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龍鳳豬組合05

 823個貧困縣脫貧?

 縣城脫貧?後人定是在大放厥詞,口出狂言!

 後世脫貧數量如同823串鞭炮,炸得歷代君臣天靈懼震。

 脫貧是什麼標準,他們不知,僅從字面上仍能看出,脫貧脫貧,擺脫貧困,什麼樣的國家才有底氣讓一縣百姓脫貧。

 王安石根據後世輿圖分佈,在心裡迅速掐算後,面容驚悚,雙目瞬張,嘴唇哆嗦,失聲大道:“後世實現聖治‘天下大同’了?”

 ‘轟’短短的十字猶如油遇沸水,再次將朝堂君臣炸得頭暈目眩,天下大同、天下大同!

 聖人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讓縣城百姓擺脫貧困,不就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皆有所養?’

 一直以‘齊家平天下’己任的士大夫,猛地落下淚來,何其有幸,他們能窺得天下大同一角。

 又何其不幸,他們不能沐享大同恩澤,哀哉哀哉!

 所有人齊齊抬頭,目光灼灼地渴望著天幕:後人,求指點大同之方!

 明

 正在速記的朱元璋,面色複雜地擱下筆,聽見脫貧那刻起,他就不想聽後人分析漢況如何,只想瞭解後治國安民之策。

 僅後人學子便將秦漢兩朝利弊,分析得通俗易懂,那他們的老師,甚至朝廷官員豈非都是賢臣大拿?

 若神蹟能請他們降臨,為他大明指點一二該多好?

 朱元璋抬起頭望向天幕,那‘闖王來了不納糧’再次浮上心頭,讓他臉色複雜難辨。

 他朱重八因活不下去參加紅巾軍,大明百姓又因吃不上飯反明,見到口號那刻,他說不清心底是什麼滋味,只覺得諷刺非常。

 見自家爹難受,太子朱標上前像小時那樣,抱住他的手臂輕輕搖了搖:“爹,天幕將各朝講述得鞭辟入裡,不比朝廷大臣差,甚至更為大膽鋒銳。

 待後人講明時,不就是大明撥正反亂之機?”

 朱標看他臉色微微動容,聲音又軟了幾分:“與漢相比,咱大明建制不過數年,更易除弊端,待各序歸其正,大明不就遠超漢唐?”

 “嗯,標兒說得的對,是爹著像了”朱元璋抹了把臉,欣慰地拍了拍大兒的手,正想再說幾句體貼話,就聽得大好兒突然拔高了音:

 所以爹,趕緊聽天幕講述,以歷代為基,印證大明朝廷利弊,別瞎愣著悲傷秋月,趕緊收了,難看!

 ‘啪’朱元璋腦海裡名為‘親情’的神經被拉斷,怒火高漲猛地一個起跳。

 想要當場表演一個什麼叫父愛,誰知太子早對他早有防備,見手伸來,立即閃身避開了去。

 逮不到人的朱元璋,扭頭就發現幾個臭小子正拿眼瞅他,看他囧事,頓時橫眉倒堅,大罵道:“沒眼見的傢伙,沒聽到你大哥說的話嗎?”

 還不好好聽課,老子我要抽查的!

 朱棣&朱樉等人:有本事你繼續逮大哥啊,拿我們撒什麼氣?

 無論是震驚的王安石,還是想

 要請後人指點的朱元璋,都跟其他歷代人一起,齊齊向天幕發出自己的祈求:怎麼才能天下大同?

 而轉到劉昭電腦上的彈幕卻是:‘如何解決土地兼併問題?’

 看清楚彈幕後,正在講述的劉昭被嚇一跳,好傢伙,那個大聰明提的問題?

 難怪學神說老有莫奇名妙的彈幕出現,簡直是增加講解難度!

 土地兼是個宏觀問題,他不是專家,沒那能力解釋清楚,想了想幹脆詳細說說農民是怎麼破產的:

 【與西方土地只有長子繼承,其他子嗣只能分錢投身商業的不同,華夏無論是窮、是富,還是身份高貴平凡,眼睛都盯著土地。

 所以土地兼併往往都伴隨著更復雜的政治、經濟、民眾因素。

 再加上古代沒有足夠的生產力,土地兼併只能延緩而無法徹底解決。

 用西漢舉例:底層百姓在土裡刨食,商人有錢後買地做固定資財,官員貴族原本有地,但誰會嫌棄地多呢?

 況且為了子孫家族,也要多備土地,以抵禦政治風險和保障生活。

 但是土地就那麼多,大魚吃小魚,誰最好欺負?

 加之朝廷實行‘重農抑商’政策,真正打擊到的是中小商人,更難以讓底層百姓從商,無路可走的人,要麼幹犯法勾當,要麼當佃農或是做奴隸。

 所以到了武帝時期,擁有兩三百頃土地的地主很常見,基本生活物資都能自給自足。

 厲害的大地主到了東漢,就演變成門閥士族,大行大莊園經濟。

 莊園內擁有佃農、僱工、奴隸等手工業者,有完整的生活物資生產鏈和武裝力量,甚至發展到威脅皇權的地步】

 漢

 後人也太直白了些劉徹抬手撐頭,慶幸天幕剛展時,他就令宮婢退下,侍衛嚴守殿門,不許任何人靠近。

 他眼眸半闔,餘光卻在參宴大

臣的臉上掃過,心中微沉,諸侯王未完全解權,還未對匈奴用兵,又遇天幕講漢,天機外洩於漢而言,禍福未知。

 不過後世商賈豪強竟然能威脅天子?劉徹眼眸閃過冷厲,他還是小瞧了他們。

 而汲黯等人聽著天幕細述直白的語音,臉色青白相加。

 家中土地亦是用錢換來,購買土地之舉,在當下是在正常不過的做法,若陛下讓他們割讓家中土地……

 幾人面面相覷,叩心自問:即使他們同意,家裡長輩能同意?

 再則土地能分到百姓手裡?

 【有人說國家滅亡,其根源處就是開國制度設計不好。

 此話對也不對,沒有任何制度都是完美長久不變的,都需要與時俱進進行改革。