉,上古流傳法術難道有錯?

 有灶神歷史來源、有民眾親眼所見的仙山為證、又有‘金龍載黃帝飛上界覲見天帝’記載…

 誰會質疑李少君說謊呢?】

 漢

 少君不會欺騙朕?

 察覺到殿內若隱若現的目光,劉徹惱羞成怒地為自己辯解:“朕用少君奇方後,精體充沛發疾極少,難道不是少君奇方有效?”

 並且李少君早已說過,他不能成仙是因身心慾望甚濃,無法脫解登仙。

 雖不能解體成仙,但只要他封禪受天地認可,他便能學黃帝白日飛昇,脫離此方天地,逍遙上界。

 依偎在舅舅身旁的霍去病撓了撓頭,臉色糾結:陛下讓他舅甥二人跟習□□氣,那他們還學不學?

 【照做之後的漢武帝沒有見到蓬萊仙人,疑惑下問李少君為何?

 為何陛下不能成功?

 因修仙要做到五欲斷絕,要清心寡慾虔誠求道,方能脫解成仙!

 陛下能做到嗎?

 多麼熟悉的騙子話術,放在漢武帝身上卻極為真實有效。

 身為漢家天子整日國事纏身,平日盡享美衣玉食,做不到絕欲清心豈不正常?

 所以求仙不成,不是李少君的錯,而是朕無法割捨塵世奢華。

 看,這就是騙子的最高境界,似真似假的語言對你pua,自行洗腦反為騙子開脫】

 唐

 李世民心有慼慼地感嘆:“先前後人多讚歎武盛績,可眼下求仙問道一出,眾人便只記得漢武帝荒誕事蹟。”

 他記得秦始皇晚年亦是信奉方士的話,以真人自稱,以躲避惡鬼襲擊,想以此獲得不死藥。

 秦皇漢武皆如此,可見…正想著就被程咬金的呼聲打斷:原來漢武帝見過瑤池金母?

 眾人循聲看去,見他捧著‘漢武內傳’驚詫出聲:“他在嵩山上親見瑤池金母,齋戒已身,因難以棄絕欲樂,惹怒天神才寄託外物。”

 杜如晦見他說得言之鑿鑿,斜眼捊須反駁:“若棄絕欲樂便可登仙造極,那佛道兩教不知要成多少仙家佛陀?”

 東晉葛洪道長被稱小仙翁,隱居於羅浮山,修行煉丹,著書講學,廣受民間尊崇。

 佛教法顯大師,海外取經求法,論向道求佛之心,誰有此二人虔誠?

 他們都未成仙得道,更論我等凡人?

 見兩人爭論聲越來越激烈,李世民分開兩人一錘定音:神仙事本是虛妄,空有其名。

 天幕亦是悠悠砸下重錘,將劉徹砸了個頭暈目眩:

 【李少君成仙體系後,便是齊人少翁的鬼神道法。

 他利用皮影戲法,假作王夫人魂魄,取得漢武帝信任,獲得鉅額賞賜。

可惜卻始終迎不來天神降臨,引來漢武帝懷疑,最後被悄悄處決,以遮漢家天子臉面】

 天幕聲音略顯怪異:【假設漢武帝見王夫人魂魄,會憶往日恩愛的話,那麼是誰掐著嗓子與他共敘情誼呢?】

 皮影戲?是何意?

 秦始皇不解,此戲跟招魂有何關係?

 正思索間就見瑩白的幕像中,浮現出一段皮影戲,望著白色幕布上的人影,他愕然地睜大了眼.原來招魂是這意思?

 隨即唇邊帶起一抹笑意,隨即臉色突然僵硬:似乎.好像未來的他也被方士戲弄過?

 漢

 劉啟聽著天幕傳來的女聲,垂眸冷冷盯著懷中太子:“原來徹兒不想朕,而思那王夫人?”

 小劉徹漲紅了臉,抓著耳朵半晌也說不出開脫話,只能兩眼一閉,豁出去作耍賴狀:“孤不知道!”

 他瞄了眼天幕上女子姣美臉面,心裡嘀咕抱怨:那是未來的漢武帝,又不是他,為何要攀扯到他身上?

 劉啟冷笑,手臂用力,將懷中小人翻個面,舉起手掌啪啪往臀上揍:朕讓你賜金十萬,朕讓你下降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